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毒枭的传奇故事(人称可卡因教母)

1979年7月11日,虽然是星期三,靠近迈阿密南部的达德兰购物中心仍是人头攒动,这里有近200家店铺,其中包括佛罗里达州最大的两家百货公司。下午2:30左右,两名衣着光鲜、手头阔绰的客人走进了皇冠酒类商店。正当他们在柜台旁挑选几瓶芝华士酒时,几名全副武装的杀手突然从店外冲进来,冲着两人就是一通扫射。弹雨过后,两人血肉横飞,当场一命呜呼。两名商店员工也遭受池鱼之殃,被流弹击中受伤。

美国大毒枭的传奇故事(人称可卡因教母)(1)

迈阿密报纸上关于1979年7月11日“达德兰大屠杀”的报道

当迈阿密戴德警察局的警察们接报赶到现场时,硝烟还没有完全散去。现场简直像个屠宰场,除了两具被打成筛子的尸体外,至少有60个空弹壳散落一地。经核对发现,两名死者身份并不一般,一个叫帕内索·吉米内斯,拥有德国国籍,是当时哥伦比亚贩毒网的重要人物,另一个名叫胡安·卡洛斯·埃尔南德斯,是前者的保镖。

美国大毒枭的传奇故事(人称可卡因教母)(2)

达德兰购物中心皇冠酒类商店的凶杀现场

警方很快查明,几名持枪歹徒是开着一辆伪装成商场送货车的面包车来到现场的。这辆面包车后来被遗弃在了距离商场大约1英里之外。警方在车内发现了一些枪支弹药,以及防弹背心等物。因此在后来媒体的相关报道内,均将这辆面包车称为“战车”。

美国大毒枭的传奇故事(人称可卡因教母)(3)

警察将帕内索的尸体从现场运离

虽然美国枪击案很多,但在光天化日之下,在繁忙的达德兰购物中心发生的这样一起耸人听闻的枪杀案,确实还不多见,因此史称“达德兰大屠杀”。一时间,这起枪击案占据了全国电视和报纸的头条,记者们将它和发生在1929年2月14日的“圣瓦伦丁节大屠杀”相提并论,在那起案件中,伪装成警察的罪犯用汤姆逊冲锋枪一次性打死了7名黑道对手。迈阿密也因这起事件有了新的绰号,被媒体称作是“可卡因牛仔”的老窝。让警方感到头痛的是,这只是从佛罗里达到南加州一场旷日持久的毒品战争的开始。来自哥伦比亚、墨西哥和迈阿密当地的毒贩为了争夺地盘,进行了一系列血腥的相互杀戮,这场战争贯穿了整个1980年代。

美国大毒枭的传奇故事(人称可卡因教母)(4)

暴力和暴利一直与毒品如影相随,是难以根治的社会癌症

虽然警方根据现场的情况,以及被害人的身份,可以基本确认“达德兰大屠杀”是一起毒贩之间的火拼,但由于贩毒组织特别是来自南美的“卡特尔”相对封闭,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该案并未有实质性进展。直到1984年4月,这起案件才取得了重大突破。警方得知,一个名叫费尔南多·维莱加·埃尔南德斯的人因走私可卡因,被关进了戴德县的联邦监狱。入狱时从他手上提取的指纹,与“战车”上提取的指纹完全吻合,这证明他就是达德兰购物中心枪击案的嫌疑人之一。

美国大毒枭的传奇故事(人称可卡因教母)(5)

布兰科打造了她自己的毒品帝国,先后将数千公斤可卡因走私到美国,因此被称为“可卡因教母”。

维莱加身材矮胖、貌不惊人,却是一个组织化程度极高的跨国贩毒集团的重要头目。这个团伙由哥伦比亚女毒枭格里塞尔达·布兰科领导。她是有史以来最有权势的女性卡特尔首领,人称“可卡因教母”,在上世纪7、80年代,她彻底改变了美国的毒品交易。布兰科3岁时随母亲搬到了麦德林,在这里开始了她的犯罪生涯。10岁时,她就加入了犯罪团伙,并在一起绑架案中,亲手射杀了一名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十几岁的时候,她又杀掉了她的初恋情人“塞哈斯”。她的第一任丈夫叫何塞·达里奥·特鲁希略,两人共生了3个儿子。布兰科是美国黑帮电影《教父》的超级粉丝,以致于她给自己的小儿子起名叫迈克尔·考利昂。20世纪70年代中期,布兰科和她的第二任丈夫阿尔贝托·布拉沃搬到了纽约,在这里她开始从事走私贩毒的勾当,并成为第一个向美国大批量走私可卡因的哥伦比亚毒枭,当时她每个月的收入达到8000万美元之巨。但不久,她发现阿尔贝托·布拉沃从她那里偷钱和毒品,就毫不犹豫地杀死了他。后来,她还谋杀了第三任丈夫达里奥·塞普尔韦达,因为他试图绑架她的小儿子迈克尔与她谈条件。正因为她有着三番五次杀害情人和丈夫的前科,因此又有着“黑寡妇”的绰号。

美国大毒枭的传奇故事(人称可卡因教母)(6)

1970年代的布兰科,浑身珠光宝气,俨然一付贵妇派头。

维莱加有一个兄弟名叫卡洛斯·阿图罗·埃尔南德斯,负责管理位于哥伦比亚拉蒂西亚的一个可卡因加工厂,并将那里出产的每月多达30公斤的“产品”走私到美国,然后进行分销。维莱加和卡洛斯两兄弟由帕科·塞普尔维达指挥,而帕科是布兰科的小叔子。但他们只是布兰科的毒品走私帝国的一个分支。仅在佛罗里达州南部,布兰科手下的这种分支机构就有好几个,其中包括由被打死的帕内索和迈阿密的一个叫卡洛斯·帕尼洛·拉米雷斯的黑帮头子共同管理的一伙毒贩。尽管这些人都为布兰科干活,但各个分支机构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各个团伙内部的关系也并不融洽。

美国大毒枭的传奇故事(人称可卡因教母)(7)

1980年代末期,布兰科被关进戴顿监狱时的照片,还能看出是同一个人吗?

“达德兰大屠杀”起源于1978年春天,帕内索一伙发生的一次内讧。在一笔总重40公斤、价值300万美元的可卡因交易中,拉米雷斯与帕内索发生了争执,拉米雷斯找来的狐朋狗党撬盗了帕内索的家。拉米雷斯怕被帕内索发现并找他算帐,决定先下手为强。在此前的1975年,布兰科因被指控参与毒品犯罪,一度逃回哥伦比亚避风头,此时刚回到迈阿密重接指挥大权不久。她与帕内索也有过节,并欠后者一批毒品,想借机一笔勾销。她得知此事后,同意和拉米雷斯联手,并搜罗了一帮杀手,其中一个就是帕科·塞普尔维达。帕科又找来了维莱加·埃尔南德斯和豪尔赫·阿亚拉,后者曾是布兰科最喜欢的杀手,在1980年代曾参与了多起毒贩之间的仇杀案。“教母”还许诺除掉帕内索后,将其市场份额分给迈阿密的其他团伙成员。

美国大毒枭的传奇故事(人称可卡因教母)(8)

布兰科出狱后安稳了几年,直到被枪手当街打死。

1979年7月11日,在跟踪多日后,杀手们终于找到了机会。维莱加·埃尔南德斯开车,载着谋杀用的武器弹药和拉米雷斯、帕科、阿亚拉等一票人马,出现了在达德兰购物中心的停车场上。维莱加第一个冲入皇冠商店,并用装有消声器的.38口径自动手枪率先向帕内索开枪,接着拉米雷斯用自动步枪向帕内索和他的保镖扫射了整整一匣子弹。作案之后,他们将“战车”丢弃,前往事先准备好的附近一间公寓更换衣物,拉米雷斯换掉了他沾满了血的鞋子。然后,凶手们转移到好莱坞的一处住所,一连几天狂欢滥饮,庆贺除掉了帕内索。后来有人告诉禁毒署探员,当时维莱加自我吹嘘说,他感觉很好,因为他是第一个开枪的人。

但天网恢恢,这些凶手注定不会有好下场。维尔加·埃尔南德斯因走私可卡因及持有毒品罪被地方法院判处5年监禁,次年劳德代尔堡联邦法院再次判处他15年监禁。拉米雷斯则在“达德兰大屠杀”一年后,在哥伦比亚被人打死。帕科因贩毒在纽约被捕,被判处在联邦监狱服刑27年,后在一起企图越狱的尝试中背部骨折,成了半残废。卡洛斯·阿图罗·埃尔南德斯则在事发后逃回了哥伦比亚,下落不明。

美国大毒枭的传奇故事(人称可卡因教母)(9)

不仅凯瑟琳•泽塔琼斯在传记电影中饰演过布兰科,詹妮弗•洛佩兹也扮演过这位女毒枭。

“教母”格里塞尔达·布兰科自然也未能逃脱法网,1985年她被禁毒署逮捕,法庭上公诉方的证人正是当年的杀手阿亚拉。虽然她设法躲过了三项最关键的谋杀指控,但还是在监狱里呆了13年,直至2004年被驱逐回哥伦比亚。出狱后她金盆洗手,靠投资房地产过了一段相对平稳的日子。2012年9月3日,星期一,下午3:00左右,布兰科和怀孕的儿媳一同走出麦德林巴里奥贝伦的一家肉店时,两名骑摩托车的枪手突然停在了她的面前,并朝她头部连射几枪,布兰科当场毙命,时年69岁。前迈阿密凶杀案警探尼尔森·安德烈对就此事采访他的迈阿密《先驱报》记者说:“这是布兰科最合适的结局。我倒很惊讶,她没有早点被打死,因为她树敌太多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