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朔新书分享会(秦朔朋友圈明日上线)

秦朔新书分享会(秦朔朋友圈明日上线)(1)

仅仅五个月前,秦朔还是《第一财经日报》的总编辑,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管理着1400多人的日常工作。而现在,秦朔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不足四平米的暂时办公室中,筹划着自己“最后一段职业生涯”。采访中,他以极快的语速阐述着自己的创业构想,丝毫没有连续三天只睡三个小时的困倦。

在“秦朔朋友圈”10月16日即将上线之际,新榜来到秦朔新公司那拉提(意为“阳光照耀的地方”),与这位中国传媒界的领袖级人物,探讨一个新的开始。

● ● ●

总编辑、60后、创业者

秦朔新书分享会(秦朔朋友圈明日上线)(2)

年轻时期的秦朔

吴晓波等发起的“大头频道”新闻发布会,秦朔朋友圈也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右三为秦朔)

目前那拉提员工不足十人,除了一些兼职帮忙的朋友,只有两个实习生和六个全职员工,其中包括秦朔自己和他的妻子。

最近几个月的创业经历改变了秦朔一个观念。“之前我写文章,对家族企业有很多批评,认为那是一种落后的商业组织模式。但我自己开始创业之后,一时之间找不到合适的人,状态也不太好,这时我的夫人就自己开车到处帮我处理事情,才发现夫妻店的存在有着自身的合理性。”言语间,秦朔对夫人充满感激。

而妻子对秦朔的希望只是,“不要太累,开心就好”。

伉俪情深,但同学吴晓波对秦朔的创业影响更多。作为复旦86级新闻系同窗,吴晓波与秦朔已经是相识近30年的朋友。而在近期,吴晓波在秦朔创业上推动颇多。

“晓波一直跟我说,晚了五年。确实,如果我早五年出来创业,无论是从年龄上还是从风口上,都会好很多。”其实秦朔与吴晓波共谋创业还可以追溯更远,“当年蓝狮子的联合发起人有三个,我也是其中之一,但因为2004年我去创办一财,后来就没再参与。”

现在,秦吴又站到了一起。9月6日,秦朔与吴晓波、冯仑、夏陈安等组成的“大头帮”召开发布会,宣布与爱奇艺联合打造一档全新的泛财经节目“大头频道”,“吴晓波频道”和“秦朔朋友圈”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

“晓波可以算是秦朔朋友圈的教父,因为这个名字就是他起的。本来我想叫中国明天更好,还有一个文明 ,但他们都说太正,晓波说我的优势其实是多年积累的人脉,叫朋友圈也更鲜活。”从《南风窗》到《第一财经日报》,为人理性温和的秦朔人脉非常广泛,采访中,他不经意间透露,在秦朔朋友圈上线的祝贺视频中,还包括马云的一段贺词。

在传媒圈闯荡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后,28岁即担任《南风窗》总编辑的秦朔,或许是中国财经传媒圈里人脉资源最雄厚的人之一,况且他还有着来自家人和故友的支持,创业的天时、地利、人和,秦朔已经占据其中之一。

● ● ●

作者、学者、创业者

复旦读书时,秦朔作为班里的学霸,拿了四年的一等奖学金。毕业之后,秦朔笔耕不辍,在《南风窗》和《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任上,都发表了大量的不署名文章。在离任前几天的6月3日,由秦朔执笔写了三年多的栏目《一财日日谈》,还发表了他写的文章《给股市降点温利大于弊》。

秦朔身上有着浓厚的学者气质,在工作多年之后,秦朔取得了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和中山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学位。论文《中美杂志比较研究》被广泛引用,而近期所著《新时期中国财经媒体回顾与启示》,系统梳理了近三十年来中国财经媒体的发展历程,也被广泛转载。

“我喜欢看Paper(学术论文),今年已经在中国知网上下了几百篇文章,花了一千多块钱,”秦朔认为自己不是一个popular(时髦)的人,他更喜欢研究思考,这种特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辞职出来的原因。

在6月7日的告白微博中,秦朔写道,“在新闻一线奋斗了25年后,我内心有种强烈的驱使,希望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商业文明研究,推动中国商业文明的进步,并进行自媒体的新尝试。”在财经媒体工作多年之后,秦朔作为学者的一面最终破茧而出,并且在“创业者”这一新的身份下,实现了作者和学者身份的和谐统一。

外界对秦朔在微博中透露的未来规划有一些误解,“微博里面我写到要做‘以人为中心的商业文明研究和自媒体尝试’,不是做商业文明自媒体,这是两件事情,虽然其中有交流。”他这样澄清。

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共同成立的“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已经批准,下个月将挂牌成立,秦朔将和管理学院院长一起负责主管,做商业文明的案例研究。此举可以视为秦朔回归学者身份的一个标志。与此同时,对于商业文明的研究将为秦朔朋友圈提供底层的学术支持和一些内容供应。

● ● ●

5人团队、秦朔朋友、90后

秦朔新书分享会(秦朔朋友圈明日上线)(3)

“其实一开始‘秦朔朋友圈’这个名字我是不太接受的,传统媒体人总觉得拿自己名字说事有点招摇,我在一财写了三年半、每周三到四篇的《一财日日谈》从来都不署名。”真正让秦朔喜欢上这个名字的契机,是团队里面的85后诸丹丹起了英文名Chin@Moments,“中国时刻是我更加关注的东西”。

但秦朔仍然对于利用自己的名字有着顾虑,在新版的名片中,Chin@Moments会变得更大,秦朔朋友圈会变得更小,“名字只是一个入口,我还是希望大家更看重中国时刻这个概念,希望大家在朋友圈里也关心国家大事,这和我过去一直以来的积淀有关。”

被吴晓波称为“河南牛”的秦朔,“责任感”是他身上最醒目的标签之一。《第一财经日报》的slogan是“对时代负责”,《南风窗》的口号是“一份有责任感的政经杂志”,流淌其中的时代责任感,秦朔希望在新时期延续下去,“新媒体应该继承这种责任感”。

除了希望更加突出自己的目标所在,秦朔希望淡化自己的名字还有另一种原因,“我们的内容生产方式也是团队型的,也不只是我自己。”

秦朔朋友圈内容生产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我们团队5个人,自身的创作;第二层是请外面的朋友来写,有些人凭着自己的兴趣和热爱做到了“业余胜职业”,他们的文章可能更有真知灼见;第三层是更加开放的,礼拜六做朋友日,礼拜天好生活。

秦朔朋友圈打算上来就搞一个栏目叫“90后”。“从我自身经历来看,1993年我25岁的时候已经是编辑部主任了,现在25岁的人不就是90年出生的嘛,我相信他们也能挑大梁。虽然我也在努力学习新生事物,但有些代际的东西是很难跨越的,我们这些老人应该放开手让90后去折腾。”

对于要做的事情,秦朔心态非常开放,“三星在1997年转型的时候,他的社长说,除了老婆一切皆可改变。现在对我来说,除了自己最核心的东西,我要坚守的价值观和思维习惯,其他一切都可以尝试。”

秦朔认为未来在新媒体领域会出现很多财经自媒体品牌,他们在人们的记忆度或者被采访对象的认知中,将不亚于传统媒体的品牌。一个很明显的迹象是,去年阿里上市的时候,邀请的媒体中有三分之一是新媒体,对待他们和传统媒体没有区别。

秦朔说:“我希望秦朔朋友圈会成为他们其中之一”。

● ● ●

公号、脱口秀、音频和盈利模式

秦朔新书分享会(秦朔朋友圈明日上线)(4)

秦朔朋友圈现在已经有两个产品,一个是微信公众号,另一个是与爱奇艺合作的视频脱口秀,并且会转成音频放到喜马拉雅FM上。

对于盈利模式,秦朔的看法很有意思,他认为盈利模式是一个真问题,也是一个伪问题:“是真问题是因为,盈利模式想不清楚,你的生存可能就有问题。但为什么又说是伪问题呢?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一个产品或项目的盈利模式很有可能是随着发展而出现的,而不是预想设想好的。”

秦朔又提起吴晓波频道的例子,“一开始他也不知道自己会做吴酒啊,结果今年33小时卖了5000瓶,明年打算卖20万瓶,以后说不定可以做成杨梅酒这个品类里面的代称,把附近的酒厂收购了呢?在互联网上,探索未知的部分比延续已知的部分大得多。”

在秦朔的设想中,秦朔朋友圈的商业模式,除了接广告,还会做社群、做电商,“现在只有秦朔朋友圈,但以后会细分,比如会成立秦朔理财圈、秦朔生活圈、秦朔商业圈、秦朔投资圈等等。”

另外一个让秦朔觉得不用担心的原因在于,已经有一批领跑者做了很多开拓的工作,罗振宇、吴晓波、徐沪生,他们已经闯出一个很大的市场空间,现在他们的广告都接不过来,“对于我们这些跟随者来说,这方面会省很多力,路也很宽。”

“但说到底,盈利模式在于你能不能提供对用户有意义的东西。对于秦朔朋友圈来说,就是能不能提供对用户有价值的内容。而我,最擅长的是思考和写作”。秦朔如是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