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最经典的十首诗(唐朝诗僧一首独具匠心的题画诗)

写在前面: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少年时鄙弃功名,老年时归林泉,李白笔下的孟浩然风神飘逸,颇有浩然之气,而那松云亦成了隐逸和气节的象征。

说到松树,就想起了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其的誉美之词,杜荀鹤赞其高洁:“直待凌云始道高”,辛弃疾以其为友:“一松一竹真朋友”,刘祯誉其气节:“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这些赞颂松树的诗句大多是正面描写,或赞其耐寒,或誉其高洁,或美其忠贞,莫不是托物言志,抒发自己矢志不渝的坚守和高尚的情操。

而以下要分享的这首题画诗,虽然也是描写松树的,但是他的写作方法却和以上诗作有所不同,可谓匠心独运,读来有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初唐四杰最经典的十首诗(唐朝诗僧一首独具匠心的题画诗)(1)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唐 景云《画松》

赏析:

景云是盛唐著名的诗僧,擅长诗文,喜欢书法,自幼聪慧,悟性极强,他的这首题画诗语言简朴,虚实结合,即抒发了自己赏画时的诗意感受,也赞美了画者的高超技艺,还间接地赞颂了松的精神和风骨,是一首颇具匠心的绝句。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明明是画上去的一株松树,看上去却像是真的一样,它令诗人有曾相识的感觉,眼熟的不由得让他努力地在记忆里搜寻,想想到底是在哪里见过它。

读到这首诗的前两句,脑海中一下子就浮起了《红楼梦》里宝黛初相见的情景,宝玉看罢,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而黛玉亦是大吃一惊:“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而彼时观画的诗人面对画中的松树,竟也是如此的讶异,恍若老友久别重逢一般,是那样的熟稔和亲切,这一刻,不仅是他心动了,就连读诗的读者也会不由自主地被他的情绪所感染。

可能,这就是艺术魅力的所在吧,一幅画放在那里,它虽然不言不语,却令欣赏的它的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甚至有了共鸣,其实,画松似真松之句,也是在赞誉画者的技艺,因其真才不经意间令诗人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初唐四杰最经典的十首诗(唐朝诗僧一首独具匠心的题画诗)(2)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经过一番努力搜寻,诗人终于想起来了,原来自己曾经在天台山中与其谋过面,而且,他还清楚地记得,它就是天台山石桥南边的第三株松树。

原来真的是久别重逢,怎能不欣喜万分呢,至此,我们好像看到了诗人恍然大悟后兴奋的表情,亦能感受到他彼时的雀跃,至此,不由得令人感叹,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幅图画啊,竟然有如此大的魅力。

天台山在浙江省东郡,此处风景优美,多悬崖峭壁、飞瀑林泉,陈隋之际的高僧智者大师于此创立天台宗,唐代的寒山、拾得等均再此居住过。

而诗人作为僧人也一定云游过此处,不然怎会有久别重逢之感呢,整首诗不赞画者技艺之高,以假乱真亦见其高,不颂松之凌寒傲雪,而其生在高峰之巅,已见其风骨凛然,真是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初唐四杰最经典的十首诗(唐朝诗僧一首独具匠心的题画诗)(3)

写在后面: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和王冕的《墨梅》一样,题画诗大多直抒胸臆,读来琅琅上口,而其要表达的情感亦是一览无余,如徐渭《风筝》里的“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吴师道《莲藕荷叶图》中的“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等等。

景云这首题画诗却另辟蹊径,全诗28个字没有一个字是赞颂松树的,短短的两句话也没有一句是誉美画者的,更不见其抒写自己情操高洁之句,可即便如此,它对读者还是极具吸引力。

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但是,只要你用心品味,就能领会到诗人的良苦用心,无声胜有声,知道你会懂,所以才将其所代表的所有美好都寄托在诗意中,如芝兰之香,历久弥新……

初唐四杰最经典的十首诗(唐朝诗僧一首独具匠心的题画诗)(4)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