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

布达拉宫坐落于西藏拉萨中心的红山之上,海拔3700余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5.703米,共13层,是西藏地区现存规模最大,样式最全,保存最完整的宫堡式建筑群。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1)

这些图片全部都是布达拉宫里面的,因为不让拍照,所以特别的珍贵。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2)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3)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4)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5)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6)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7)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8)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9)

据史记记载:公元7世纪30年代吐蕃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并建布达拉宫为王宫,当时修建的这座宫堡规模宏大,外有三道城墙,内有千座宫室,是吐蕃王朝处理政务的中心,地位十分显赫。公元九世纪,吐番王朝解体,在之后的800余年中,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布达拉宫遭到大规模的破坏,变成隶属拉萨大昭寺的一处纯宗教活动场所。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10)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11)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12)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13)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14)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15)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16)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17)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18)

1942年,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建立了甘丹颇章西藏地方政权,并与公元1645年,在早期布达拉宫的遗址上修建了白宫为主体的建筑,于公元1653年,甘丹颇章政权机构从哲蚌寺迁到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19)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20)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21)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22)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23)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24)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25)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26)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27)

公元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在布达拉宫圆寂,其灵塔殿便修在于此,同时,在保留法王洞和圣观音殿,等一部分公元七世纪建筑的基础上扩建了红宫。后于十三达赖喇嘛时期,在白宫东侧顶层增建了东日光殿和布达拉宫红山脚下的部分附属建筑。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28)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29)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30)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31)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32)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33)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34)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35)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36)

193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其灵塔被建于红宫西侧,至此,从公元17世纪中叶开始的布达拉宫重建和增建工程全部完成,也就形成了布达拉宫现在的规模。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37)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38)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39)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40)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41)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42)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43)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44)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45)

这座被誉为“世界屋脊明珠”的宫堡建筑,无论从宫殿布局,土石木结构,金属治炼,还是雕塑,壁画都体现了古代藏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藏族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几乎是浓缩了我国藏民族的全部历史,是研究我国藏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的宝库。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46)

最高的厕所

布达拉宫刷涂料为什么要用牛奶(布达拉宫简介)(47)

1961年,国务院将布达拉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