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贝养殖技术(海南省2022年农业主推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大珠母贝(Pinctadamaxima,又称白蝶贝)是海水珍珠贝中体型最大、贝壳最厚的,培育圆形游离海水珍珠直径最大,可达2.0cm,珠层厚、光泽好,属珍珠中的珍品。因当地大珠母贝野生资源丰富,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一直是大珠母贝珍珠主要产地,因而大珠母贝培育的珍珠又称“南洋珠”。我国虽然1980s年代大珠母贝的育苗和培育出第一颗“南洋珠”研究成果曾经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但是由于:其一,我国野生大珠母贝资源极有限并日渐严重衰退,野生大珠母贝已经一贝难觅;其二,国内人工繁育的大珠母贝苗种生长至稚贝壳高3-7cm时会规模化死亡,最终能够生长至可供插核育珠规格的个体数量从未超过五百只;以至于我国“南洋珠”如今没有产业化,海水珍珠产业日渐衰退,被国际高端市场边缘化,我国海水珍珠生产一直未能进入国际高端珍珠生产行业。

我国海水珍珠主要由体型较小的马氏珠母贝生产,自1965年马氏珠母贝人工苗种繁育取得成功以来我国海水珍珠产业迅速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逐渐取代日本居世界海水珍珠产量第一位,珍珠质量较好,而当时“南洋珠”和黑珍珠产量极低,因而我国海水珍珠在当时的国际市场上举足轻重。随后,由于环境、苗种以及马氏珠母贝体型本身的限制等,不仅产量急剧下降,全国海水珍珠2013年产量已不足2吨。而且珍珠小、珠层薄、瑕疵多、质量差,多数无法达到珠宝级标准,基本上不被国际珠宝市场认可。虽然经国内学者的不懈努力,自2011年以来海南大学、广东洋中国水产科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先后培育了多个马氏珠母贝优良新品种,但是由于淡水珍珠在低端市场的激烈竞争、马氏珠母贝个体较小的天然劣势以及人们对珍珠质量的要求与日俱增,我国海水珍珠养殖产业的颓势依然难以挽回!基于目前国际珍珠市场大型海水价值、产量和地位的迅速攀升现实,培育规格大、珠层厚、光泽好的优质大型海水圆形珍珠是我国海水珍珠养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大珠母贝是培育大型圆形海水珍珠最理想的珍珠贝,生产的高品质白色和金色“南洋珠在国际市场供不应求、最具价值,是我国海水珍珠产业实现振兴发展的可行途径。

大珠母贝的稚贝规模化死亡原因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病虫害致死,这是长期流行的观点;二是饵料和环境因子致死,这是近来基于生理能量学等研究分析提出的新观点。此外,水环境因子也被有的学者认为是大珠母贝稚贝规模化死亡的关键原因。本技术的应用有可能解决大珠母贝壳高3-7cm稚贝规模化死亡的瓶颈问题,实现规模化养成大珠母贝成贝,推动我国大珠母贝养殖产业的建立和发展。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该技术主要在海南岛近远海进行接力养殖白蝶贝,由于壳高3-7cm的大珠母贝是最易死亡的阶段,因此,本研究把养殖分为两个阶段,0.3-2.5cm阶段为近海养殖,2.5-10.0cm阶段为远海养殖,优化相关技术条件,实现一次性养成壳高达到10cm的大珠母贝10000只以上,创新建立海南大珠母贝新养成技术,推动我国大珠母贝养殖的产业化,为我国高端珍珠产业养殖奠定初步的基础。

该技术目前已由负责团队在南海海区进行了大珠母贝稚贝养殖应用,一次养成10cm以上规格大珠母贝超过千只。技术团队最近与企业合作在三沙海域进行大珠母贝尝试性养殖研究,结果表明以上的大珠母贝超过千只,表明南海海区是具备开展大珠母贝养殖产业潜力的,解决大珠母贝壳高3-7cm稚贝规模化死亡的瓶颈问题也是可能的。

(三)提质增效情况

技术的推广将建立大珠母贝“近海养殖 远海养殖”的接力养殖模式,解决我国大珠母贝壳高3-7cm时大规模死亡的问题,实现规模化养殖大珠母贝,推动我国高端海水珍珠养殖产业的实现。

我国的大珠母贝养殖产业至今尚未形成,导致我国在国际高端珍珠市场上没有任何话语权。项目的顺利实施,将为我国高端海水珍珠养殖产业的突破提供可靠的保障,迅速建立我国的高端海水珍珠养殖产业,实现珍珠养殖产业几十年来的梦想,在各级高端珍珠产业中建立应有的话语权,提升在国际珍珠市场上的地位和形象。同时,海南能够规模化生产大珠母贝培育的高端海水珍珠,将带动加工和销售产业的发展,为国际自由贸易港的游客提供优质的高端珍珠,提升旅游品质和吸引力,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大珠母贝养殖产业以及相关加工和销售等产业的发展,将促进更多的人员就业和创收。

(四)技术获奖情况

无。

二、技术要点

(一)大珠母贝的苗种繁育

选用大珠母贝种贝(来自三亚海域)亲本,开展大珠母贝苗种人工繁殖;优化苗种繁育过程中的饵料培育技术、饵料组合投喂技术、浮游幼虫阶段的管理技术、幼苗附着采集技术等,形成优化的大珠母贝苗种繁育技术。待到幼苗规格达到3mm时移至海上养殖。

(二)大珠母贝苗种的近海养殖

以繁育的壳高达到3mm的苗种为材料,采用本技术,在海南岛昌江海域进行近海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比较和优化苗种养殖密度、换笼具时间、笼具种类相关养殖技术;及时清洗与更换养殖笼具网袋、清除敌害等。待到稚贝养殖至壳高2.5cm规格时结束近海养殖,进入远海接力养殖。

(三)大珠母贝稚贝的远海接力养殖

经过近海养殖、壳高达到2.5cm规格的稚贝为材料,转移到西沙(美济礁)海区进行接力远海养殖,优化养殖技术;采用远海接力同样的养殖管理技术、设施和稚贝在海南海域进行对比养殖。从而基本上突破目前壳高3-7cm大规模死亡的瓶颈问题。

(四)大珠母贝近远海接力养殖数据检测与统计评估

近海和远海接力养殖期间,定期或者不定期测量两个养殖点的水质参数、大珠母贝的壳高等参数,计数死亡和存活的个体数量,采用SPSS等软件进行大珠母贝稚贝生长速度、死亡率等统计比较分析,进行近远海接力养殖效果评估,建立创新的大珠母贝养成技术。

三、适宜区域

南海风浪不大的养殖海洋、白蝶贝资源恢复区等。

四、注意事项

技术推广单位需有一定资质条件,如繁育养殖许可证,具有一定海域的合法使用权。

五、技术依托单位

单位名称:海南大学

联系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人民大道58号海洋学院

邮政编码:570228

联系人:顾志峰

13138956132

来源:海南农技通

编辑:海口市农业农村局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淡水贝养殖技术(海南省2022年农业主推技术)(1)

海口市农业农村局

0898-68723627

地 址:海口市长滨路市政府办公区17幢南楼四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