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隐居山林 北大教授王青松

石头堆砌的小院里,站着一个蓬头垢面、邋里邋遢的农夫和一个皮肤粗糙、不修边幅的农妇,任谁一看都像是辛劳一辈子地地道道的农民。

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隐居山林 北大教授王青松(1)

王青松夫妇

但你怎么也不会想到,二十几年前的他们,竟是人人称羡的北大教师。

80年代的北大,个个都是天之骄子,王青松,更是学校的风云人物。

王青松是北京大学国政系79级毕业学士、北大法律系83级毕业硕士,毕业后的他受邀留校教学,这样的学历与工作在当时的年代里可以说是既高知又体面的,值得大多数人羡慕和夸赞。

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隐居山林 北大教授王青松(2)

可在2000年,这位北大教授却带着妻子一起遁入深山隐居,从此不问世事。

按理说一个寒门学子凭借自己出色的能力和不服输的精神实现了阶层跨越,王青松应该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

可他又为何在春风得意之际放弃眼前的康庄大道,选择归隐山林,与青山绿水为伴?

一切还要从王青松上学时期说起。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0世纪60年代王青松出生于河南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往上数好几代也都是农民,父母对王青松的要求不高,只是希望他能读多读点书比自己有文化就行了。

王青松却认为父母见识太短浅,自小就十分要强的性格使得他从不甘落于人后,在学习上则更是如此,这个孩子十分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命运与书本捆绑在一起,“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话他深信不疑。

小学阶段,这个有着坚定目标发誓要学出个名堂的孩子就展现出了超长的学习天分,每次考试都能轻松拿第一名,一时间他成了老师和村里人口中的天才少年。

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隐居山林 北大教授王青松(3)

高中毕业后,他被信阳地委机要局看中,成了他们机密局的一员。

王青松自上学起就展现出了惊人的记忆力,正是机要局必须具备的能力,再加上他家世代贫农,家世清白,因为机要局的成员不能有干部弟子,害怕泄露一些机密信息,所以这些条件恰好王青松全都符合。

机要局是一个好单位,铁饭碗,但王青松想依靠知识走出去的心火并未就此熄灭。

1977年恢复高考,激动不已的王青松抓住了这个机会,赶上了恢复高考的第一班车。

也许天才就是用来显出他人平庸的,几个月的复习让离开校园很久的王青松依旧胸有成竹,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无数学子都想进入的学习殿堂——北京大学。

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隐居山林 北大教授王青松(4)

在那个大学生稀少的年代里,消息一传到老家,王青松的父亲就在自家祠堂门前连放了三天的鞭炮,村里人更是将其夸上了天。

当录取通知书被送来的那一刻,曾经执着于知识改变的王青松才真切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未来的希望。

来到北京大学的时候,王青松已经22岁了,尽情遨游大学的快乐时光总是很快过去。

毕业的王青松并没有一头扎入求职大潮中,而是发现当下盛行的热门专业法学后,毅然回校开始读法学专业研究生。

王青松的研究生生涯度过得异常顺利,学习对他来说似乎没有一点难度,而在拿到硕士学位后,他就受邀留校成为一名教师,从此打算一直在教育行业发光发热。

在北大当老师这个消息传到家乡,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乡亲们眼里王青松就是有出息的代表,他那份体面且前途光明的工作,更是成了各家各户激励自己小孩上进的常用说辞。

时间没过多久,当时国内开始流行起来养生热潮,曾经还学过一些武术的王青松对这方面比较有研究,于是顺利成为了北大的养生课老师。

他创立的这个养生课培训班,每人按照10元的价格收取学费,即便如此,每天还是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争着上课。

他凭借着养生课赚得盆满钵满,一共赚了350万,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无异于天文数字。

这次选择,让他收获的不止有金钱和名誉。

最让他高兴的应该就是遇见了比他小12岁,他养生课的学生张梅,两人从师生变为恋人,最后步入婚姻的殿堂。

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隐居山林 北大教授王青松(5)

王青松和张梅(大学时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时间转眼到了90年代初,“养生潮”热度消退,渐渐地王青松的养生课程也没什么人去上了,一时间,王青松在学校的地位也随之下降,这个时候,他萌生了考取博士学位的想法。

但是令他想不到的是,这条路并不像他之前的人生那样一帆风顺,反而给他的人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报考北大哲学系的博士生后,王青松便拿出十二分的精神复习,可成绩一出来,尽管他的单科和总成绩均列第一,学校也没有录用他,但他这个时候依旧没有放弃,他第二年又报考了北大的法律系,可结果依旧如此,纵使成绩第一,学校仍旧不予录取。

祸不单行,王青松的妻子张梅也遇到了相同的境况。同为学霸的妻子年年被评为“优秀”等级,可连续五六年都不能顺利晋升成讲师,这样的结果如何使人不失望?

心灰意冷的二人经过商议,决定辞去周身职务归隐田园,刚开始朋友们只觉得二人是去散散心,十天半个月就回来了,可谁也没想到,这次散心,足足散了10年之久。

2000年,王青松夫妇在河北与北京的交界处定居下来,拿着自己这些年的积蓄承包了2500亩荒山,又雇佣了10多位工人,自此,他们开始在自己理想中的“桃花源”生活,不与外界接触。

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隐居山林 北大教授王青松(6)

王青松和工人

为了打造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王青松找人修建了水库,把自己的房子也建在了旁边,一出门就能将眼前的美景尽收眼底,悠闲自在。

此后的十几年间,他们的生活一直维持着原始状态,家里没有通电,一直使用蜡烛照明,更别说电视和网络这种现代世界的东西,那是连影子都见不到的。

除了食盐以外,所有的食物都来自于自家的农场和田地,从不在外界购买。

就连洗衣服和洗脸刷牙都是用草木灰和皂荚等代替,筷子也是用麦秸秆制成的。

吃的能自己种,用的能自己做,但生孩子咋办?

张梅35岁时怀孕了,久居深山里的她,习惯了什么都是“自产”,甚至就连生孩子都不例外,她认为没有必要去医院进行产检,到了生产那日都是由王青松接生的。

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隐居山林 北大教授王青松(7)

两个人有了孩子以后生活也过得更有活力了,儿子也在夫妻二人的期待中一天一天长大,每天吃着绿色食品,身处青山绿水间呼吸着新鲜空气。

久而久之,他们甚至有了精神洁癖,王青松不得已下山办事的时候,也要自己带上饭菜和水,甚至还要背上自己家的被褥,即便如此,每次回来,他仍觉得浑身难受,认为自己受到了外界的污染。

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隐居山林 北大教授王青松(8)

他从来不允许自己雇佣的工人在山里抽烟,也不能过夜,干完活以后要立刻离开。

对于那些想要踏入“世外桃源”一探究竟的人,王青松通通拒之门外,不仅如此,就连岳父岳母进山夫妻二人都并不是很欢迎,将二老安排在距离自己住处十几米开外的房间。

后来有人问到此事,二人只解释说:“外面的人,吃的都是化肥浇出来的粮食,身上总是有股味道,来山里一趟,几天都散不尽,对我们的生活实在是污染的太严重了。

王青松夫妇二人和孩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孩子也越长越大,从未离开过这深山,在孩子的世界里,仿佛这个世界生来就是这样的,田地、青山、溪流、羊群……对于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王青松养了100多只羊,他把自己的羊群交给儿子管理,无忧无虑的儿子赶着羊满山跑,更有趣的是,天真的他给每个羊起了个名字,成了名副其实的“山羊司令”。

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隐居山林 北大教授王青松(9)

不过就算是在山里,夫妻二人对孩子的教育也没有任何的放松,两人都是高知分子,在儿子六七岁时,张梅就拿着语数英的教材给儿子上课,加上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十分聪明,因此尽管没有接受过十分系统的学校教育,依然能让他远超同龄孩子。

还从世俗去

如果可以,王青松真的想和妻子、儿子,在这里生活一辈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尽享大自然的馈赠。

可是这种想法随着儿子的长大和现实的残酷面前逐渐发生了改变。

王青松昔日的好友唐师曾带着自己的记者同事前来拜访,面对他们手中的相机和收音机等“新鲜玩意儿”,这个从未接触过外界的孩子产生了深深的好奇。

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隐居山林 北大教授王青松(10)

唐师曾(右一)

他叽叽喳喳的围在这些外来人身边,充满好奇的眼神目不转睛的盯着摄像头里的一切,“爸爸妈妈,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

除了山里的一切,儿子也会对外面的世界产生无限的遐想,想到儿子从出生到现在这七年,一次都没下过山,顿时触碰了张梅和王青松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夫妻俩对孩子充满了愧疚。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选择,会不会影响了儿子的未来?

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隐居山林 北大教授王青松(11)

王青松深知:如果再不让儿子融入社会,接受系统的教育,那这一辈子可能就废了。作为父母,不能这么自私,不能因为自己的选择而葬送了儿子的一生。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难以启齿的现实问题摆在他们面前——没钱了。

当初带进来的350万早就消耗殆尽,这十多年的隐居生活收入基本为0,为了维持自己精心创造的“桃源生活”模式,每年至少要花掉20-30万。

唐师曾离开以后,王青松现在的处境也被昔日更多的朋友得知,其中有一位已经是身价不菲的富豪,千里迢迢地赶到山里探望王青松。

一见面就看到蓬头垢面,破衣烂衫的王青松,富豪朋友嚎啕大哭:堂堂北大教授,你怎么现在就混成了这种摸样!你要是缺钱跟我说啊,我给你,何必在这种地方遭罪。

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隐居山林 北大教授王青松(12)

想当初,两人都在北大毕业,因着当时的选择不同,一个衣着光鲜,跻身上流社会,一个衣衫褴褛,重回农民身份。

王青松笑着拒绝了这位朋友的好意,后来接受采访时说道:“我听得出,他身在高位濒临崩溃的压力,而他不知道,我内心有多富有。

虽然王青松如此想,但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走出大山的计划刻不容缓。

2011年4月14日,王青松用电话联系了唐师曾,打过招呼以后,他背着一桶来自深山的山泉水来到唐师曾的住所。

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隐居山林 北大教授王青松(13)

见面以后他邀请唐师曾以新华社记者的身份来到自己的世外桃源进行新闻报道,不出王青松所料,唐师曾的那篇新闻报道发出以后,迅速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

此时此刻在山里的夫妻俩做好了一切准备,变卖了山里的资产,领着7岁的儿子走出深山回到城市,结束了11年的隐居生活,恢复了与世俗的联系。

但此时的社会与十几年前相比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青松一边努力地适应各种新鲜的事物,一边又感慨于互联网的神奇。

他产生了一个想法:通过互联网将自己这么多年培育的农产品推销出去,但是价格却令人望而却步,比普通农产品高出10倍不止!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如果是你,你会选择购买这位北大教授培育出来的“无公害蔬菜”吗?

同时,王青松还有一个打算,他准备以这么多年的隐居生活为题材出一本书,书名就定为《新桃花源》,他还说,《新桃花源》这本书面世后,目标是冲击一下诺贝尔。

但时至今日,这本书依旧没有面世,当然,王青松的另一个心愿——通过互联网高价销售农产品,意料之中的也没有实现。

想法接连受挫,让初回社会的夫妻二人也无所适从,多年的“隐居”生活,早已让王青松无法应对这个复杂的社会。

小结

有人说,北大培养出王青松这样的人一遇到困难就想着逃避,归隐山林,简直是浪费国家资源。

还有人认为,如果当初夫妻二人顶住了压力,迎难而上,没有选择归隐深山逃避社会,他们的人生轨迹一定会大不一样,即便是成不了人上人的精英,也不至于沦为底层。

甚至于王青松也曾说过:“我后来也不断问自己,如果读了北大的博士,会不会后来的路就不同了?”

但是妻子在一旁很坚定地说道,“无论当初的选择如何,你内心里迟早会走到这一步的。”

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隐居山林 北大教授王青松(14)

如今儿子已经长大成人,而且极为懂事,能够很好的融入人群中,也不必他们二人再操心太多。

在重回社会的这十几年来,他们仍然没有放弃隐居的想法,每每谈及日后的打算,王青松总是笑着说:“隐居是我们发自内心地向往与追求,万事俱备后,我们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回到‘桃源’之中。”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他们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其实人生的答案本就不止一种,只要无愧于心,在哪里都可以活出人生的精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