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彭德怀8岁母亲离世(少年彭德怀8岁母亲离世)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的一生可谓传奇,他从一个放牛娃到名望天下的开国元帅,一生坎坷而艰难。

他生性刚正耿直,对地主、乡绅充满敌视,1916年3月投靠湘军,开始了军旅生涯,1923年晋升为连长,北伐战争时就已是营长,1928年晋升为团长,并秘密加入共产党,在自己的军队中成立党委会。

少年彭德怀8岁母亲离世(少年彭德怀8岁母亲离世)(1)

1928年7月22日发动平江起义,建立红军第5军,担任军长一职,11月率兵去往井冈山,这之后为巩固和扩大根据地而不断努力。1930年7月率部进攻长沙,3天占领长沙,并积极宣传红军政策,一时间招揽了7000多名红军。

红一方面军成立后,彭德怀出任副总司令,在第1到第5次"反围剿"中,一直在为扩大根据地而努力。1935年10月21日,彭德怀率师在吴起镇发起了对"马家军"的战事,打得敌人溃败而逃,主席大喜写下了"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肯定他的军事才能。

在抗日时期,他出任八路军副总司令,1940年指挥了"百团大战",在为期3个多月的作战中,毙伤2万多日军、5000名伪军,俘虏280名日军、18000名伪军,沉重打击华北日伪的嚣张气焰。

少年彭德怀8岁母亲离世(少年彭德怀8岁母亲离世)(2)

在抗日胜利后,担任军委副主席兼副总参谋长的彭德怀,率部纵横大西北,当时西野才26000人,敌将胡宗南却拥兵20万,但在彭老总的军事指挥下,西北战局很快占据上风,1948年4月22日延安成功收复,这之后西北战争节节高歌,很快西北五省被拿下。之后,彭德怀又指挥了抗美援朝,打得美军被迫签订停战协议。

相比彭德怀在战争上的卓越才能,他的感情生活却一直被人忽略。其实他的童年很是苦难,婚姻生活也充满悲情,一生没有子嗣,我们就来看看他的感情心路。

苦难的童年

1898年,也就是光绪24年,此时正闹着戊戌变法,不过10月24日,湖南湘潭乌石寨一个贫困家庭汇总,有一个男婴诞生,谁也没想到,这个男孩今后会影响中国历史。

没多久,算命先生来到家里,德怀母亲报了生辰八字,先生掐着手指一算,说:"这个孩子是贵人,不过就怕家里招不住啊,需要将孩子八字贴到庙里求神灵庇护。"就这样,德怀八字被贴到庙里的大钟上,他的乳名就是"钟伢子"。

少年彭德怀8岁母亲离世(少年彭德怀8岁母亲离世)(3)

彭德怀父亲早些年依靠卖茶谋生,为人比较忠厚正直。谁知在一次贩茶时,他的同伙因病而死,没有钱安葬。但彭父还是背着伙伴尸体,走了数天才回到家里,谁曾想积劳成疾,得了哮喘病,苦活、累活都干不了,连庄稼活都没得干。

无奈母亲周氏扛起了家庭的重任,后来家里又来了2个弟弟,家庭的负担更重,日子更为贫瘠,一大家子都要靠母亲周氏忙活。

彭德怀很懂事,尽管自己年龄小,无法分忧,但他依旧跟在母亲后面转悠,时不时做一些让母亲高兴的事情,这段母亲情深让彭德怀记忆犹新。抗战打响后的雪夜,彭德怀心情沉重,想到了母亲,他对妻子说:"母亲勤劳能干,她很清秀,眼睛大而明亮,很迷人……"

尽管家里穷,但父母亲还是坚持将他送到学堂,在其6岁时,母亲将他送到姨夫家开设的私塾读书。姨夫对他们很是照顾,知道他们穷,免除了学费。这让彭德怀很是动容,每天读书前,总会去山上砍上一些柴火,然后送给姨夫。

彭德怀很是聪明,尽管农活占据了课外不少时间,但两年下来依旧读了不少书籍,学习了不少新知识。八岁那一年,母亲因积劳成疾得了痢疾,无法再下床干活,弟弟才一岁,父亲又无法干体力活,幼小的他扛起了家庭重任,每天照顾父母,端饭洗衣服,只可惜因没钱治病,母亲周氏还是离世。

少年彭德怀8岁母亲离世(少年彭德怀8岁母亲离世)(4)

彭德怀只能被迫离开学堂,而弟弟也因为粮食不够吃,结果被饿死,父亲见状,只能将家里的几亩地卖出去,只留下三分薄地种菜,就连家里的茅屋也只留下2间,其他的都抵押出去,到了冬天时,彭德怀连像样的衣服都穿不了。

等到他十岁时,家里的钱又花光了,祖母只好让他和二弟金华去讨要大米,两人讨要了一天才要了两升米,第二天祖母又督促他们讨米,谁知彭德怀不愿意去,总认为太丢人。祖母见状,亲自拄着拐杖拿着盆讨米。

彭德怀见了后泪奔,他怎么忍心让奶奶讨米,很快他就赶了上前,并说:"奶奶,你在家里休息,我去砍柴换大米,我年龄大了,这些我能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彭德怀坚强的站了起来,每天都会上山砍伐木柴,然后卖出去换大米。

只是当时地主对山林管理比较严格,专门派家丁看守山林,见到谁偷偷砍柴就痛打一顿。不过,很快彭德怀和其他穷孩子组成了一个小团队,抱团去砍柴,那些家丁看了也没办法,毕竟人多力量大。

一次家丁看他们砍柴,让他们赶紧过下山,彭德怀说道:"来来来,我们把柴火给你,你帮我们挑下去吧。"家丁见状只能灰溜溜走开。后来他回忆此事,感慨果真是"人定胜天"啊。

11岁那年,彭德怀就给地主刘六十放牛,每天天亮就将牛赶上山,等牛吃饱了后再收工回家吃饭,等下午后,再急忙将牛牵出去,让其夜里也不饿。在他的精心喂养下,两只牛很是肥美饱满。

少年彭德怀8岁母亲离世(少年彭德怀8岁母亲离世)(5)

时间长了,彭德怀也掌握了训牛的方式,山上的10多头牛都听从他的指挥,只要他"嘿嘿"两句话,牛就会乖乖站着,大家都称他"牛司令"。但地主刘六十听了后不满,认为他在帮别人做事,给他的工钱也越来越少,一天才5文钱,一个月也就买八升米,到了13岁时,彭德怀就坚决不干了。

血泪少年

1911年,彭德怀来到煤窑打工,希望能让祖母身上的压力减轻。不过挑煤是个体力活,一天干上10多个小时,浑身都很难受。但没想干了一年,煤窑却倒闭,老板直接跑路,他一分钱没拿到,反而背被压驼了。

1913年,湘潭大旱来袭,百姓们没有活路,谁知一个名叫陈满钻子的财主,故意将粮食压在仓库里,企图抬高粮。每次农民去购买粮食,地主都会借口没有米,让大家明天再来。

彭德怀奶奶去了几次都没买成,神情很是沮丧,他见了后问怎么回事。奶奶说:"这陈家大财主不卖米,全镇的米都被他控制了,没有米吃,这下该怎么好。" 彭德怀听了后大怒,他说:"这个陈财主平日里欺负人就算了,如今又想抬高粮价,太不是东西了,明天让我去会会他。"

少年彭德怀8岁母亲离世(少年彭德怀8岁母亲离世)(6)

第二天,彭德怀扎着头巾,穿着青色衣服赶到陈家财主门前,他想要效仿曾在乌石寨劫富济贫的陈友谅大将易华一样,对陈家开刀。看到上百个饥民苦苦求米,彭德怀初生牛犊不怕虎,对着乡亲们说:"咱乌石寨古有易华劫富济贫,今天我倒要看看陈家到底有没有米。"

随后,他跳到了陈家的粮仓上,奋力将屋顶的瓦揭开,发现满仓全都是大米。他抬出一袋米,扬在空中,喊着:"大家快来,都是大米。"随后,饥民们一拥而上,将陈家粮仓打开,一人抢一袋大米,很快粮仓大米就被搬空。

陈满钻子得知后,气的大怒,立马将彭德怀上告官府,并要求官兵前去抓捕彭德怀。此时的彭德怀知道自己惹了大祸,他的堂叔彭五爷趁着半夜悄悄将他送走,去往洞庭湖当堤工,这才免去被官府通缉的命运。

当堤工也是一份苦差事,当时彭德怀被安排当炊夫,为了能多赚上一笔钱,他还会抽出时间去挑土。不过那些提工局和堤工头子总想着克扣工人工资,不然直接不给,彭德怀在这里干了2年半,工资才三石半米,可见劣绅的心是有多黑。

正是童年的苦难,少年的血泪,让彭德怀意志得到了磨炼,也让他对黑暗社会有了更多的认识,对地主劣绅很是痛恨,他多次思考:穷人如何才能有活路?正因如此,1916年3月他加入湘军,开始寻找救国之路,并顺利加入我党,为共产主义奋斗一生。

少年彭德怀8岁母亲离世(少年彭德怀8岁母亲离世)(7)

情系三个"儿女"

彭德怀尽管有过两段婚姻三段感情,但并没有留下子嗣,他的婚姻生活并不是太好,不过性格刚烈正直的他,也有柔情一面,和烈士陈毅安的儿子陈晃明、左权烈士女儿座太北、黄公略烈士女儿黄岁新来往密切,并视为己出。

关心陈晃明

陈毅安曾担任营长一职,1930年8月长沙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25岁,次年3月份遗孀李志强生下儿子,也就是陈晃明。1951年,彭德怀派人将李志强母子接到北京,陈晃明上学所需的一切费用都是彭老总担负。

少年彭德怀8岁母亲离世(少年彭德怀8岁母亲离世)(8)

他时常说:"你们母子艰苦生活了十多年,一直向往革命,这种精神值得敬佩。"1956年,李志强想整理陈毅安的革命事迹,联系到了彭老总,他接到信后,当即去往李志强家里,讲述了革命历程,陈晃明也在场聆听,当得知父亲的悲惨下场,当即热泪涌出。

彭老总说:"一切都会过去的,我8岁时死了父母,弟弟被国军杀了,但我就是不哭,要报仇。"在彭老总的鼓励下,陈晃明工作上更加出色,此后也一直坚持每年拜访彭德怀。

"半个女儿"黄岁新

抗日时,黄公略遗孀刘玉英拿着彭老总寄过去的一笔钱,对黄岁新说:"彭伯伯支持你读书,是让你今后更好的报效国家,你可一定要好好读书,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别辜负彭伯伯的良苦用心啊。"黄岁新在学习上很努力,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1949年8月5日,彭德怀派人去寻找刘玉英母女,并让人送到北京,这之后这对母女的生活开支就由彭德怀承担。她们刚到北京,彭德怀就在百忙中接见她们,并对黄岁新说:"小同志,到了这里就是自己的家,有什么就和伯伯说。"

少年彭德怀8岁母亲离世(少年彭德怀8岁母亲离世)(9)

黄岁新也不客气,因当时没有多余的衣服,彭德怀将自己的2件衬衣找了出来,并说:"拿去改一改,再穿上。"一次,刘玉英见到彭老总,说:"你没有孩子,让岁新当你女儿吧。"彭老总笑了笑说:"你就一个闺女,我怎么能舍得抢过来呢?让她当我半个女儿吧。"

1956年,刘玉英病逝,黄岁新没有了父母很是伤心,见到彭伯伯后大哭一场,彭老总安慰她:"你是革命后代,要坚强,我这里就是你的家,你随时都可以来找我。"之后,黄岁新一放假就会找彭伯伯,但这种关系一直维持到1965年,之后她就没见过彭伯伯了。

女儿"左太北"

左太北是烈士左权的女儿,1940年5月出生,两年后父亲病逝,1943年被送到延安,因父亲和彭德怀关系好,再加上她母亲刘志兰和彭老总妻子浦安修是同学,因此她经常被寄养在彭家。

少年彭德怀8岁母亲离世(少年彭德怀8岁母亲离世)(10)

小时候,左太北脾气比较倔强,彭德怀总会耐心教导,这和战场上雷厉风行的彭大将军判若两人。1957年左太北上高一时,再次住到了彭老总家里,一住就是2年多。彭老总总是像父亲一样教导她,让她始终保持优秀的品质。

彭老总被监视期间,正在哈军大读书的她依旧不顾外界的看法,去看望彭爸爸。结果被学校喊去谈话,让她和彭家断绝来往。左太北很受打击,她在日记里写道:"伯伯啊,你能理解女儿的难处吗?我不会忘记你的养育之情,你就是我的第二个爸爸,我永远爱你。"

战场上横刀立马的大将军,儿时经历了各种磨难,依旧能保持刚烈的个性,反对阶级压迫。在面对烈士子女时,却能柔情似水,悉心教导每个儿女,这样的彭老总才是有血有肉的大将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