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备考策略)

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备考策略)(1)

作者/夏飞

研究分析近几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了解命题特点和规律,把握命题方向和脉搏,对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升文言文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效地组织学生备考复习,对语文教学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基本考点】

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考查实词含义,虚词用法,句子翻译只是解决了文句疏通问题,对文章的内在意义,深层意义并没有考查。“理解基本内容”是要理解文章的本质意义,这与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在难度上低于现代文阅读,一般情况下包括把握文意、概括要点、探究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观点等。具体可概括为:(1)理解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2)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3)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4)领会文言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观点;(5)鉴赏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技巧、人物评价、阅读感悟等。

如2015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题,阅读李白传(节选)和李白诗《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完成下面各题:

1.从《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中,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意思正确的一项( )

(1)怒引至庭下曰( ) A.引导,诱导 B.拉,拽 C.引用

(2)拜谢曰 ( ) A.认错,道歉 B.辞别,离开 C.感谢,酬谢

(3)白时卧庐山 ( ) A.睡觉 B.倒伏 C.隐居

(4)累系浔阳狱 ( ) A.连接,维系 B.拘囚 C.留意,挂念

2.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4.下列句中的“望”字,与诗中“西望长安不见家”的“望”字情感相近的一项是( )

A.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来源:学科网ZXXK]

D.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5.诗歌末句,诗人借想象之景,表现凄凉、感伤的心境。结合所选诗文,分析产生这种心境的原因。

【命题特点】

从测试能力看,文言文测试着重考查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主要是考文意的理解能力,个别题目考查分析、概括能力。从答案的编制看,文言文测试是题目出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在文言实词的积累考查点上,从全国各地来看,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上面。如重庆市2015年中考题,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月色入户(门) (2)欣然起行(高兴) (3)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4)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

在文言虚词的积累方面,初中阶段,应该掌握的重点虚词有“之、而、以、于、则、乎、虽、焉、因、其、然、且、为、者”等。如济宁市2015年中考题,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答案:D)

例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再如四川省乐山市2015年中考题,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C)

A.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魏由是始大于三晋

B.克之,以封其子击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文侯应之亦然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D.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断句和句子翻译题也是近几年常见的考题。

如济宁市2015年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

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答案: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

如2015年广州市中考题,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翻译成现代汉语。(答案: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此外,近几年,从中考文言文题型上看,主要由客观向主观表述题发展,一些展示个性的开放性创新题运用而生。一般是从文章主旨的理解,人物性格品质的概括,事件前因后果的分析,读后谈谈启示等角度设题。这种命题走向,答案相对灵活,允许考生自主,是对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中“答案唯一模式”的否定,对今后的文言文教学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浙江省温州市2015年中考题,诗歌末句,诗人借想象之景,表现凄凉、感伤的心境。结合所选诗文,分析产生这种心境的原因。(参考答案:才高气傲的诗人受永王李璘起兵谋反连累而获罪,后经郭子仪营救改为流放夜郎,他听到笛声,联想到自己命运坎坷,壮志难酬,因此产生这种心境。)

再如资阳市2015年中考题,阅读《推敲》这则故事给我们平时的写作带来了怎样的启示?(示例:①对待写作必须具有严谨的精神 ②文章不厌百回改 ③需要向他人学习借鉴。)

从近几年各省市的出题形式看,开放性试题注重: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当今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解答这些开放性试题必须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必须依据提供的材料阐述生发,提倡创新思维,对事物的理解除了正向思维之外,还可以侧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只要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观点作简要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命题规律】

综观近几年中考试题,阅读材料一般是以课、内外语段或短文形式出现,难度适中。即便是课外语段,也是课内知识的延伸。重点考查学生活用文言知识、拓展理解、语言表达的能力。主客观题兼有。题型主要有六种:词语解释、断句、句子翻译、内容理解、人物分析和评价感悟。但总题量一般四题左右。其中词语解释、断句和句子翻译题,多数省市近几年都有考查,特别是句子翻译,属于必考题目,较稳定;内容理解题近几年也有考查,也比较稳定;至于语言鉴赏、人物分析、评价感悟题,近几年不少省市也都有考查。下面举例说明。

一、课内语段或短文阅读

如2015年安徽省中考题,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百里奚举于市 举:_______ (2)必先苦其心志 其:______

(3)曾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_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______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1.(1)被选拔,被任用 (2)他,他的 (3)通“增”,增加 (4)了解,明白 (5)在国外;在外面,指国外。2.(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2)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3.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再如2015年上海市文言文阅读,其中有道题:结尾“象山笑而去”,请写出“笑”的含义。尽管是要求考生写出“笑”这个词的含义,但若考生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够,是不能真正把握其含义的,这其实是在考查考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

二、课外语段或短文阅读

如2015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魏文侯轶事》,完成下面问题:

魏文侯轶事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

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C)

A.命驾将适野 (前往) B.知文侯以讲于己也 (知道, 明白 )

C.乃往,身自罢之 ( 罢免 ) D.文侯怒,任座趋出 ( 快走 )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C)

A.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魏由是始大于三晋

B.克之,以封其子击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文侯应之亦然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D.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D)

A.魏文侯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为了不违狩猎之约,弃宴亲自前往。

B.魏文侯坚持外交原则,曾惹怒了实力不弱的韩、赵两国。

C.针对魏文侯封地于子的不当做法,任座敢于仗义执言,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D.魏文侯一会儿“怒”,一会儿“悦”,若非翟璜的巧妙解说,任座定会小命难保。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三、课内外语段或短文比较阅读

近几年出现的比较阅读的形式,主要是要求考生对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材料中作品的不同情感倾向,比较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等,以及用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链接相关资料,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课内所学知识进行探究的题型。

如2015年福州市中考题,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节选自周密《观潮》)

除了词语解释、断句、句子翻译题,命题者精心设置了一道填空题,旨在比较理解两文内容。题目如下:

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 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 的特点,以“素湍”、“回清”、“ ”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乙段从 、色、 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景象。(参考答案:水势大 水流急 清澈 悬泉 或:飞漱 瀑布 形 声或:势)

选择这两则材料并将其组合,有利于突出“读书”的主题,便于对照、比较。

比较阅读,对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都很有价值。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归纳两文的相同点;二是寻找两文的不同点;三是甲乙两文互相解读。

再如山东省德州市2015年文言文阅读为: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其中有下面两道比较阅读题目:

1.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2.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参考示例:1.“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2.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当然,作为比较的文言选段,也可能不止两篇(段),甚至还可以将古代诗词、文言文结合起来进行考查,或者两则以上的阅读语段,将其组合,设置考题。

如2015年呼和浩特市中考题,阅读《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陋室铭》、《记承天寺夜游》、《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1.与“母子相视而笑”中的“相”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答案:D)

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儿童相见不相识 D.相形见绌

2.与“马之千里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答案:A)

A.居庙堂之高 B.时人莫之许也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⑵苔痕上阶绿 (台阶)

⑶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道歉) ⑷岂直五百里哉 (只,仅仅)

4.请写出你学过的初中文言文中与“相委而去”中的“委”意思相同的一个句子来。

(答案: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丝竹”与“案牍”各指什么?

(答案:丝竹: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6.下面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B)

A.陈太丘与元方的父亲是好朋友,他们相约到遥远的地方去;结果陈太丘不守约迟到了,元方的父亲就离去。这件事怨陈太丘。

B.《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被贬黄州期间。文章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说院子里满地都是澄澈的水,仔细一看,原来真是水,而且水里面藻、荇交错,相映成趣。

D.《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说,孔子认为:刘禹锡的房子一点也不简陋,因为刘禹锡道德品质高尚。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答案: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2分)

⑵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答案: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此题选材五个语段全部是课内所学文言文材料,且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考查。考查内容既注重基础,又不乏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迁移积累,对文言文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备考策略】

综观近几年的文言文阅读考查题,所选取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课内外兼而有之,即便是比较阅读,也是课内课外兼顾的比较阅读,其考查内容涉及到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断句、特殊句式、文言翻译、原文填空、文章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含开放性试题,主要由客观向主观表述题发展,近年来一些展示个性的开放性创新题运用而生。要想在短短的中考总复习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的指导就尤为重要,下面简要谈几点复习策略。

一、立足教材,归纳梳理,夯实基础

无论阅读材料来自于课内还是课外,读懂一段文言文语段所需的知识都跟课内的积累分不开的,因此复习时要立足于教材,以课内知识的掌握为基础,引导学生熟记注释并积累文中关键词语,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梳理归纳,积累文言知识,形成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文言实词的积累

从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来看,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上面,其中考题中要求解释的实词多数又是书下的注释,因此应引导学生熟记书下注释并积累文中关键词语。

1.一词多义。这是文言文学习和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七~九年级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和整理,并结合语境去判断它的含义。一词多义现象很突出的如《桃花源记》中的“舍”、“志”、“寻”,《捕蛇者说》中的“毒”、“悲”、“已”等。

2.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就是词临时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且临时作为另一种词来使用的一种语法现象,词类活用现象不仅是文言文学习和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更是初中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根据语境推断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最为有效的一把钥匙。常见的活用情况:(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衣素衣而出(穿着);(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疏远);(3)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驰的马);(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5)名词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6)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使……受苦;劳,使……劳累);(7)意动用法,如: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觉得少;轻,觉得轻)。

3.古今异义。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不仅是理解和翻译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试命题者的关注点。如:(1)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

4.通假字。初中三年的文言中通假字总共几十个,应当熟记,并且让学生掌握通假字读音规律:如甲字通乙字,则读乙音。比如“路转溪头忽见”中的“见”通“现”,读作“xiàn”,并且还要让学生有根据上下文相互制约的关系,推断出该词是否是通假字的能力。

(二)文言虚词的积累

初中阶段,应该掌握的重点虚词有:之、而、以、于、则、乎、虽、焉、因、其、然、且、为、者等等。如:(1)吾于天下亦不轻矣(“于”在这里是一个连词,可以解释为“对,对…来说)(2)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土(因为……,就……)(3)夫君子之行(主谓之间的“之”,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4)险躁则不能冶性(就)。

此外,“而”字在古文中出现机率很高,也是重点掌握的虚词。(1)表并列,如:黑质而白章;(2)表转折,如:而乡邻之生日;(3)表承接,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4)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时,表示偏正关系),如:则驰然而卧;(5)表因果,如: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6)表递进,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文言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它们和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有助于全面准确理解文章,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要着重复习。

1.判断句。文言判断句的基本形式为:“……者……也”,有的在主谓之用“即”、“乃”、“则”等词表示判断。如:吟鞭东指即天涯

2.被动句。古汉语多用“为……所……”,“于”、“被”等表示,如:“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3.倒装句。(1)主谓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2)定语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4)介宾短语后置。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用远于诸侯。

4.省略句。文言文省略比较多,例如:(蛇)触草木,(草和树)尽死;以啮人,无(能够)御之者。

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成分要补充出来。

(四)文言文名句的积累

积累文言名句不仅是完成默写类试题的需要,也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关键,更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对于教材中哪些要求背诵的篇目、重点语句,不仅要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还要能够准确无误地默写,尽量不在这上面丢分。

(五)文化常识

这些内容不一定直接考查,但是在文言文阅读中会以不同形式出现,比如古代礼俗名物、人物典故、名号称谓、历法时节、历史地理、职官科举等,因此复习时需注意积累。

复习时要指导学生善于梳理归纳所学的字、词、句等知识点,学会概括主要内容,分析常见的写作技巧,做到“功夫在文外”。

二、强化积累,重视翻译,掌握规律

文言文的考查,基本源自课内,所以要紧扣课本,夯实基础。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思想感情等,找出要点,总结规律,逐篇过关,并形成运用能力。

1.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也是大部分学生失分多的地方。如2015年广州市中考题,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翻译成现代汉语。

在评分说明中有:如“躬、于、闻、达、于”以及宾语前置等词语,句式,落实不够,酌情扣分。这说明中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评分要求很严格,不仅仅要求准确、通顺,尽量做到语句优美,符合原文风格,达到“信、达、雅”的标准,还特别强调落实到一些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上,可以说是所有文言知识的综合运用。

文言文翻译可以采取“留”、“换”、“补”、“增”、“删”、“调”、“扩”等方法,把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准确把握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另外对三类特殊句子要重点强化记忆:①课文注释里整句翻译的句子。这类句子很容易成为命题的内容,复习时应该注意。②本身有特点的句子。如: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变化的句子;文中的名言警句;含有特殊实词(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③特殊句式的句子。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

2.妙用诵读,培养理解和感悟能力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之一,“读书面遍,其义自见”诵读的功夫到位了,默写、断句、解释、翻译、理解和运用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理解和感悟能力自然也会提高。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和复习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的习惯。

三、强化积累,拓展迁移,提升能力

考试大纲规定的课外读物要有计划地组织阅读。复习时还要注意遵循我们自身的认知规律,如从感性到理性,先事例后归纳等。积累一定的基础知识,提高翻译能力,培养理解和感悟能力之后,还要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短小,内容浅显的课外文言文进行拓展阅读,以求灵活运用,实现知识的迁移,举一反三。在训练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词语的解释;2.句子的翻译;3.内容的理解;4.开放性试题。而开放性试题,在近几年的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中出现较多。从出题形式看,开放性试题注重: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答这些开放性试题必须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必须依据提供的材料阐述生发,提倡创新思维,对事物的理解除了正向思维之外,还可以侧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只要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观点作简要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对于课外文言文应该按照课内文言文的阅读要求进行模拟训练;对课外选文中的意蕴比较丰富的句子,要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或是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对课外文言文的内容,要能按要求进行分析,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认真积累,反复训练,持之以恒,能力就会不知不觉提高了。总之,课外文言能力从课内迁移中得来,课外文言能力从反复训练中得来,课外文言能力从积累延伸中得来。

文言文的比较阅读,对初中生来讲有一定难度,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有四点:(1)要正确解读材料,尤其是相关的课外材料(一定要借助注释读懂);(2)认真审题,按题干要求逐一比较作答;(3)解答中确定两文的内在联系,明确两文的异同点;(4)积累相关知识。

总之,在备复习考时,同学们应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注重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实践应用及动手能力的训练,突出对语文双基的落实,兼顾语文阅读理解分析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关注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与整合,切实掌握语文命题规律和复习备考方法,才能对同一问题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