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中挣扎心理学(总觉得挣脱不了命运)

“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你也许知道这是王菲的一句经典歌词,但你很可能不知道,这歌词其实是“习得性无助”的一种经典表现。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呢?

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发现自己努力了很久,但却始终不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因此,你开始觉得无能为力了,觉得自己摆脱不了“命运”。你开始觉得虚无,不再乐观,仿佛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这种情况,心理学上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痛苦中挣扎心理学(总觉得挣脱不了命运)(1)

为了更好地解释“习得性无助”,让我们来看心理学上一个著名的实验:

一只关在笼子里的狗,被反复电击之后,只要电击的信号音一响,它就会在电击到来之前倒地不起,痛苦呻吟。即使人们把笼门打开,它也不会逃走。

这种情况放在人身上,表现则是当一个人在某件事情上付出多次努力但是反复失败之后,就形成了“我怎么努力结果都不会改变”的想法,并把这种想法带到新的问题中,甚至包括那些他本来可以控制和改变的问题。

本来可以采取行动避免不好的结果,却选择相信痛苦一定会到来,放弃任何反抗,这就是“习得性无助”。比如,你已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孤独中,你就会渐渐认为孤独才是人生的真实,从而更加放弃与他人交流(结果更加难以逃离孤独)。

习得性无助很容易导致抑郁

当一个人觉得自己无法再去控制自己的生活,觉得自己付出的努力与最终的结果无关,那么可能就会变得无助和无望。这里的抑郁,不仅仅指持续一段时间的普通抑郁情绪,也包括更严重的抑郁症状。因此,习得性无助经常出现在对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中。许多抑郁症患者的表现是,当他们失败时,就会产生极大的挫败感,放弃尝试(即使事实上他们是可以改变现状的),产生“做什么事都是无济于事”的感觉。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产生“习得性无助”呢?

1. 一些极端环境会催生习得性无助

一方面,一些极端环境会催生习得性无助。受虐待的女性、孩子和人质,是习得性无助的高发人群——他们已经接受了“尝试是无望的”这样的暗示。一个典型的表现是,当他们离开长期受关押、虐待的环境时,会因为无法面对任何事情(因为害怕可能的失败),而经历一段非常痛苦的适应期,无法正常生活。

2. 过度管教、过度溺爱的家庭孩子得习得性无助的可能性更大

研究表明,过度管教、过度溺爱的家庭孩子得习得性无助的可能性更大。如果在上大学之前还不会自己洗衣服,不会做一顿简单的饭菜,或者在家庭的角色中,父母是非常严厉的(比如教师家庭),孩子在脱离家庭环境后(比如上大学后、就业时)往往会感到更加无助。

痛苦中挣扎心理学(总觉得挣脱不了命运)(2)

3. “归因”方式上也存在问题

所谓归因,可以简单理解为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结果所作出的解释。同样是经历了失败或挫折,人们会有不同的归因方式:

  • 有些人认为失败是由于内部的自身原因,
  • 有些人则认为是外在环境造成的;
  • 有些人认为导致失败的原因是无法改变的,
  • 有人则认为这些原因是可以改变的;
  • 有人认为导致失败的原因是个别因素,
  • 有人却认为这种因素是普遍的。

抑郁症患者常常表现出“习得性无助”,他们的归因方式更倾向于将坏的结果归因于内在的、普遍的、稳定的特质。例如,当面对学业上的困难时,他们会采取内在的、普遍的、稳定的归因(如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足,而这种能力是无法改变的),而非外在的(某次考试比较难)、个别的(仅仅不擅长某科)、不稳定(这次没有认真复习)的归因。

4.通过观察别人的经历,也有可能产生习得性无助

人们不一定只会从自己的经历中习得无助。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被称为:替代性无助。这是指,人类可以通过观察另一个人的行为得到的结果(如受到奖励或惩罚)而进行替代性学习。同样的,人并不需要直接体验不可控的事件,只要观察到发生在其他人身上的不可控事件,也会产生习得性无助。

比如,目睹父母的婚姻困难的孩子,即使从未经历过恋情,也会有习得性无助,认为自己无论如何不会得到圆满的感情。

痛苦中挣扎心理学(总觉得挣脱不了命运)(3)

我们之所以能够且愿意付出努力改变我们的生活,是因为我们抱有一个信念,即“我们的行为会产生特定的结果,我们通过努力有朝一日可以达成自己的目标”。如果这一信念遭到了破坏,我们就失去了控制感,产生“怎么努力也没有用”、“好结果是一定不会发生”的想法,这可能会使我们不再采取行动来改变。更糟糕的是,放弃努力和尝试会导致我们的“坏想法”成真,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当悲哀发生时,请不要沉溺于无助。悲哀往往是一些新事物进入我们的生命的时刻。这些新事物会改变我们,从而改变我们未来会发生的事件。

以上。

想知道更多有趣又有干货的心理学,欢迎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7年度健康头条号、悟空问答最佳干货科普答主获得者,4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