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和司马昭掌权多久(弟弟司马昭在做什么)

我们刚刚讲述了司马懿和他的大儿子司马师的生平,可以说司马懿是个一生谨慎低调,为魏国尽忠的忠臣。司马师却没有继承父亲的遗风,在权力面前,大权独揽,架空皇帝,甚至联合郭太后行废立之事,废掉了曹芳,另立了一个小皇帝曹髦为傀儡皇帝。最终,此举激起了毌丘俭和文钦起兵反叛,结果在前线被小将文鸯夜袭时惊得眼珠迸出,最后在获胜回京的路上,走到许昌便坚持不住了,结果痛死在许昌。死后,军政大权毫无悬念的落在了弟弟司马昭的手上。那么面对父亲司马懿和兄长司马师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事态度和作风,司马昭在权力面前,又是怎样的态度和作为呢?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是曹魏小皇帝曹髦在位的名句。而且这句名言已经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用来形容野心已经很明显的表露了。那么司马昭是如何将权臣的野心演绎到这一步的呢?接下来我就继续来讲述一下司马昭。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二儿子,司马师的二弟,从年幼到成年期间,史料上没有更多特殊的记载。只是提到在景初三年(239年),受司马懿功劳的泽被,司马昭被封为新城乡侯。也就是说司马昭在28岁之前,都没什么值得记录,值得载入史册的地方。从这方面来说,要逊于司马师。

司马师和司马昭掌权多久(弟弟司马昭在做什么)(1)


直到正始元年(240年),司马昭升任为洛阳的典农中郎将。官阶到了中郎将可以说已经是个不小的官了,而且还是京官。典农:顾名思义,就是主要责任是负责农垦。司马昭在这个任上当职时,正值曹叡开始大兴奢靡之风过后不久。司马昭下令免除了很多苛捐杂税,对农民劝耕勤垦,不耽误农时,使得百姓们很是欣喜。因而被提拔为散骑常侍。


真正初步展现出司马昭才能的时候,是在他33岁的时候。那一年正是曹爽看着司马懿在南方击退东吴孙权派来的四路大军立下战功,心里是各种的羡慕嫉妒恨,也想建立军功来树立自己的威名。我们在司马懿篇曾经讲过,这一年是正始五年(244年),大将军曹爽不顾司马懿的反对,决定率军伐蜀。


虽然司马懿反对曹爽伐蜀,但是,在这支伐蜀的军队中,前锋兼副统帅是夏侯玄,而夏侯玄的副手却正是司马昭。司马昭跟随夏侯玄一起率军出骆谷,驻扎在兴势。


期间,蜀将王林曾经率一只敢死队趁夜偷袭司马昭的军营,一开始引起了魏军的混乱,但是司马昭没有慌乱,而是沉着应对,坚持不撤军,组织大军恢复秩序,按兵不动进行防御。王林见占不到便宜,便撤走了。


事后,司马昭对夏侯玄说:“费祎占据险要之地进行固守,我军前进得不到作战的机会,强行攻坚也不能攻下,这样的话,局势对我们很不利,应该尽快撤退,以后再作打算。”后来曹爽等引军撤退,费祎果然率兵急奔三岭,去截断曹爽军的归路。最后魏军以兵力优势,经过苦战才夺得险道,得已通过撤退。回到都城洛阳后,司马昭被拜为议郎。

司马师和司马昭掌权多久(弟弟司马昭在做什么)(2)


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策划并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行动前一晚,司马昭心中焦虑不安,辗转不能入睡,而司马师则泰然安眠。第二天发动政变时,司马师负责统军,而司马昭则是负责率军保护二宫。过后,司马懿诛杀了曹爽势力集团核心人物的三族,司马昭则因功增加封邑一千户。


随后,蜀将姜维侵扰陇右一带,征西将军郭淮从长安出发前去抗拒蜀军,司马昭升为安西将军、持节,屯兵关中,调度诸军。郭淮在麴县攻打姜维的别将句安,双方长期僵持,无法决出胜负。司马昭便率军进军占据长城,南向骆谷设置疑兵。姜维见司马昭如此应对,心存畏惧,竟然放弃句安,选择撤军,以退保南郑。如此一来,便令句安的军队断绝了后援,孤军陷入包围之中,句安无奈之下,便率众投降了。(这里顺便手滑一句,从这件事看,姜维虽然是蜀国丞相诸葛亮钦点的继承人,但是在能力上和诸葛亮的差距还是很大啊)而后,司马昭转为安东将军、持节,镇守许昌。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大军讨伐王凌时,司马昭都督淮北诸军事,率军与司马懿在项城会师。增加封邑三百户,赐给金印紫绶。不久又晋升为都督。同年,司马懿去世,他的兄长司马师升为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政大权。


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趁着孙权病逝之机,对吴国发动南征,司马昭作为监军统率征东将军胡遵、镇东将军诸葛诞伐吴,战于东关。结果胡遵、诸葛诞军大败,率军撤退。朝臣议论想要把战败的诸将罢官降职,大将军司马师说:“是我没有听劝告,才造成这样的后果。这是我的错误,各位将军有什么罪?”于是全部宽宥了他们。


由于司马昭当时是监军,所以这个锅便由司马昭来背,只削去了司马昭一人的侯爵爵位,并没有罪及他人。之后,任命诸葛诞为镇南将军,都督豫州;毌丘俭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

司马师和司马昭掌权多久(弟弟司马昭在做什么)(3)


过后不久,蜀将姜维又侵扰陇右,扬言要进攻狄道。魏帝曹芳将司马昭任命为征西将军,驻军长安。雍州刺史陈泰想赶在蜀军的前面占据狄道,司马昭却说:“姜维进攻羌人收取了他们的人质,屯聚粮食,建造粮仓,而又转道至此,正是想完成征服塞外诸羌的工作,从而为以后进攻我国作准备。若真的想要进攻狄道,怎么可能事先泄露消息让外人知道?如今扬言说要进攻,其实他正是准备撤军回师了。”果然,后来姜维并没有进攻狄道,而是烧了营垒离去。


这时正好遇上新平的羌胡叛乱,司马昭率军将他们击破,平定了叛乱,随即在灵州陈兵示威,北方的胡虏被震慑,刚刚叛变的羌胡便又都重新归降了。司马昭因这次军功,重新又封回了新城乡侯。


嘉平六年(254年)二月,中书令李丰为谋主、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密谋发动政变以废除司马师,欲改立太常夏侯玄为大将军辅政,可惜计划泄露,谋划参与者的三族都被司马师诛杀。同年,司马师对曹芳有所猜疑,废曹芳;立曹髦为帝;贬曹芳为齐王。司马昭也参与了此事的谋划和定策,从而晋封为高都侯,增加封邑二千户。


然而司马师专权到了胆敢废立皇帝的地步,引起了一些忠于曹魏政权的老臣的极大意见和不满。于是在正元二年(255年),毌丘俭、文钦等在淮南发起兵变反抗司马师。司马师带眼疾亲率大军东征,让司马昭兼任中领军,留镇洛阳。结果在文钦的儿子小将文鸯夜袭大营时,惊吓过度,再加上本来眼睛旁边就有个肉瘤经常流脓,刚刚做了外科手术把肉瘤切除,结果被文鸯这么一吓,致使眼珠从未愈合的伤口迸出,血流遍地。


之后,司马师顺利平剿了毌丘俭、文钦的叛乱,但是由于眼珠迸出,疼痛难忍,大军回师走到许昌,司马师就坚持不下去了。司马昭闻讯赶忙从洛阳赶到许昌前去探望。少帝曹髦便在此时顺势将司马昭拜为卫将军。


最终,司马师痛死在了许昌。这时,少帝曹髦别看年纪小,他也明白自己其实就是司马家兄弟俩的傀儡。然而曹髦胸怀大志,加上前面又有皇帝曹芳的前车之鉴,小皇帝曹髦打算趁着司马师病逝的机会收回朝政大权。于是给在许昌的司马昭下令,让他坐镇许昌,改由尚书傅嘏统率六军返回京城洛阳。


面对曹髦的圣旨,司马昭将如何应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