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三杯香为什么叫三杯香(走进泰顺葛垟村)

泰顺三杯香为什么叫三杯香(走进泰顺葛垟村)(1)

走进葛垟

俗话说“泰顺有三好”,“罗阳好契堂,下洪好祠堂,葛垟好鱼塘,”就冲着这句话,直奔泰顺县筱村镇葛垟村而去。葛垟村离泰顺县城38公里,位于洞宫山脉的连接处,与美丽的洪溪相接壤,全村海拨七百余米。从泰顺县城出发沿泰分线行走不多远,便进入乡村道路,山上绿茵缤纷,植被茂盛,参天大树此起彼伏,一条乡村公路沿着山间行走,好比走进了原始森林,那一弯一景致,一步一回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泰顺三杯香为什么叫三杯香(走进泰顺葛垟村)(2)

葛垟好鱼塘

走进葛垟,首先看到的是“惜阴书院”旧址,说到惜阴书院还真是故事好长好长,此处暂且不表。据史料记载东晋时期,葛洪曾在葛垟与洪溪美之间的马鞍山上建观练丹,传道治病普度众生,做了许多好事,后来人们为了记念葛洪,把村名改成葛垟、洪口、洪溪美等。后随着陶氏入迁,逐渐的人丁兴旺起来,据传葛垟的鱼塘几千年以来从未干过,有一年差点就要干透,当夜就降下了倾盆大雨,后来也就再没干过。只是传说塘底有几具石盒,里面全是金银财宝,也没人看见过,不知是真是假?

泰顺三杯香为什么叫三杯香(走进泰顺葛垟村)(3)

千年柳杉

千年树神

老话说“百年树木,千年树神”,矗立在祭酒公庙面前的“柳杉神树”已有千年历史,见证了千年葛垟的历史演变,保佑着葛垟村民从古代走到现在,迎接着每一位宾客们的到来。那沧桑的皱纹是岁月刻下的痕迹,那枝条上的绿荫是焕发出青春的靓丽,尽管已是满身伤痕,但它从不抱怨什么,只会永永远远的守在葛垟村的南大门。

泰顺三杯香为什么叫三杯香(走进泰顺葛垟村)(4)

陶氏宗祠

葛垟村情

葛垟村属于高海拨村庄,年平均气候适中,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47人,户数393户,其中劳动力696人,外出劳动力418人,党员52人。耕地401亩,园地30亩,山林面积2777亩,胡柚基地256亩。泰顺著名绿茶“三杯香”母茶基地就在村北的山上。村里基本以陶姓为主,是陶渊明的后裔,从江西九江迁入。说到陶渊明让我想起《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如此经典的文章恰如其分地展示了如今的葛垟村。

泰顺三杯香为什么叫三杯香(走进泰顺葛垟村)(5)

石碑林

陶氏源流

陶氏先祖陶崇伯、陶永兄弟,想另觅佳地,于是从洪口朔流而上寻迹而来。与五柳先生陶渊明颇有渊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循着溪水落花找到桃源村落,而陶氏先祖的迁居历程也类似于寻觅桃源之旅。一日,陶永行至洪口,见紫萍从上游漂流下来,他料想前方定有田野池塘。于是,他顺流而上,登上一座高峰,见山环水绕间的一个小平畴,留有断壁残垣。

泰顺三杯香为什么叫三杯香(走进泰顺葛垟村)(6)

丰收在望

想来很久以前,这里也与武陵人所见的避世村落一样美丽,而今却杳无人烟。陶永默记道路,询问洪口长者,得知上代有汤、黄、章、葛四姓居于此间。陶永回家后,与家人商议,带着子侄们来到那个废弃的村落,诛茅辟基,建造四五间房屋。后梁龙德元年(921),陶崇伯、陶永携妻挈子迁居此处,不久后,这里再现男耕女织、鸡犬相闻,一片繁华的景象。

泰顺三杯香为什么叫三杯香(走进泰顺葛垟村)(7)

葛垟村貌

抗倭英雄陶治臣

嘉靖己未年(1559),三千多倭寇从福鼎桐山登陆,一路侵扰雅阳,劫掠三魁、大安后垟、下洪,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此时,陶治臣带领一百多名家丁、乡兵,从桂峰桥南侧的古道往下洪、三魁方向进发,配合官兵阻击倭寇。他奋勇杀敌,亲手砍下倭首三颗,斩杀倭寇二十八人。陶治臣毅然出击,既是捍卫泰顺百姓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是御敌于葛垟之外。葛垟人经历了明代两次平乱事件,对下洪陶氏遭受倭祸心有余悸,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

泰顺三杯香为什么叫三杯香(走进泰顺葛垟村)(8)

百年桂花香

在葛垟好鱼塘的对面,有棵已有五百历史的桂花村,年年都开出美丽的花朵,香飘远方,人们常说的木樨花远处香,就指的是桂花。峰多产桂的景象已成过往,五百年来唯有这棵木樨花还在为“桂峰”正名。也因它的存在,眼前的“桂峰鱼池”才变得更加亲切。

泰顺三杯香为什么叫三杯香(走进泰顺葛垟村)(9)

百年桂花

折冲俎豆石碑

在众多碑石之间,其中有一块石碑尤为显眼,上面刻着“折冲俎豆”,这是浙江巡安题赠给陶治臣的,赞其智勇双全、制敌有方。当年,陶治臣自备粮食募兵,义抗倭寇,屡立奇功,没有劳烦过官府钱粮,把倭寇拒在葛垟之外。巡道凌云翼打算将其列为一等功,授以武职,陶治臣推辞不受。之后,凌云翼又题请朝廷授予陶治臣七品散官。

泰顺三杯香为什么叫三杯香(走进泰顺葛垟村)(10)

祭酒公的故事

唐末进士陶史,仕至祭酒,由婺州避乱居下革(今百丈)。其四世陶分迁竹下(今章前垟村垟头一带)。定居罗阳江(今飞云江)支流葛溪源头的陶氏一支,进士陶史遗孙,诗书传家。《泰顺县志》载:“宋端拱二年(989),陶创办书院。”传说,当年乡里魑魅为害,百姓惶恐不宁。陶史摆上牲畜清酒,默默祈祷,诵读祝文,驱除邪祟,乡民赖以为安。乡民感念陶史的恩德,大约在北宋端拱年间,民间就为他立祠祭祀,尊其为“国学祭酒灵官陶八府君”。人们将孙有文的塑像配祀祠中,以遂陶史生前与他许下的生死之盟。

泰顺三杯香为什么叫三杯香(走进泰顺葛垟村)(11)

祭酒公祠

陶氏家族

陶器在明成化间例授泰顺阴阳官,为长寿九十六岁,号桂峰。泰顺立县之初,葛垟陶家成为登贡拜仕之家,地名雅正桂峰。书院曾经正名为桂峰书院。特别是明景泰年间,即泰顺立县时,陶器为耆老参与封银矿,乐善,恤孤,乡人德之。其第十八世有庠生11人,其中陶泮(县丞)、陶灌(例贡)、陶汜(儒士)、陶清臣(保定教授)、陶治臣(七品散官)。 禄房十七世陶噩(1452-1499例贡生),子十八世陶宦(中宪大夫)、曾孙第十九世陶至廿世陶世臣-陶应儒(仙居教谕)、陶直臣-陶应和(太平知府)、陶明臣-陶应钟(严州教授)。

泰顺三杯香为什么叫三杯香(走进泰顺葛垟村)(12)

陶觉贤《咏桂峰池》

四畔回峰拱,烟居向一池。平途环曲屈,春水漾迷离。

浪卷风来处,泉盈雨急时。澄光浮栋宇,淑气入帘帷。

波静雨情畅,天空鸟影随。夜疑星斗落,昼看日云驰。

选胜邻村逊,传名远地知。千秋逢谢客,梦草尚题诗。

泰顺三杯香为什么叫三杯香(走进泰顺葛垟村)(13)

葛垟好鱼塘

桂峰西面有一个古塘泉,冬暖夏清,逢旱不涸。泉水顺着小渠汩汩流入村中,村民在鱼池的右前方开凿上下两口井,上水井略高,水质清澈甘甜,是村民饮水之处,下水井则是村民洗衣洗菜的地方。上下两井组成长方形,宛若墨条,井水流注的水池,又似一个巨大的砚台。

泰顺三杯香为什么叫三杯香(走进泰顺葛垟村)(14)

“三杯香”茶

泰顺特产三杯香原产地在葛垟,海拔在700米以上,四周群山环抱,云雾缥缈,溪流纵横交错,气候温和,日照时间较短,土壤多为黄壤、灰棕壤含有石英细砾,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造就了产茶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三杯香"是泰顺县茶叶的主导产品。开采于清明,通常春、夏、秋三季都可采制,品质以春茶为优,秋茶居中,夏茶居次,三杯香的采摘标准是一芽二叶,品质具有:细紧苗直,大小均匀,色泽油润,清香持久,三杯犹存余香,滋味浓醇,甘味甘甜,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匀黄绿的特点。

泰顺三杯香为什么叫三杯香(走进泰顺葛垟村)(15)

百岁老人

葛垟村是有名的长寿之乡,下图这对夫妻就是长寿之典范,老爷爷明年就一百岁了,身体还是非常健康,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尤其是老奶奶,今年已是八十有七,耳聪目明神采飞扬,走路还象小姑娘一样一蹦一跳,活象个老宝贝。我说给他们拍照,还觉得不好意思,家有老如有宝,只有父母健在,人生尚有来处,希望二老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活出个奇迹,活出精彩的人生。我在想,长寿是否与三杯香茶有关。

泰顺三杯香为什么叫三杯香(走进泰顺葛垟村)(16)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关于葛垟村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有待日后慢慢道来,这次的告别是为了日后的相见。“品不够三杯香茶,赏不尽葛垟风光,吃不完泰顺美食,写不完赞美文章。”感谢陶姐、齐哥的热情款待,让我领略了泰顺山水风情,参加了洪溪美村的敬老“百桌宴”,体会了浓浓的敬老情怀。更让我了解了葛垟村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过往的历史,在这里重读了“桃花源记”,葛垟有机会一定会再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