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夫有什么用(更夫除了报时原来还有这两种作用)

电视剧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更夫,边打更边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但是古人为啥要打更,更夫在古代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打更和更夫,了解那些在黑夜中工作的古人。

更夫有什么用(更夫除了报时原来还有这两种作用)(1)

打更人

一、打更的起源

打更,古代的时候也叫做“击柝(tuo,第四声)”。

所谓“柝”就是用木头做的一种响器,也就是我们将的梆子。“柝”长尺许,有手拿的柄,敲打的时候会发出邦邦的声音。

更夫有什么用(更夫除了报时原来还有这两种作用)(2)

更夫出巡警示梆子

古人为什么需要夜晚的时候打更呢?当时人们没有手表等计时的工具,有的也只有日晷等计时的工具,但是日晷是利用太阳的移动来计时,晚上没有太阳怎么办?古人就会利用铜壶滴漏等计时工具,但是这样的工具并非是普通百姓可以拥有的。所以,更夫就应运而生,晚上就需要有一个专门需要报时的人。

说起打更可以追溯到“鸡人”。

“鸡人”是起源于先秦时代,那个时候司时制度还不是很完善,人们只能通过鸡鸣来判断时间。而鸡人就是在官营中养鸡的人,他们整天跟鸡在一起,所以很熟悉鸡的习性,他们可以通过鸡鸣判断时间。渐渐的变成了一个在宫中报时的人。

更夫有什么用(更夫除了报时原来还有这两种作用)(3)

公鸡

关于“鸡人”在《周礼·春官·鸡人》中就有记载:“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嘑旦以嘂百官。凡国之大宾客、会同、军旅、丧纪,亦如之。凡国事为期,则告之时。凡祭祀,面禳衅,共其鸡牲。”

从中可以看出,凡是有重大的祭祀,鸡人就会在报时警夜。鸡人可以算作更夫的前身吧,但是鸡人并不在民间使用。随着司时制度逐渐的完善,民间也开始出现了夜间报时,也就是打更的更夫。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打更是起源于巫术,打更主要是为了驱鬼。古时候人们晚上是鬼出没的时候,但是鬼是怕大更声,所以晚上要打更。关于这点在《红楼梦》中也有相关的描述:

“晚上吴贵到家,已死在炕上。外面人人因那媳妇儿不妥当,便都说妖怪爬过墙吸精而死。于是老太太着急的了不得,替另派了好些人将宝玉的住房围住,巡逻打更……"。

更夫有什么用(更夫除了报时原来还有这两种作用)(4)

打更

所以打更与巫术有关,而且要让受人尊敬的巫师进行打更,不过后来对普通人来说报时的功效强过驱鬼。

不过,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打更的报时功能来源于鸡人,而驱鬼也是正常,因为一个事物会有多重功效。

二、更夫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情形

上面提到过打更的来源,从上文可以知道打更是因为古时候晚上不可以利用日晷知道时间,所以为了让大家知道晚上的具体时间所以打更的更夫就出现了。所以更夫的主要责任就是报时。

那么更夫怎么知道晚上的时间呢?

古时候有一种建筑叫做“

更夫有什么用(更夫除了报时原来还有这两种作用)(5)

谯楼

”,这种谯楼可以用来眺望和计时,更夫就是利用谯楼现实的时间,通过打更的方式向百姓传递时间。也有的地方是通过燃香,点完一炷香就是两小时,更夫就知道要出去打更了。也有的更夫是通过铜壶滴漏或者是沙漏作为计时的时间。所以不同的更夫采用不同的计时工具。

打更的更在古代是时间单位,一更是两个小时,一个时辰。古人讲一夜分为五更,从一更(落更)到五更,就是从晚上七点到第二天早上五点。

对于更夫来说他的打更工具是一个锣和一个柝,但是他却可以报出五个不同的时间点。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更夫一般是通过击打的速度和次数来区别不同的时间点。

更夫有什么用(更夫除了报时原来还有这两种作用)(6)

一更:更夫会一慢一快,连续打三次。

二更:更夫会咚咚两次,然后打很多次。

三更:一慢两快。

四更:一慢三快。

五更:一慢四快。

当然,更夫在打更的时候也会喊出现在是几更,这样也可以让大家知道是几更。

更夫的第二个职责是保卫夜晚的安全,在夜禁的时候是不允许百姓随意走动,不然会被更夫当做嫌疑人,抓到官府审问。

在明清的时候,更夫在夜禁在巡夜,在18世纪来中国的英国斯当东在他的《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中就记载了他当时在清朝见到的打更守夜制度:

“ 城内打更守夜制度严格执行 ,全城 好似一个兵营 ,人们住在里面享受安全 ,但也受一 点限制 。”

夜禁规定:一更三点禁人行,五更三点放人行。换算成现在的时间点的话就是从晚上8点12分开始夜禁,直到第二天早上4点12分的时候解除夜禁。

所以上文提到更夫在打更的时候会喊,一方面可以报更,另一方面还可以震慑一些鸡鸣狗盗之人。

不过,晚上也不可能完全不出来,如果遇到紧急事情又该如何?比如晚上生病了要看医生,或者孕妇要生孩子又怎么办呢?

这就要提到夜行牌,如果那人晚上在街上走动,遇到更夫的时候将自己的夜行牌给更夫看就可以。

更夫有什么用(更夫除了报时原来还有这两种作用)(7)

夜行牌

在清代的《福惠全书》有关于夜行牌的记载:

“长五寸 ,阔三寸 ⋯⋯上书本县正堂谕 ,本保甲知悉 ,凡本甲居民 ,昏夜有生产急病 ,请稳延医者 ,许领此牌验明开栅放行,回时即缴 。如无此牌者,一概不 许放行 ⋯⋯”

所以如果真的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申请夜行牌,这样的设计还是很人性化的。

更夫第三个作用还有教化的作用。

在明清的时候,更夫在打更的时候,也会喊:

“凡我甲户,致奉圣谕 ;谨守律法,各保身家;严禁盗赌,有犯连坐 ”

这样的语句就是根据当时朝廷在民间宣传教化,就像现在的法制宣传之类的事情。或者也可以认为是官方的广告都可以这样理解。更夫也成了传达思想的一个途径。

三、更夫的地位

上文提及更夫怎么多的功能,那更夫的地位如何呢?

虽然更夫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可悲的是更夫在古代的地位并不是很高,而且更夫的工作也很辛苦他们不管风霜雨雪,还是过年过节他们都是全年无休。

古代职位分三教九流,更夫就属于下九流。

有蛮多歇后语打打趣更夫,比如“打更人睡觉——做事不当事”,这句歇后语的意思是形容工作马虎。

也有“落手打三更”的说法,意思是说粗心大意把一更打成了三更。

这样歇后语或者俗语都是贬义也凸显出人们对于更夫的不尊重。

更夫有什么用(更夫除了报时原来还有这两种作用)(8)

那么更夫一般是什么人做呢?

城市的话人口还充足,有人会去做更夫。但是农村的话人数和地域都不如城市,所以乡村的更夫一般是轮流做,由当地的居民轮流做。轮流也有有规则的不然,轮到某人不去打更也很尴尬。

根据清代县志记载:一般会选出一个总管理的人,这人由大家推举产生。此人起到监督的作用,如果有人不守规矩可以县衙禀告。

分派巡更任务要公平公正,不管贫富,不能有徇私。但是又要照顾到年老和弱小的人,如果村里实在是没有壮丁,那么这个村可以不用派人打更。

而打更用的锣和柝也是大家一起凑钱买的。如果出事了,一般管事的人也会先问那天有没有人值班打更。

参考文献:

1、曾野夫《闲话旧时打更声》农业知识:科技与三农 [J] 2017年第4期

2、王老诚《打更杂考》 中国消防 [J] 1989年05期

3、王诗雨《走近更夫》 百科知识 [J] 2016年第19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