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1)

因地形“原隰宽平”得名。古称崞县,始置于秦始皇,属雁门郡。

原平是山西省北部两个县级市之一(另一为怀仁市),由忻州代管。地处山西北中部,东临五台县,西靠宁武县,南与忻府区、定襄县毗邻,北和代县、朔州市平鲁区、朔州市朔城区接壤。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2)

原平是国家卫生城市 、中国诗歌之乡、“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试点”和“扩权强县试点”的双试点城市。名片:“铝电名城、酥梨基地、三班故里、慧远故里、晋贤故里、将军之乡、书画之乡”。

天涯山风景区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3)

天涯山由天涯峰和莲花峰组成,峰峦陡壁间,有巨岩突出,形似石鼓,所以当地通称其为石鼓山。坐落于石鼓山之北、与之遥相对称的有五峰山。也许因为五峰山与石鼓山险峻难登的缘故吧,人称五峰山为地角,石鼓山为天涯。唐朝时,就曾有人来到过这里,写过“十年马足知多少,两度天涯地角来”的诗句,说明这“天涯”、“地角”的名称由来已久了。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4)

从原平市驱车东行十余里,过滹沦河大桥,即是天涯山风景区。重峦叠峰,山势险峻,奇峰怪石,峭壁耸峙。山尖似箭,直插云霄。天涯山西北山麓,有一妙峰,形似莲花,称莲花山。莲花山东南有一奇石,称石鼓。县志记载:“天涯山有石,形似鼓,不待琢已成器,惟应观而像园,鼓非革生音,从石中发清虚之雅奏,超尘溘似和鸣。”诗人元好问诗赞其曰:“焕起山灵槌石鼓,汉女湘妃出歌舞。”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5)

莲花山麓,有原平市著名古庙石鼓神祠。据县志载:元代有张显之夫人延氏,娘家介休县。延氏乐善施舍济贫,在莲花山下大路旁修建舍药院,并供奉绵山介子推神灵保佑。一天夜里,忽闻人语马嘶,隔窗闻问,答曰:“介神驻兵。”翌日,见院内石上留有马蹄印,随后将舍药院改为介神行宫,即石鼓神祠之前身。现存石鼓殿牌匾落款为“大元国延佑四年”。可以肯定,神祠最迟创建于元代。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6)

石鼓神祠座北向南,呈长方形,共有各种建筑物20余间,皆为明清遗物。祠前百米处,立一木牌坊,四柱三檐。山门前,旗杆两根,石狮一对,左右钟鼓二楼。第一进院,北为过殿,南是戏台,左右禅房。第二进院,正殿三间,悬“精忠纯孝”匾,为该寺主体建筑。殿内塑介子推及其0像。东西配殿各四间。每年三月初三日,是石鼓神祠传统庙会,总要唱戏以贺。商贾云集,物资交流,赶会者超过万人。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7)

在石鼓神祠周围,还有石人瀑布、滹沱吞食、早种晚收、天涯扫雪等景观。

五峰山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8)

五峰山距原平市区26公里,山色秀丽,风景优美,有“小五台”之美称,旧称:“地角枕流”,为崞县八景之一。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9)

建在中峰之上的寿宁寺,山门悬匾“五峰圣境”。接官厅面宽三间,内部陈设唐代以来各种佛像45尊。圣母殿亦为三间,有圣母等塑像六尊。传说,此圣母由原来民间贤淑善良的线姑娘坐化,主管风调雨顺,座下一眼山泉,历史上原平境内逢有大旱,乡民多来此处祈雨,流传众多美妙的故事。而令,这里风景优雅,成为人们欣赏大好河山的旅游圣地。寿宁寺内,还保存有清康皇帝御笔“五峰化宇”真迹。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10)

惠济寺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11)

惠济寺位于原平市东北15公里练家岗村,寺创建于唐,重构于宋,金、元、明、清历代屡有修葺。寺坐北朝南,由山门、文殊殿、钟楼、伽蓝殿、大佛殿及东西廊庑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2135平方米。

文殊殿为康清熙五十三年(1714年)重建,面宽、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悬山顶。殿内佛坛上保存彩塑18尊,两山墙绘壁画20余平方米。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12)

大佛殿为宋代遗构,面宽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砖建月台宽大。殿内使用减柱造,金柱上用大雀替承内额,其上四椽栿与前后乳栿搭交。柱头斗栱五铺作双下昂,里转六铺作出三抄,后尾置于顺梁下,明间补间铺作出45度斜昂。殿内佛坛上塑佛、菩萨,胁待,童子,金刚等比例适度,线条和谐,面形圆润,衣饰流畅,胁侍菩萨下肢纱罗透体,塑工之巧,当为宋金佳作。两壁千佛阁内存有157尊宋代木雕,雕工精细,刀法有力。殿内后壁奉曹氏姥塑像一尊。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13)

崞阳普济桥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14)

普济桥俗名南桥,横跨在原平市城北20公里的崞阳镇南门外河流上。创建于金泰和三年(公元1203年)以后历代曾予补修。至今仍保持了宋、金时期的石桥雄姿和瑰丽艺术。桥用行錾石和雕刻石砌成,主桥全长30米,跨度8米,券高7米。两端各有一引桥,二小券,以分洪水。大小券口均为石料横旋,券口之边均有造型精美的石刻浮雕。大券口的两边,中间雕有石狮头,余者均匀分布雕有故事人物的浮雕组画16幅;小券口边上雕有蛟龙出水及九针图案。浮雕均典雅古朴,寓意深远,造型优美,精巧别致。为山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15)

崞阳关帝庙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16)

崞阳关帝庙位于崞阳镇东关。据碑记载,关帝庙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关帝庙座北向南,原有关公殿、戏台、东西配房、圣母殿、三义殿、龙王殿、山门等建筑,构成总体平面为长方形。现戏台、西配房已无存,余其皆完整。

关公殿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前有廊子,并有砖铺月台,四周有石质栏杆,栏杆左右各有望柱四根,前有八根。题记为清咸丰元年重修。关公殿后有小式木作圣母殿、龙王殿、三义殿各三间,均系晚清建筑。山门有台阶十四阶,逐级而上,又有台阶八级,并有砖铺平台,四周有砖砌花栏。山门门额上书"关帝庙",门前有照壁一座,石狮一座。 现存建筑具有古建筑及艺术价值,是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17)

崞阳文庙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18)

崞阳文庙建于元朝大德三年,距今七百零八年的历史。大成殿占地一亩二分,原占地面积近两万平方米,殿、祠、坊、阁、亭、台、楼、榭等百楹建筑星罗棋布,构设精巧,场面壮观,气势恢宏,存于文庙中轴线上的大成殿、戟门、津世、棂星门、影壁等主建筑,依然透射出丰厚凝重的文化气息,保持着别具韵致的文物价值。是原平历史上一座极具魅力的儒学圣地,是山西省规模最大之一。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19)

崞阳文庙除集中体现了尊孔重教、重才施育的方针外,其他功能也相当完备。而整个文庙的建筑配置集中体现出“礼、乐、射、御、书、数”的古代六艺教育特色。旧时,每年春秋在文庙祭祀孔子,大成殿正中塑有孔子像,并以颜回、曾参、子思、孟柯配享。颜回、子思居东,曾参、孟柯居西,称“祭孔四配”。东西暖阁中则祀有“孔门十哲”,即闵损、冉雍、端水炀、仲由、卜商、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塑像。东廊房祀有先贤39名,先儒34名;西廊房祀有先贤39名,先儒33名。明伦堂壁上署有康熙四十一年颁训饬士子文和祀孔的“程子四箴”。而崇圣祠则书有“仲尼四端”等圣人语录。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20)

据《原平县志》载,从明洪武到万历年间,经过乡试、会试、殿试,崞县考中进士5名,举人30名,诸贡156名;从清顺治二年到光绪八年,崞县考中进士36名,举人366名,诸贡221名。这些都与文庙学宫的教育效能密不可分。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21)

林泉寺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22)

旧名土圣寺,在山西原平县城西南15公里水油沟村北。山岩耸立,豁如画屏,林木遍野,环境幽静。古塔峙其左,清流环其右,前有渡仙桥。寺始建于宋,明嘉靖时重建,隆庆,万历间重修。寺基甚高,门前台阶六十余级,阶上为五间二层藏经阁,阁身围廊,上层设有平座,供人赁依远眺。寺前有古塔,平面八角形,高约15米,基座高如塔身,约占塔高的五分之三,其间束腰两道,雕仰覆莲瓣及人物花卉;上部塔檐四层,出檐甚塔,收刹甚急,极顶安珠一枚。根据雕刻图案与手法,应是宋构。形制奇特,为我国塔式建筑中所少见。寺侧东山之巅,钟楼宏敞,内悬巨钟一口,风吹飞砂走石,据传不击自鸣。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23)

原平滹沱河水利风景区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24)

风景区依水造景、依绿设景,畅游其间,既可领略到现代文明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也可体会到城市拓展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80万平方米的湖中双龙戏水、鱼乱波心,岛上轻风拂柳、鸟语花香,展现出一幅碧波荡漾、水天一色的画面。夜幕降临,皓月当空,风格迥异的灯饰和两岸四路八条光带交相辉映,再现了唐代诗人卢照邻《晚渡滹沱》中“澄波泛月影,激浪聚沙文”的美景。看今日,滹沱长堤绿带如织,鲜花烂漫,楼台临风,亭榭含情,郁郁青青,一派盎然生机,与古景形成鲜明对比。单凭这些诗人的诗句,我想读者们也就可以想象的到滹沱河的美!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25)

朱氏牌楼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26)

朱氏牌楼亦名朱氏石坊,位于原平市城西14公里的阳武村。是晚清中议大夫陕西延榆绥兵道加盐运使武访畴为其母朱氏所修的节孝牌坊。武访畴10岁丧父,32岁中进士,仕途顺利,为官清正,颇受好评,晚年讲学于西河书院。武访畴母亲朱氏,阳高县人,28岁时丈夫不幸亡故,朱氏矢志守节,抚育孤儿,享年73岁。武访畴为官陕西时,朱氏曾随衙居住,经常教诲儿子做官要做好官,是被礼教认为标准的道德楷模,所以在道光十五年,清宣宗圣旨特加“旌表”。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27)

朱氏牌楼原为三座,现存两座,主楼座落于村中,配楼建于村外,两牌楼均为石建。其主牌楼为四柱三楼,总高10.54米,面宽15米。牌楼面宽三间,主体由四根霸王柱承负支撑,霸王柱之间镂雕二龙戏珠雀替联接,活龙活现,雕刻精致。上下檐额雕有二十四孝图案,并配雕龙凤花卉等吉祥之物。朱氏牌楼,远看高大宏伟,气势磅礴,十分壮观;近观玲珑剔透,雕镂精细,工艺逼真;细析结构严谨,比例适当,用材恰到好处。实属山西省境内石雕艺术之精华。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28)

原平锅魁

原平锅魁因在历史上夺得当地炉食之魁而得名。其状若块,约三寸长,寸许宽,卷边滚圆。不包馅的称空心锅魁,包馅的另有名称。应市的多是甜馅锅魁,最上乘的是玫澄锅魁。锅魁饼面橙黄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点,加之包馅的不同、又各具风味,使人久食不厌。

忻州古城手绘旅游图(山旅忻州第二站)(2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