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高雅文化与世俗文化的融合)

高雅文化与世俗文化的融合

——解析管仕斌小说与樊同伟戏剧的成功

王人天

近年来,宣威管仕斌的小说与樊同伟的戏剧频频取得成功,在曲靖文学界引起轰动,并在省文学界引起强烈关注,这不能不让我们思索、反省,对当代文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一番研究分析。当代的文化到底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我们应该朝什么方向写作?怎样才能够把作品推出去,并得到一定的读者群?这是我们思索的时候了。

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高雅文化与世俗文化的融合)(1)

其实,我们到网上各个文学论坛浏览浏览,到书店去翻一翻现在的书,哪些畅销哪些不畅销,再看看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生活,包括饮食起居穿戴等,我们就不难发现一个大众文化(平民文化)世俗文化的来临。

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问题。什么是世俗文化?

世是世间的,俗是通俗的,世俗文化就是世间的通俗文化,它是相对于高雅文化而言的。其实,说白了,它就是最广大最普遍群众的文化。中国最广大的群众是“工、农、商、学、兵”,他们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以及思想动态、习俗等,通过话语和行为反映为文化,这些文化是常以为见的,是与知识精英们的高雅文化有区别的,往往通俗浅显易懂,是一种大众化了的文化。为什么又不把它说成是大众文化呢?因为它只属于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大众文化中也有高雅文化,大众中包含着许多知识分子和部分专门研究人员,但并不说明这些知识分子的文化都是高雅文化,他们在创造着高雅文化的同时,又更多地创造和使用着世俗文化。

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高雅文化与世俗文化的融合)(2)

世俗文化又包含着两类文化,一是隐涵于生产生活中饮食起居衣食住行里的大众化了的文化,二是带有地域性的民族特色的文化。而这两类文化中又包涵着健康与不健康的文化。不健康文化就是指低级庸俗下流愚昧封建的那类文化,这类文化是我们所要抛弃的文化,是我们所不啻的文化。

纵观中国文化的发展,我们且不说古文化,单从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进行探讨,早在五四文化运动时期,就实行了一次传统高雅文化向世俗文化的转折,当时由于白话文的提倡,有的写作干脆用了口语式,一路跌跌撞撞摸索了几十年,直待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宗旨,才正式将这种摸索定了下来,实现了传统精英文化向世俗文化的转轨。其实,工农兵在当时就是最广大群众,他们的文化就是大众文化,他们的生活是世俗的,世俗的生活产生的必然是世俗文化。由此世俗文化就深深地蕴涵于新的精英文化中了。在这个时期,民间文学也正式有了名位,被列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到了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时期,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的富裕,市场文化逐渐地显现出来,原有的精英文化已不再具有绝对的领导权,而逐次地对市场文化进行默认、妥协,就是很大型的北京的刊物《评论选刊》也改为了《热点文学》,安徽的《江淮文艺》改为了《通俗文学》,一切的企业文化、民间文化蓬勃的发展起来。这样,经济大潮的冲击使文化精英们惶惑恐惧,感受到了自身地位的威胁,于是纷纷下海经商。但是文人始终是文人,坐在书桌上研究写作惯了,怎会那一套经营方式,导致不少人碰得皮青脸肿,只好又回转来写作。当然,回转来的这部分人就是对文学有着强烈热衷的人,管仕斌樊同伟就是对文学有着强烈热衷的人,也许当年文化精英们下海的时候,他们也曾想过下海,想去捞大把的钱,但是他们明白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自己最热衷的是什么,所以坚持了下来耕耘文学。

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高雅文化与世俗文化的融合)(3)

管仕斌曾讲过这样的话,在八十年代的时候,通俗小说满地摊,那些书籍印刷质量极低,错别字连天,黄色情节通篇即是,而销售量却处于狂热状态,当时他就想一定要坚持写作,有朝一日,要把高雅文学与这些通俗小说融合起来,写出好看的书。

如今,他的想法实现了,《浮出人海》在《当代》上发表,《人人都要死》在《边疆文学》上发表,还有许多在《章回小说》、《中华传奇》、《草海》、《滇池》等发表,并且出了自己的专集《浮出人海》。他的成功很好地说明了高雅文化与世俗文化融合的观点。

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高雅文化与世俗文化的融合)(4)

就是樊同伟,也曾在《花灯的发展应回归其根》中说:“云南花灯就是云南农民培育出来的艺术之花,最早出现的是花灯,表现的内容就是农民的生活,唱腔也来自农民创造的山歌小调。表演动作也来自农民的生活劳作。”他使用的体裁是花灯戏剧,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大量地向农民学习,换句话说,也就是把高雅文化与世俗文化有机地融合。

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高雅文化与世俗文化的融合)(5)

樊同伟与管仕斌使用的体裁不同,而他们的时代相同,所寻找的创作点相同——即经过经济大潮冲击后对文学的反思,寻找精英文化与世俗文化的融合点。尽管他们都是时代的精英(从他们的成功看,可以说是代表了宣威文化文学界的精英),但是他们难以逃避时代的趋向,而且这种趋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精英们要想站住脚,就必须不墨守陈规不保守旧传统,而是把旧的精英文化与现在的主流文化(大众化的世俗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创造新的精英文化,以满足市场文化的需求。

(未完,待续)

(注,配图来自网络,若有异议即时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