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战争总结(中日历史上有哪几次战争)

一、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白江口之战;

白江口之战,亦称白村江之战,指的是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与倭国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水战。663年,倭军(约3.2万,战船170余艘),唐军(2万余人)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唐朝水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兵力、船舰皆数倍于己的倭国水军打得大败,堪称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

此战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东北亚地区已知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

日本古代战争总结(中日历史上有哪几次战争)(1)

二、1274年至和1281年,元日战争;

元日战争是指元朝皇帝忽必烈与属国高丽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攻打日本而引发的战争;这两次侵略在日本合称“元寇”或“蒙古袭来”。

依当时的日本年号称抵御元军第一次进攻的战事为“文永之役”,第二次为“弘安之役”。镰仓、室町时代呼称(蒙古袭来、异贼袭来、蒙古合战、异国合战)亦有用凶徒称呼之,江户时代日本史称为元寇。这两次入侵也以北九州为主要战场,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次让日本遭受的侵略。

日本古代战争总结(中日历史上有哪几次战争)(2)

三、1592年4月—1593年7月(第一次),1597年2月—1598年12月(第二次),万历朝鲜战争;

万历朝鲜战争,又称万历朝鲜之役、万历援朝战争(朝鲜称:임진조국전쟁/壬辰祖国战争;韩国称:임진왜란/壬辰倭乱;日本称:文禄・庆长の役/文禄庆长之役),指1592年—1598年(明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日本文禄元年至庆长三年)明朝帮助属国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

1588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后,以朝鲜拒绝攻明为由侵入朝鲜。日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一个月内攻陷朝鲜王京汉城,驱逐朝鲜国王李昖,占领朝鲜大部分国土。明朝集结4万人由李如松统领,抗日援朝,取得平壤大捷。在碧蹄馆之战后,明日双方开始议和。同时,朝鲜全罗道左水使李舜臣在海上取得多次海战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军民士气和抗敌的决心。1595年,战争第一阶段基本结束。

1597年正月,日军14万大军再侵朝鲜。朝鲜二次求援,这次明朝调7万兵力赴朝救援。日军在秀吉死后难以为继,遂从朝鲜半岛撤退。明、朝联军在陈璘、邓子龙、李舜臣的指挥下,取得了露梁海战的胜利,万历朝鲜战争以明、朝联军的胜利而告终。但在此海战中,李舜臣和邓子龙壮烈牺牲。

此战在当时有着深远影响。作为战场的朝鲜遭受惨重的损失;日本丰臣政权的势力被削弱,导致德川家康统一日本;明朝国力受到损耗,辽镇兵额削减,给处在中国东北的建州女真人努尔哈赤扩展势力提供了机会。万历朝鲜战争起到了重新整合东亚各国政治军事力量的作用,奠定之后东亚三国之间三百年的和平局面。

日本古代战争总结(中日历史上有哪几次战争)(3)

四、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是指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Sino-Japanese War)。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日本古代战争总结(中日历史上有哪几次战争)(4)

五、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华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9月2日结束,共14年抗战。

日本古代战争总结(中日历史上有哪几次战争)(5)

日本古代战争总结(中日历史上有哪几次战争)(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