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孝曾演唱沙家浜全本(谭元寿为何拒绝再唱沙家浜)

谭孝曾演唱沙家浜全本(谭元寿为何拒绝再唱沙家浜)(1)

谭元寿老先生走了,但他却留下一个“迷”。

大家都知道,文革中的八大样板戏之一,是北京京剧团首创的《沙家浜》,这出戏的主演正是谭元寿。他扮演剧中一号男主角郭建光,塑造了一位新四军基层指挥员的英雄形象。这出戏几经修改排演,女主角阿庆嫂更换了多个演员,从赵燕侠、刘秀荣,直到拍电影时改为洪雪飞。而郭建光一角历经数年从未更换过他人,谭元寿一人到底,可见这个角色非他莫属,从舞台形象到唱腔和念白特点,谭元寿与郭建光融为一体。

随着文革的结束,样板戏退出舞台,这顺理成章。但是不久《沙家浜》又悄然走进人们视线之中。到了八九十年代,几出样板戏堂而皇之地登上商业演出舞台。一些当年样板戏的主演则打破沉默,讲述当年排戏经历,引起观众兴趣,甚至钱浩梁也在电视上露面,唱了《红灯记》选段。

人们的目光自然也投向了谭元寿。记忆所及,1981年北京京剧院一团为纪念党的生日曾演出过《芦荡火种》,由谭元寿、赵燕侠、马长礼、周和桐等原班人马出演。演出说明书中提到这出戏的编演过程,但只字未提《沙家浜》,大有与《沙家浜》切割之意,可见八十年代初样板戏还是个“禁区”,《芦荡火种》还是作为一出普通的现代戏重上舞台。

八十年代中后期,各院团掀起重排“现代革命京剧”(即样板戏)的热潮,某些当年样板戏的主演看到风向变了,借机大谈当时排戏的经验,蹭足了热度,赚足了人气。戏迷们自然也希望谭老先生能够重新展示郭建光的形象。但是令人诧异的是,谭元寿却拒绝再次出山。他在香港《凤凰卫视》一档节目中斩钉截铁地说,《沙家浜》我绝对不唱了,一个字也不唱。当时身体不错的谭元寿婉拒了一切邀请,唱《定军山》《战太平》都行,就是不唱《沙家浜》,唱个片段也不行,给多少钱也不唱!老爷子脾气真大,谁也拗不过。所以,北京京剧院重排《沙家浜》时做不到原班人马,郭建光一角只能由谭孝曾、谭正岩父子代劳,后来杨少彭、王金钟也唱过。

谭元寿为何拒绝重演《沙家浜》呢?多年后,他自己曾做出过解释。2015年举办的“谭元寿舞台艺术80周年纪念会”上,谭老先生十分罕见地提到《沙家浜》。他说:在演现代戏的年代里,赵燕侠大姐带领我和马长礼、刘秀荣、洪雪飞、周和桐、万一英创作演出了《沙家浜》,我曾连演过40场,这是我艺术上的一个高峰,锻炼了我,提高了我的艺术水平,也为后来恢复传统戏做好了充分准备。

前不久,看到谭元寿在北京电视台接受采访时也谈到了为何不再演《沙家浜》这个敏感话题。他说,他尽心尽力地创造了郭建光这个角色,这出戏也大受欢迎,他没有错儿啊!叫他想不通的是,打倒四人帮后他本人为什么遭受十个月的隔离审查的不公正待遇,而至今无人做出解释。原来在谭老心中还结了这么大的疙瘩呢,他也只能用拒演来表达不满。

谭元寿说,在演现代戏的年代里,赵燕侠大姐带领我们创作演出了《沙家浜》。由此,联想到赵燕侠在她的回忆录《自成一派,赵燕侠》中所描写的排演样板戏的情景,给人们展示了在那个年代他们所处的真实创作环境。作为演员,演戏是天职,演员们练就一身功夫,把最好的玩意儿奉献给观众。但是在“演现代戏年代”,一切全变了,他们几十年练就的功夫和玩意儿随着老戏的封杀而失去了意义,他们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一切从头学起,无论个人兴趣如何必须把新戏唱好,以求进步,这犹如戴着镣铐跳舞。谭元寿和赵燕侠所处的环境是相同的,心境也大体一致。就像马连良大师,被剥夺了唱老戏的权利,能在《杜鹃山》里获得扮演郑老万这样一个扫边老生的机会已经是万幸了。后来,连这个机会也不给了,1966年他被彻底赶出了北京京剧团,当年年底就撒手人寰了。

谭老曾写道,他演《沙家浜》是“为后来恢复传统戏做好了充分准备”。这正说明了传统戏和样板戏在他心中的不同份量。《沙家浜》虽然好,但不是根,根还是传统老戏,谭门本戏《定军山》才是他的代表作。他引以为豪的不是《沙家浜》而是60岁还能唱《打金砖》。

钱浩梁也说过类似的话,他不认为《红灯记》是其代表作,他说他最得意的是《伐子都》,他这话恐怕也有避嫌之意。笔者六几年倒是在长安戏院看过他的这出戏,客观地说,看他的《伐子都》比看《红灯记》过瘾,这才是大武生啊。

谭元寿拒绝再演《沙家浜》,这似乎是梨园界一段供人闲聊的谈资,其实它揭示了一个严肃的、但一直未被关注的话题,即京剧演员都从内心里真正喜欢搞现代戏的吗?

其实,梅兰芳大师生前就回答了这个问题,最早尝试现代戏(当时叫时装戏)的梅兰芳最终放弃了尝试,因为他认为京剧表演程式是适应传统古装戏而创作出来的,而这些程式不适合现代戏,必须另起炉灶。梅兰芳的意见被否定后,不赞成搞现代戏的声音就消失了。这也难怪,在六十年代的政治气氛中,演现代戏是进步的表现,哪位演员不追求进步呀?连坚守谭门本派戏的谭富英老先生都想在现代戏里扮一个小角色呢。

谭元寿壮年时唱红了《沙家浜》,而到了60岁宁肯把扑跌翻滚、功夫吃重的《打金砖》奉献给观众,却坚决不再唱一句“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这个奇特现象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骨子里并不喜欢样板戏,哪怕是自己唱红的《沙家浜》。只不过是到了晚年无所顾忌了,才以拒演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大概是一个演员被扭曲的内心世界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