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是哪年出生(2001年张瑞敏成为福布斯环球版封面人物)

(译者注:本文的英文原文是作者2001年撰写的文章,译文进行了整理。)

张瑞敏是哪年出生(2001年张瑞敏成为福布斯环球版封面人物)(1)

2001年福布斯环球版对张瑞敏专访的杂志封面

两年内,中国家电市场中白色家电的销量有望达到5,500万台,超过美国市场5,100万台的销量。在中国家电市场中,海尔集团遥遥领先其他竞争对手。海尔位于中国东部的港口城市青岛,其去年的家电销量占据中国市场的四分之一以上。加上其快速增长的海外业务,海尔去年的营收达到近50亿美元,比张瑞敏是哪年出生(2001年张瑞敏成为福布斯环球版封面人物)(2)1999年增长51%,成为世界第六大白色家电制造商。数年前,海尔又获得一项成绩,成为最早进入哈佛商学院案例研究的中国企业之一。

张瑞敏是哪年出生(2001年张瑞敏成为福布斯环球版封面人物)(3)

海尔的重要之处不仅在于其自身的成功地位,更在于它反映了中国经济翻天覆地的变化。海尔在13个国家设有工厂,产品销售至超过160个国家,已经成为全球家电行业中有巨大影响力的品牌。这标志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初始阶段即将完成。海尔和电脑制造商联想等国内知名品牌将越来越多地向外寻求增长。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些企业也将在本土面临来自海外企业更激烈的竞争。

弗吉尼亚大学商学院教授、《华人企业洞察》的作者陈明哲表示:“(译自英文报道,下同)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的面貌将发生极大改变,世界经济未来的增长也将依赖中国经济的驱动力量。”他称:“海尔凭借其巨大的规模和种类繁多的产品,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据或接近中心地位。换句话说,他们的举动对于希望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外国公司将产生巨大影响。这些外国公司会发现海尔有着巧妙的发展方法和有活力的领导层。”

去年,海尔的销售主要来自国内,而国内家电市场的竞争压力只会加剧。该公司必须找到方法,一方面降低制造成本,一方面利用其庞大分销网络,创造更多利润。

海尔在美国小冰箱市场拥有30%以上的市场份额。海外扩张将为其管理能力带来挑战,但海尔已经决心继续扩张。今年7月,海尔表示将把旗下一家合资张瑞敏是哪年出生(2001年张瑞敏成为福布斯环球版封面人物)(4)手机厂商的资产注入一家港交所上市公司,并将其更名为海尔中建集团有限公司。海尔最终可能获得这家港交所公司40%以上的股份,并以此为渠道筹集投资资金,提升国际地位。

海尔成功背后的领导天才是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张瑞敏的管理思想深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他的成功果实在约700万人口的青岛随处可见。今天,青岛繁华购物区的人行道两边挂满海尔广告。青岛海尔路两旁坐落着海尔资助的学校和海尔工业园,彰显着这家公司的实力。去年,青岛东部蓬勃发展的新区还建立了海尔科技馆,记录这家公司的历史。就在数年前,这片新区还仅仅是一片农田。

张瑞敏今年52岁,80年代声名鹊起。当时,张瑞敏来到青岛电冰箱总厂担任高管,厂里发现一批电冰箱出了质量问题。于是,他决定当众把这些冰箱全部用锤子砸掉。张瑞敏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强调质量的重要性。后来,他鞭策懒散者取得进步的方法日益精进。如今,海尔及附属公司占据了中国电冰箱、洗衣机、制冷机市场超过30%的份额。该公司还生产大量的电视机、空调和张瑞敏是哪年出生(2001年张瑞敏成为福布斯环球版封面人物)(5)手机。除了具有白色家电系列产品外,该公司还大举进军“黑色产品”——即电脑周边等电子产品。6月,该公司在青岛的一次国际家电博览会上就展示了有关成果。除此以外,海尔还有餐厅连锁企业和《海尔兄弟》卡通片。

坐在会议室里,张瑞敏对海尔今年的业务前景感到乐观——这种态度与其他地区的众多家电企业形成了鲜明对比。张瑞敏的目标是,销售额今年增长50%,增至75亿美元;到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中期,海尔要跻身全世界最大的500家公司之列。张瑞敏估计,今年的增长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美国等海外市场。

当然,张瑞敏坦言,自己正在改变一些曾经奏效的战略。例如,80年代至90年代,海尔在国内收购企业,推动了公司的快速增长。现在,国内并购的脚步就要放缓。张瑞敏表示,海尔正在向耐克和戴尔等公司学习,希望加大外包力度。他还指出,要更加积极地与外国公司联手,从而跟上新技术的发展。

另外,这位海尔的领军者表示,他希望通过服务促进更多增长。张瑞敏尤其希望利用海尔网络规模大的优势——每天,全国有1.6万辆卡车在运输海尔的产品。今年,海尔首次开始为外国产品送货。张瑞敏估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该项业务将加速增长。他说:“外国公司往往需要配送方面的帮助。”他还补充道,自己正在考虑推动旗下物流配送公司在内地上市。张瑞敏还表示,海尔正在与潜在本地和国外伙伴讨论,准备投资新领域——金融服务,包括一家银行和保险公司。另外,公司还会在海外继续扩张。张瑞敏正在张瑞敏是哪年出生(2001年张瑞敏成为福布斯环球版封面人物)(6)关注收购工厂。6月,他斥资800万美元,并购意大利一家冰箱厂。

中国的消费产品曾一度匮乏。改革开放后,中国消费者纷纷购买电冰箱、洗衣机等大件消费品。17年来,海尔也因此获益。如今,海尔在竞争企业中脱颖而出,成功地采取了定价更高的做法。青岛家乐福百货店家电部门销售员程伟(音译;英文为Cheng Wei)说道:“冲着海尔的品牌,人们愿意出高价。”确实,商场里展示的唯张瑞敏是哪年出生(2001年张瑞敏成为福布斯环球版封面人物)(7)一一款海尔洗衣机价格比旁边的美国惠而浦同类产品还要高些。

不过,未来几年海尔核心业务的利润将会比较张瑞敏是哪年出生(2001年张瑞敏成为福布斯环球版封面人物)(8)紧张。随着消费者开始寻找别的商品,对传统家用商品的需求正在减弱。

张瑞敏表示,家用电器制造商需要的是更多创新。他说:“家用电器开始变得更像IT产品,IT产品则将变得更像电器。”在6月份的青岛贸易展上,海尔突出展示了该公司的移动张瑞敏是哪年出生(2001年张瑞敏成为福布斯环球版封面人物)(9)电话,还展示了消费者如何可以通过互联网来监控家里的电器。6月,海尔与欧洲企业爱立信(Ericsson)举行了联合新闻发布会,计划将后者的蓝牙无线技术运用到自身电器产品当中。

在海外,海尔的策略不同于大多数中国出口商,后者通常拿价格竞争,以按合同制造为重心,且以海外欠发达富裕市场为起点。海尔方面,首先它大体上是以自己的品牌销售产品。其次,它的海外制造厂址所在的国家互相之间居住水平大有不同。海尔还会按当地人的偏好调整其产品。海尔去年在美国最畅销的新产品之一是一款专为葡萄酒设计的冰箱;这个创意由海尔美国总裁Michael Jemal完善。

去年,海尔售出了25,000台;该公司预计这项数字今年将增至去年的4倍。Jemal表示:“我们怎样可以实现成长、避开价格竞争,这就是一个例子:推出其它公司没有的产品。”

海尔计划2004年将其在美国的销售额从去年的2亿美元提升至10亿美元,增幅的大多数预计来自海尔去年斥资3,000万美元在南卡罗莱纳州开设的工厂。几周前,海尔在曼哈顿买下了一座1,400万美元的大楼,将作为海尔美国总部使用。海尔利用了(美国)本土劳工市场,聘用了像Jemal这样的美国人担任高层职位。海尔还想将其在美国的制造业务在纽约上市,从而进入本土资本市场。

张瑞敏表示,期待海尔有朝一日能够通过该公司自己的金融服务公司为顾客提供更多贷款,自己很期待这一天的到来。“我们已经在与一些国内外机构洽谈了。我们不会自己做,”张瑞敏说道。他还表示,自己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与GE Capital(通用电气旗下金融服务公司)类似。

有关多元化发展的适度性,他表示:“问题在于,新产品是否能向现有顾客推广。”海尔自90年代开始涉足的一项制药业务,但并未取得多大成功。当然,张瑞敏坚称,海尔不会偏离主线太远。

当然,很多人对张瑞敏的才智很有信心。东京古河电气工业(Furukawa Electronic)是日本最大的电子部件制造商之一,也是海尔的供应商;其总经理Senji Tojo表示:“很多日本企业在三、四十年前用过那套策略(利用低廉的劳工成本进入新产品市场)。”他对海尔的预测:未来会有更多成功。

张瑞敏是哪年出生(2001年张瑞敏成为福布斯环球版封面人物)(10)

译 Grant, 张瑞敏是哪年出生(2001年张瑞敏成为福布斯环球版封面人物)(11)Xiaxun, Joe

- END -

文章版权归福布斯中国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可在后台回复“转载”自动获取具体方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