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曲技巧和弦(编曲之万能和弦和和弦走向)

编曲技巧和弦(编曲之万能和弦和和弦走向)(1)

先说一下万能和弦。所谓万能和弦就是指大部分流行歌曲所用的和弦进行,这些和弦走向非常悦耳动听,很多歌手都按照这种走向来写歌,包括JAY啊JJ啊什么的。。。。

1.万能和弦--它的和声构成是:1级-5级-6级-3级-4级-3级-2级-5级-1级~ 2.万能和弦的变体--它的和声构成是:1级-3级-6级-3级-4级-3级-2级-5级-1级~ 3.1-6-4-5加万能和弦--前面是1级-6级-4级-5级,副歌接万能和弦1~ 万能和弦大家都知道了~大大们写歌的时候记得尝试下啊~真的很爽~

编曲技巧和弦(编曲之万能和弦和和弦走向)(2)

和弦外音在所处的和弦内,常属于不协和音(有的外音虽然协和,但仍具有外音的性质),需要解决到和弦音去。不同类型的外音有着不同的解决方式,一般作下行或上行级进解决,但也有的外音作跳进解决。由于和弦外音的位置、意义和作用的不同,一般分为下列类型:

[1] 经过音、辅助音、邻音; [2] 先现音; [3] 延留音; [4] 倚音; [5] 自由外音。

二、经过音与辅助音

两和弦音之间以级进形态(半音、全音)形成的外音称为经过音。 经过音通常发生在弱拍或弱位,其时值一般等于或小于两侧的和弦音,但不可长于它们。经过音可发生在任何声部,但常在外声部;可由自然音构成,亦可由变化音构成 ⒈ 经过音 [1] 同和弦间的经过音 [2] 不同和弦间的经过音 [3] 两个及两个以上声部构成的多重经过音

注意:避免经过音构成的平行五度。 (平行五度 (parallel fifths)指的是乐曲的两个声部隔开纯五度作平行进行。十五世纪以来,在对位与和声上都规定应避免平行五度之出现。出现平行五度会让曲子的声部感觉降低,感觉好像变成了一个声部一样。因为五度太和谐了。但在现代和声中对平行五度的限制大大减小。而传统和声主要是古典时期和早期浪漫时期的和声进行风格。不是所有的和声中都不能有平行五度。有很多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作品中,就有意运用平行五度来增加中国民族色彩。)

附:在一小节中,若是4/3拍的,是表示以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3拍。在小节中出现的音,你要分清什么是主音,什么是副音,什么是经过音。如67123,其中613是主音,72是经过音。那么,你在配合弦的时候,若是C调,就可以配Am。因为C调的Am和弦音是613,若是12356,你就可以配C和弦,因为2是经过音。像你所说的在一小节中,有345,你可以把4看做经过音。可以配C或G和弦,(C大调时)。C和弦为135,Dm为246,Em为357,F和弦为461,G和弦为572,Am为613,B和弦为属7和弦,它的音为724。知道啦以上的关系,在以后你配和弦时,你就知道,该用什么和弦了。加油吧,祝你成功。

⒉ 辅助音 同一个和弦音之间上方或下方二度(大、小)关系的外音称为辅助音。辅助音对和弦音起着辅助和装饰作用。辅助音发生在弱拍,其时值一般是等于或短于两侧的和弦音,而辅助音可出现在任何一个声部,亦可构成助音的变化形式或两个以上声部的助音。 [1] 同声部的二重助音 [2] 两个声部的双重助音 [3] 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的多重辅助音 两个声部同度时,一个声部保持,另一个声部作助音处理,效果混杂,应尽量避免。避免助音构成的平行五、八度。

编曲技巧和弦(编曲之万能和弦和和弦走向)(3)

三、延留音 前一个和弦的音延续到下一个不同的和弦内构成的外音称为延留音。延留音有预备、延留、解决三个必经阶段。延留发生在相对的强拍上,延留音需要解决,通常下行二度解决,导音或具有导音性质的音可上行二度解决。延留音的时值一般不超过预备音的时值。延留音的解决音,常处在较留音弱的位置上。 四、倚音与先现音 ⒈ 倚音 没有准备地发生在相对强拍上的和弦外音称为倚音。倚音依附在和弦音上,并级进获得解决。 倚音到解决音的节奏,必须是从强到弱。 倚音的时值一般与解决音的时值相等,也可长于或短于解决音的时值。倚音可直接级进或跳进进入。 倚音可以由自然音构成,也可以由变化音构成。 2. 先现音 后一和弦的和弦音,提前在前一个和弦的同一声部上出现,并形成的外音称为先现音。先现音处在弱位上。 先现音的时值较短,一般不长于前后的和弦音。

编曲技巧和弦(编曲之万能和弦和和弦走向)(4)

五、其它外音 其它外音可归为两类:一类是级进而来、跳进而去的外音,或跳进而来、级进而去的外音,称为邻音。另一类是跳进而来、跳进而去的外音称为自由外音。 邻音 邻音的音响有意外感,具有较强的装饰作用。邻音可以由自然音构成,也可以由变化音构成。邻音发生在相对的弱拍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