极具中式古典风格的异国婚礼(西式都不算前卫)

婚礼在不同人眼中存在的意义不同,但他确乎是一个告别与开始并存的仪式。与过去的时光告别,新生活序幕的展开。婚礼主角的两人在这个仪式的开始之初到结束,身份、内心有着质的变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角色的转换,历练内心的成熟。这个仪式就显得极为的重要。这是现代人关注内心,敬爱生命的人对婚礼最质朴的理解。

婚礼的意义还不仅仅如此。尤其中国是一个信仰崇拜天地鬼神的国家,婚礼对人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当然希望受到亲人、天地神灵的祝福和保佑。在这个仪式上不仅对外宣布了男女双方关系的确立,更主要是通过婚礼仪式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并在这个一是之后双方父母都多了一个儿子或者女儿,他们会尽心竭力的孝敬父母,做一对孝顺的好儿女。

在中国的古代婚礼叫“昏礼”。

“昏”字是告知娶亲的时间是黄昏。黄昏时太阳西沉,月亮即将升上天空,有着“阳往阴来”的象征。昏礼是五礼之中的嘉礼,因此比较被看重其中的内在含义。结婚意味着夫妇之义,结发之恩。初始的昏礼简单而安静,整个过程都是夫妇二人的事情,“共牢而食,合卺而酳”然后进入洞房。这套仪式显得庄重而不喧闹。嫁女的人家,女儿出家之后,家里要燃上三天的蜡烛,表达对女儿的思念。夫家结婚后三天之内不得奏乐歌舞,意在安慰刚刚离家的新嫁娘。“昏礼”的“昏服”颜色也非常特别。是黑中扬红的“玄色”。玄色在五行思想中代表天的颜色,具有神圣的意味。婚后三天去拜见姑舅,拜谒家庙,这样新娘才算是正式进入夫家的家族。

当时的天津,新旧婚礼并存,仪式流程差异很大。新式婚礼的流程简单而温馨。未婚的男女经人介绍或者自由恋爱后,觉得彼此能相伴终身,都有走进婚姻的意愿,那么他们就会各自准备一枚戒指,相互交换,这是对彼此的认可也是订婚的信物。然后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环境举行婚礼。年轻人一般都喜欢选择公园、学校、旅馆等地方举行婚礼。

结婚当天,门口悬旗结彩,有钱人家用花坊装饰,显得浓重而喜庆。礼案设在大厅里,新郎、新娘、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及乐队、男女来宾均有一定席次。迎亲时,开着装饰精致披红挂彩的汽车去迎娶新娘,军乐响起,喜庆的气氛浓郁而热烈,没有过去迎娶新娘时喜轿仪仗,反而显得更加的浓重、大气、时尚。婚礼开始了,主持人读颂词、读结婚证书、用印,然后夫妇交拜,新人逐一答谢主婚人和证婚人、介绍人及男女来宾,最后拜见亲族,对长辈们行三鞠躬礼,宾客们一鞠躬礼。

新式婚礼仪程简单,不用再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同样表达了婚礼的意义,婚礼的双方轻松而喜气洋洋,再也不会出现身心俱疲的现象。喜庆而不失庄重地完成了人生的一件大事。

旧式婚礼繁琐,整过仪程前后会经历两个月之久,婚礼的礼数才算真正的完成。首先是"说媒"。男女要结婚,得请媒婆上门提亲,一般是男方请媒婆到女方家,但是也偶尔有女方家请人到男方家说媒的,这样的媒叫倒插媒。之后,男女互换庚帖,庚帖必须经过有道行的先生推算或者占卜,八字相合,婚事就能确定。

迎娶前数月,相互交换信礼。届时男方家把吉日写在龙凤贴上,送到女方家。女家用靴帽、文具答复。在婚礼前一天,男家会把礼服、鸡鸭鱼肉及果品等准时送到女家,称为“催妆”,女家则把准备的嫁妆送至男家。嫁妆都装在箱笼之内,以抬计数。中等人家大约为二十四抬或三十二抬;富裕人家则多余二十四抬,甚至上百余抬不等;贫苦人家取其吉利数字十六抬或十二抬;特别贫困的人家,只能为女儿准备常用的物品,不用人送。

极具中式古典风格的异国婚礼(西式都不算前卫)(1)

女子的新嫁衣,一般请能与丈夫白头到老,并且儿孙众多的福气年老女人裁剪缝制。

吉日时,男家请一个女性或者两个、四个、八个男性到女方家迎亲。女家有女宾、男宾送亲。用喜轿接新娘,并且还跟有鼓乐队助兴。

新娘离开母家时,母家一定会在新娘的腰间放上钱,称为“压腰钱”,只要腰间不空,一生都会有钱用,寓意为腰缠万贯。胸前还挂一小镜,表示心明眼亮。迎娶时,轿到女家,女家的门一定是关着的,故意延迟不开门,这是为了减弱新郎的暴脾气,新娘子过门后不至于受欺负,被虐待。女家开门时,尊长取出怀中的铜钱向门扔过去,称为“满天星”。

轿进院子后,一位年长者便用镜子照轿子,称为“照妖”这样就能检验轿内是否藏有妖邪,一经照后,妖邪无处遁形。轿到男家,进门时有一盆红红的炭火放在门的中央,新人必跨炭火盆而过,杜绝妖邪。新娘下轿手中抱宝瓶,或者左手拿金,右手拿银,表示自己并未空手而来。新娘还在口中含苹果,意为平安。新郎、新娘进入新房后先吃面饺,面饺称之为“子孙饽饽”,图个生子的好兆头。那时还吃面条,称为“长寿面”,祝愿新郎、新娘长命百岁。

新娘下轿后。送嫁与迎亲的女宾引领新娘与新郎交拜天地、行合卺礼,此时鼓乐齐鸣,喜气洋洋。

行完礼,新娘送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坐在新房吃饺子,称为“坐帐”。新娘进入新房后必须点燃“长命灯”,这盏灯通宵不得熄灭,要待第二天才能媳灭。灯油用蜜调制,寓意为夫妇相亲相爱,甜甜蜜蜜。并且在婚床上撒一些果子,称为“撒帐”。衾枕上放的果子有枣、栗、花生、桂元等物,暗指早生贵子。

极具中式古典风格的异国婚礼(西式都不算前卫)(2)

婚后第三天,新娘精心打扮着盛妆,出门拜见祖先和翁姑,长幼有序的进行拜见。新娘的拜见结束后,新郎、新娘一起拜见亲友,称为“分大小”。三日后行庙见礼,也有回门后或者对月后再行庙见礼,没有家庙的,便拜墓。婚后四日或六日,女家来人接新娘回门,新郎也同行,当天返回。在以后的九日、十二日、十八日,女方家会遣人送食物给女儿,称作“单、双九”“ 十二天。”

一个月后,新娘回娘家,在家呆上一个月以后返回夫家,称为“住对月”。之后逢年过节,女子都要回娘家省亲。新娘子若没回门,会“恐犯口舌而不食米饭;恐谈话时有旁人插嘴而不饮茶。”新娘子回门的时候,女家必在天亮之前时来迎接,不能让新娘子看到娘家的屋瓦,这样娘家会不吉祥。

整个婚礼过程繁琐,所经历的时间较长,禁忌很多。办完一场婚礼劳累数月,耗时、耗资,很多人不堪重负。

像天津这样的新旧婚礼的共存,在很多城市都存在。只是在婚礼仪式的过程中有一些细微的差异。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还存在着特别的婚俗。广东的一夫多妻制和西藏的一妻多夫制。

广东的男子立妾表面是男子的事情,但是整过过程正妻才占主导。

首先需要得到正室的同意。然后在举行立妾那天,用一乘青衣小轿把妾抬回,在门口放一双红木屐,两瓮水。妾下轿以后穿上红木屐,拿上两瓮水自己走进客厅,表示自己愿意为奴为婢。正室坐在大厅的中央,妾见到正妻立即放下水,然后跪在正妻面前。若正妻友善温和,先给妾重新赐一个名,叫做改名。然后把用银子打的花管插在妾的头上,称为管妾。希望她从此之后在这个家里温顺听话。若遇到凶悍的正妻,除了改名、插花管外还会大骂而特骂妾。所骂的骂词像歌谣。骂词的内容一般是告诫妾不得越位,还告知生育子嗣为妾,没有子嗣就为奴婢。

此刻的妾室是不能回骂或者有不悦表情的,一定要默不着声听着。正妻骂完过后,妾室起身拜见公婆,然后进房。此刻的亲友不能来道贺,妾室也不能拜见祖宗,一定要等到晚上验明是处女了,男方承认妾是自家人,亲友就可以道贺、喝喜酒、送礼,妾室此刻才有了拜谒祖先的权利。

极具中式古典风格的异国婚礼(西式都不算前卫)(3)

妾室一般来自贫家女,或者风尘女子,还有一些贪慕虚荣的女学生。妾室只求衣食无忧,对闺房之私不得计较。

西藏的一妻多夫制则是有着一定的因由的,说法各有不同。但是比较通常的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形式一般存在于世家当中。为了避免失去世家的地位,财产的流失,降低生活的水平,没有妯娌之间的矛盾,一家人会更加的和乐,因此实行的一妻多夫制。

通常情况是,一家人若有四五弟兄,送二至三人出家当喇嘛,剩下的几兄弟娶一个老婆。兄弟共妻的家庭,以妇女为中心。主妇独自住一间房,各夫轮流与她同居。主妇不召唤不得随意进入主妇室内。各夫同居之事皆听主妇的,很少有争风吃醋的事情发生。一般都是从哥哥轮到兄弟。与主妇同居时就把自己的信物放置门外,其他人看见后就会回避。若长时间不能和主妇同居的,可以到外寻觅情人,不会因为闺房之事兄弟争吵。生下的孩子,根据长幼称大父、二父以此类推。

还有一些少数名族的婚礼程序比较特别,尤其是哭嫁或者泼水,和汉家的完全不同。民风、民俗独具特色。

民国独特的时代,新旧都在这里显现交替。新式的婚礼除了天津的那种形式,还有一种更时尚前卫的婚礼,集体婚礼。北平怀仁堂的集体婚礼,可谓时代前卫的楷模。

集体婚礼是由多对新人一起举行的婚礼。每对新人在申请集体婚礼允准后,可以得到二十张观礼券,可以请自己的亲朋好友来观礼。

结婚那天,在怀仁堂前塔上花棚,新郎新娘的礼服完全相同,新郎穿蓝长袍、青马褂、青便鞋、白袜子。新娘简单的西式礼服。用白色软缎做成,长袖、长衫,肘以下是用纱做成。批头纱戴素色头花,穿高跟鞋,戴白手套,手里捧白色、黄色、粉色的玫瑰或者是常青草。

极具中式古典风格的异国婚礼(西式都不算前卫)(4)

集体婚礼的仪式共有十三个步骤。

第一是司仪入席;第二是证婚人入席;第三是各主婚人、介绍人、嘉宾入席;第四是新人入席;第五是奏乐;第六是证婚人宣布结婚人姓名第七行结婚礼、双方三鞠躬,交换信物;第八奏乐;第九证婚人致训词;第十结婚人领证书;第十一结婚人写证婚人并一鞠躬;第十二答谢主婚人、介绍人、来宾,并一鞠躬;第十三奏乐。

这样的婚礼喜庆而简约,节省了人力物力,也让新婚夫妻也非常有幸福感。

新旧婚礼虽然折射出不同的思想和理念,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意义,通过这一仪程,宣告自己的一个人生阶段已经结束,迎来新的未来,希望新的生活得到祝福,也通过这个仪式接受新的责任和义务。婚礼人生中最重要的里程碑,新的历程从这里开始。

极具中式古典风格的异国婚礼(西式都不算前卫)(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