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是否做了调整(高血压诊断标准该如何制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微信公众号“健康中国”明确:目前,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仍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

一个是由多个国字头学术组织制订的临床实践指南,一个是国家现行的的诊断标准。临床指南和诊断标准之间,有怎样的差异?高血压的国家诊断标准调整背后,又有哪些考量?

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是否做了调整(高血压诊断标准该如何制定)(1)

临床实践指南实为“建议”,并非更改疾病诊断标准

“13日发布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中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表述是:推荐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由140/90 mmHg下调至130/80 mmHg。此处的关键为‘推荐’,而非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在事实意义上的更改。”北京某知名三甲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11月16日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表示。

在11月15日国家卫健委官方微信《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是否做了调整?》一文中也表示,由专业机构、行业学协会、个人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为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

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2005年、2010年、2017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宣传教育要点、防治指南、临床路径等均明确: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

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更改有严格流程

亚洲心脏病学会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教授霍勇11月16日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表示,关于重大疾病(如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更改,需要有足够的临床研究证据,后续经过行业、协会等机构的认可及卫健委的行政许可等多个环节,才能进行修改。目前对于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临床研究依据,尚不足以支持其改变,更改诊断标准的时机尚不成熟。

上述三甲医院心内科医生也表示,疾病诊断标准的制定和更改是有严格流程的。实践指南的发布标志着学科快速发展及科研最新成果的问世,而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在制定和更改前需要在学界内部达成广泛的共识。“对于高血压的临床诊断,一般会经历临床研究提供证据,指南的制定,诊断标准更改的过程。更改诊断标准的关键是充分的临床证据和学界的广泛认可。”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马爱群11月16日也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指出:“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更改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涉及科学性(证据),可操性(方法),卫生经济学,防控体系等诸多方面。”

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改变要立足于国情

“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改变要慎重考虑可行性、可及性和可持续性。”北京高血压联盟研究所所长、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主席刘力生教授11月16日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心血管慢病防治,高血压是唯一列入国家管理的项目,标准制定不仅是学术问题,还涉及如证据、国情等,随意更改可能会影响国计民生,需要慎之又慎。

上述三甲医院心内科医生表示,目前国内外多项大型临床研究均得出结论,随着血压水平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及风险增加,而降压治疗可显著降低相应风险。

霍勇教授表示,尽量降低高血压病人的治疗目标值确实是未来的努力方向,但这涉及的是具体治疗方式的改变,而非对疾病诊断标准的改变;我们更应该立足于国情,应当将有限的医疗资源放在过高血压人群的关注上,避免将所有的医疗资源集中在血压轻度升高的患者人群中。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