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谈恋爱的人越来越少(为什么现在的人谈不好恋爱)

在中国现代发展的历史空间里,人和人可以有好的爱情,你热爱你的热爱,喜欢你的喜欢。在这么大的差异性空间里,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特别好的共同性。但我们的活法还太单一,我们的外在性和丰富性没有释放出来,就很难把自己的内在从内向外、非常鲜活地表达出来。

本文整理自梁永安教授在复旦管院的演讲

为什么现在谈恋爱的人越来越少(为什么现在的人谈不好恋爱)(1)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梁永安

从大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来说,今天应该是男女有着共同时代命运、有着非常广阔成长空间的时代。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城市化、中产化、青春化在大规模地展开。

其中,跟爱情最相关的应该是“青春化”。青春化是鲁迅所关切的。鲁迅感觉到,我们生活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人的过早老化。他最典型的作品就是《故乡》,闰土才30岁不到,头发就有点斑白,看到小说里的主人翁,他张口就说“老爷”,跟他的父亲一模一样。这种“闰土化”是很可怕的……

为什么现在谈恋爱的人越来越少(为什么现在的人谈不好恋爱)(2)

为什么现在的人谈不好恋爱?

现代化包括五个方面:思维模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游戏规则。情感方式是现在最大的短板。

我们往下一步发展,在2030年要实现人均超过2万美元的GDP。2万美元是一个历史性的指标,全世界33个发达国家里面,凡是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的国家历史以来就没有倒退过。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内在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的稳定性在大大加强。所以,我们国家在这些年以来没有太大问题,应该达到这个程度。

但是在这个节点上,我们要分析问题在哪里,为什么现在的人谈不好恋爱?

在历史的发展里,分析内部结构可以发现,我们尽管从总量上看是一个已经发展非常快的共同体,但是细分来看,这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北师大2019年做了中国收入分配研究课题,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有39.1%的人,等于是5.47亿人,月收入低于1000元,月收入在1000-1090元的人口为5250万人,两项加起来,月收入在1090元以下的总人口数为6亿人。月收入在1090-2000元之间的人口为3.64亿。所以,整个国家大结构看上去很现代,实际上还是一个“金字塔”,中产化之路仍很漫长。

人在爱情里所赋予的欲望,与这个结构大有关系,比如说房子、物价,就造成我们把爱情和婚姻过早地连接恋爱的程度在这个领域里面没能完整地去实现自由的预期,它必须要跟门当户对的标准挂在一起。很多年轻人一开始说是“谈恋爱”,其实就是在“谈婚姻”,精神与情感很难真正地释放。一个人在追求物质的不断增长的愿望里,其实有他的合理性,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历史阶段不适合谈恋爱。

为什么现在谈恋爱的人越来越少(为什么现在的人谈不好恋爱)(3)

回看19世纪法国巴黎和里昂的社会分析,为什么像巴黎和里昂底层的人,他们有了点钱,第一个欲望就是买房子?因为他们很多都是小作坊一样的家庭,一家人只有一间房。贵族有自己的会客室,他们的私人空间和会客空间严格区分,而穷人什么都没有。所以,穷人一有钱,第一诉求就是马上把工作和生活的空间分开,这体现了人的尊严。

这当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在中国当下的收入状态下,年轻人,特别是男性,觉得成个家太难了。

再看中国人的学历结构,也呈现为金字塔形。2020年的一个统计显示,我们国家网民的主体学历是初中,占了40.5%,高中、中专、技校占21.5%,加起来是62%,大学专科才占10%,大学本科及以上占8.8%。一个人所受的教育相关到他的精神需求和满足感。四面八方的人在一起,价值观念、生活观念、行为方式交汇,会使一个人变得更宽、对世界更有理解力,生活目标、人生目标更加清晰。

为什么现在很多女性怕结婚?

在2021年全世界中等教育性别平等数据里面,150个国家参与评比,中国排第126名。在高中阶段之后能够继续接受教育的女生要少得多,但是在高等教育的男女性别平等的排名上,中国是世界第一。这就是说,靠第126排位的中等教育入学率,上升到全球第一名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可见女性的力量是无限的,体现在她的创造性和对世界的观察力上,给她一个舞台,她就能撬动命运。

但当你硕士毕业,在最好的发展阶段,角色压力马上来了——被逼着相亲、结婚,生孩子等等。所被赋予的角色和所接受的教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就带来一种对婚姻的畏惧。

我们社会整体的这种生活,对于女性的生活观念、价值、认识还远远没有进入真正的现代社会阶段。我们可以看出整个社会对高学历女性的一种无形的、强行的封闭感。

现在的单身体现了现代社会情感的自然状态

2020年8月,全球市场研究公司欧睿国际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2018-2019年全球单身人数大幅度上升,增幅高达31%。这个跨度是非常大的。其中,像韩国这样一个比较传统的社会,单身人口也增长了39.1%,一个5000万人的国家,独居人口达到900多万。日本也是超级“单身”国家,2015年时,所谓的“独居家庭”达到了34.6%,美国也是超过了50%。

中国在2018年做过调研,单身成人人口达到2.4亿,其中超过7700万名成人处于独居状态。

但是这个状态并不可悲,这其实是伟大的历史进步。因为从传统来看,好像人人结婚很完美,实际上是制度安排、制度强制。而且不仅仅是中国,全世界都是这样。哪怕到了18世纪,美国还有一个州规定,女子到了规定年龄不嫁就没收她的全部储蓄,所以人人结婚,好像都很幸福。我们看《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现在的单身社会避免了这种悲剧,体现了人的自由,体现了我们整个社会发展里情感的自然状态

为什么现在谈恋爱的人越来越少(为什么现在的人谈不好恋爱)(4)

在世界范围里,也包括我们国家,单身在整个生活方式里面获得了应有的权利,来之不易。

1992年是美国的女性年,36岁的黑人女助理状告她的雇主性骚扰,结果全美国的主流媒体都不相信她。为什么?一方面她是黑人,一方面是她36岁。36岁不结婚很奇怪,不正常。1992年之后出现了新的主义,女性必须要拥有单身的权利。

我们今天这样一个男女现状,体现了历史的变化,体现了我们新生活的转型,但是也体现了我们今天的社会情感、男女之间的自然情感的一些问题。

为什么单身?

为什么单身?各个国家的状态不太一样。我们来看看——

法国人也做过调研,法国人单身的第一个理由是“无法放下前任”。我们知道法国人的前任很多,一个研究表示法国男人平均有16个前任,法国女性平均有9个前任。还有一个是“我们没有精力投入一段认真的感情”,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想要尽情享受青春”,因为你的一段情感投入意味着你丧失其他。“面包和爱情都想要”,既要有很好的物质生活也要有很好的情感生活,这样完美的对象很难找。

理由中还有“太忙没空”“害怕受伤”。“害怕受伤”对于中国青年来说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现在社会有一个基本规律:一次把恋爱谈成功的概率特别低,一次结婚结对的概率也很低,这个时候伤害是很大的。我们特别缺乏非常美好的分手文化,一分就分得很伤痛。

“一人食胜过两人餐”。社会发展有一个新的现象,社会消费特别发达,这也可以叫集体消费。一个人的时候供给你的单身资源特别多,不光是物质的,还有精神文化的,可以感受非常好的单身生活。一个人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上能构建的最好生活方式是什么?是正好单身。单身的日子过得轻松,而且给自己留下很大的自由,而一旦结婚这些东西就完了,你要肩负一个家庭的责任。

单身的原因还有“探探一下,真爱走开”“永远处于被动”。我们现在的人不如原始人那么主动,像凯伦·布里克森写的《走出非洲》,里面原始非洲人谈恋爱,非常富有激情。还有“手机就是我的恋人”,我们对于电子产品的依赖远远高于另一半。

我们的青春,爱情不能缺席

我们的青春在这么一个伟大的文明变迁的时代,爱情不能缺席。因为这个时代,我们只要把对情感的理解、把眼光打开的话,会发现爱情就在眼前

我们这个时代,总结起来就是伟大的文明变迁时代。为什么?

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在中国的一切地方都可以看到三代文明像三明治一样堆在一起。七八十年代的人从农民时代过来的,他们的生活有传统的生活习惯,基础是木船;现在四五十岁的人是工业时代长大的,他们不要老父亲的木船了,是钢板船,走向大洋;90后和95后新的生产方式都变成高科技了,变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三种不同文明互相融合,无限多样。

在中国现代发展的历史空间里,人和人可以有好的爱情,你热爱你的热爱,喜欢你的喜欢。在这么大的差异性空间里,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特别好的共同性。但我们的活法还太单一,我们的外在性和丰富性没有释放出来,就很难把自己的内在从内向外、非常鲜活地表达出来。

这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有点无奈,因为历史证明它有个规律,一切东西都是先获得才放下。追求这些可计量的东西是绕不过去的,你没有得到以前,内心深处是特别向往的,这就是社会批判理论赫伯特·马尔库塞的观念。那种欲望从小到大已经植入到你心里了,不是靠观念变革实现的,当你获得之后才发现也就是个样子。经历人生种种之后,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最宝贵的是人,人比一切物都有温度,都有活力,都有他内在的丰富。

我们今天处在这个时代,被重重欲望包围,所以我们往前走的时候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再过30年,我相信中国会出现一大批人,他们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会深深感叹当年的选择,太年轻路很长,总觉得前面还有更好的,错过了自己最应该爱的人。几代人之后就能沉淀下来一种新的共同的意识和价值观,以及对爱情新的定义。

年轻人要爱自己、爱社会,有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罗伯特·杜瓦诺拍的这张1950年的照片,巴黎最好的维尔旅馆前,年轻人在接吻。这完全不是一张浪漫的照片。照的是什么?照的是周围的人,看都不看,各走各的,象征着我们城市为核心的社会最大的价值在哪里?自由。

为什么现在谈恋爱的人越来越少(为什么现在的人谈不好恋爱)(5)

《维尔旅馆前的情侣》——罗伯特·杜瓦诺 拍摄

这是一张让人心里很沉重的照片,我们会问自己“能不能做到”。我们现在很多时候是靠外部来判断和评价,没有自我评价、选择的勇气和思想独立。照片正好体现了一种困境,体现了我们在现代社会面前进退维谷的状态。这就是今天为什么男男女女有一种内心深处的无力感。

梁启超在1901年就写《过渡时代论》,写中国人处在什么过渡时代,就是这个问题。鲁迅也早就感觉到了这个问题,选择就变成了我们今天的文学理论。文学作品中,比如奥尔科特的《小妇人》也是写年轻人的选择,四姐妹,大姐羡慕上流社会,代表了大多数女性的现实生存,老二是追求爱情自由,是单身的,因为读者不放过她,最后用了一章匆匆忙忙结了婚。

还有我们行动力的缺失。乔伊斯总结现在人最大的问题就是精神瘫痪,很多人无限向往远方、诗,就在窗户门口看,不可能打开门。《呼啸山庄》讲到作为女性如何安身和立命两点之间的巨大冲突。《傲慢与偏见》,以前英国法律规定男爵一年收入不能低于2千英镑,公爵不能低于两万,所以达西是不得了的。但是女主就是用偏见来对抗他,一定要精神的平等。即使她没有财产继承权,可能到最后无处安身,但是她也不去攀附他,她要的是真爱。最后“当我发觉我自己已经爱上你的时候,我已经走了一半路了”,这就是真感情。

还有一种不确定性。我们面对世界总是希望风调雨顺。很多人把保险放到第一位,宁可把自己的生活打折。

为什么现在谈恋爱的人越来越少(为什么现在的人谈不好恋爱)(6)

还有爱情里需要的一瞬间的真爱,你看《黄昏的清兵卫》里面,生死关头到了,他就想到了这个女人,跟女人说如果活着回来就娶她。这个女人说:“你之前拒绝了我,我已经跟别人订婚了。”然后他就去跟别人决斗,此时女人才醒悟过来她其实爱他。年轻人不再年轻的时候,才想到原来自己爱的人已经失去了。

《卡萨布兰卡》给我们讲了一个在放下中实现爱的故事。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妻子一定要离婚,因为爱上别人了,最后净身出户。丈夫拿出一张卡送别她,说这张卡你一定要带走,以后有任何事情你有一个支撑。我们很多人在分手中才真正理解爱,爱的本意是为他人幸福。

所以我们现在非常希望有一个良好的分手文化。我有一个学生,他女朋友跟他分手,他后来跟我说“我一点都不怪她,是我不好,我让她失望了”,而不是整天抱怨别人。这就是我们时代需要的精神。

中国的爱情是有传统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要面对生活和工作,爱自己、爱社会,有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在实现国家伟大发展的同时,也需要个人的幸福。

一个人一辈子就是要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那件事,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那个人。两个事情都很重要。

谢谢大家。

【教授简介】 梁永安,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比较文学、现代城市文化、青年文化、现代电影。通过网络,他的课堂延伸到了复旦校园之外的世界。在B站,UP主“梁永安”拥有80多万粉丝,获赞120万。他说,选择在网上开课,是希望能和后浪们成为同行者,一起随着时代往前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