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不自然(孩子在家如脱兔)

周末我们几个妈妈带着孩子一起去游乐场玩,6岁的小天看起来很怕生,见到其他人就直往妈妈身后躲,小手紧紧拽着妈妈的衣服,眼神怯怯地看看地板又看看人,妈妈让他问好也不说话。

妈妈无奈地对我们说:“小天在家挺活泼的,还会给我们唱歌跳舞讲故事,但不知道怎么一出门就这样,胆小得不敢和别人说话,也不敢自己去玩。”

几位妈妈纷纷表示,这样的情况很普遍,自家孩子也是这样,孩子还小,长大一点胆子就大了。

听到这样的说法,你是不是很熟悉。我们不少家长都认为几岁大的孩子,进入陌生的场合,遇到陌生人,害羞、胆怯是正常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自然就会缓解。真的是这样吗?

孩子老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不自然(孩子在家如脱兔)(1)

其实不然,《儿童社交心理学》一书中说,虽然孩子年纪小,但是也会有社交的需求,因为他们总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这个社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都要与人产生关系,从认识到相处,处理各种各样的矛盾等等。

孩子在外面不敢说话,害羞胆怯,也许只是社交中的一个小问题,但是如果父母不及早重视,加以引导,很可能不利于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注孩子的社交需求很重要

如果孩子的社交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造成心理认知上的困扰,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身心健康。

欧洲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说的是普鲁士王国的国王——腓特烈二世,想要验证人类是否有原始语言的存在,进行了一个实验:

即为那些失去父母的婴儿找到照顾他们的人,而这些照顾者只负责保证婴儿的温饱所需,而不能够给婴儿温情、玩耍,甚至不被允许和婴儿们说一句话。实验的结果非常骇人,这些婴儿全都死去了。

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究,但不少学者专家却从实验中看到了一个问题:如果人们不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不和孩子交流,对他们来说是有致命伤害的。

孩子老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不自然(孩子在家如脱兔)(2)

无独有偶,心理学家还做过这样的实验,让母亲照看婴儿,并且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形式:

一种是母亲和孩子互动,有眼神交流和身体抚触,另一种是对于孩子的要求,不回应,全程没有任何表情地盯着看手机。

实验的结果也很明显,能和母亲交流互动的婴儿情绪稳定,而没有得到母亲关注的孩子情绪焦虑,不多时就崩溃大哭。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孩子对于社交其实是有需求的,与父母亲戚相处,与同龄孩子接触,会让他们与这个社会产生关联感,在这种关联感中满足自己的交往需求和表达欲望,能够推进正常的人格发展。

孩子老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不自然(孩子在家如脱兔)(3)

社交心理得不到满足的成因和后果

在孩子出门不敢说话、害羞胆怯的背后,可能埋藏着社交问题的隐患,所以父母应该密切观察孩子的举动,主动查找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引导孩子走上正常的社交道路。

第一,对于陌生环境感到恐惧。

刚上幼儿园的小斌让妈妈伤透了脑筋,因为每次送他去幼儿园,他都会哭得死去活来。为了让孩子能够坚强独立,更快适应环境,妈妈很少哄她,把他交给老师一狠心就走了。

没过多久,老师却反映,小兵在幼儿园里总是一个人在角落里默默地玩玩具,很少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也不怎么搭理老师。

其实,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进入陌生环境都会一定程度上产生恐惧心理,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家长对于孩子的恐惧心里置之不理,很有可能会让孩子陷入孤立无援的认知中,导致封闭自己的内心,养成沉默寡言的孤僻性格。

孩子老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不自然(孩子在家如脱兔)(4)

第二,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技巧。

相信不少父母都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见到陌生人不敢问好,害羞不说话很正常。当然,轻微的害羞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

但是出于这样的想法,父母也就没有向孩子传授待人接物的技巧,引导方法改善害羞的情况反而让孩子毫无防备地进入陌生环境,接触陌生人,由于缺乏主动沟通的技巧,在面对新环境时孩子会显得很被动,对自己处理问题失去信心,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对社交活动产生逃避心理了。

孩子老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不自然(孩子在家如脱兔)(5)

第三,较少接触外界刺激。

很多父母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认为家里是最安全的场所,较少带孩子到户外,让孩子接触陌生环境和陌生人。同时出于补偿心理,又对孩子的各种要求过分满足,让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由于较少接触到外界刺激,当进入陌生环境时,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如果不能够迅速成为焦点,会不愿意成为大家当中的一员,自顾自地玩耍,养成孤僻的性格。不过,孩子对于社交的渴望,对于与人交流的需要是不便的,因此长期以往,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严重影响到人格发展。

孩子老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不自然(孩子在家如脱兔)(6)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社交

周末一起去游乐场玩耍的孩子中,有一个孩子和“害羞”小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叫小壮,只比小天大半岁,但是看起来却比小天懂事很多。

他先是落落大方地和大人孩子们打了招呼,然后在妈妈的提醒下,主动拉着年纪小一点的小朋友到游乐场上玩,还有模有样地告诫大家要注意安全。

我们都希望能够教出像小壮那样懂事大方的孩子,那么,怎么样引导才能让孩子学会正确社交,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呢?

孩子老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不自然(孩子在家如脱兔)(7)

首先,父母应该检视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上存在一定问题。

有研究发现,大多数存在社交问题的孩子,根源出在孩子父母的教养方式上,错误的教养方式通常表现为两种:一种是过分溺爱,一种是过分严厉。

小天的情况正好是前者,小天妈妈对小天可以说是有求必应,从来不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请求,渐渐的就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得到过分溺爱的孩子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当进入社交场合后,无法成为焦点会让他们产生挫败感,从而丧失自信心。

而父母过分严厉,对孩子吹毛求疵,通常也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养成怯懦胆小的性格。

不管是过分宠溺,还是过分严厉,其实都不可取。因为两种方式都忽略了孩子的正常生理和心理需求。当所有事情都有人代劳,或者所有事情都不被认可,那么孩子的独立人格就会受挫,无法健康地成长。

睿智的父母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在倾听的基础上理解孩子的需求,正确表达对孩子的期望,营造一个温和而民主的环境,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成长。

孩子老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不自然(孩子在家如脱兔)(8)

其次,在孩子表现出害羞的时候,积极引导而非粗暴干预。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适度的害羞是正常的,即便是成人,在进入陌生环境,见到陌生人,也会不自觉地减少说话频率,产生不适感。这是因为我们从自己的舒适区走了出来,面对更多的压力,安全感受到了冲击。

当孩子在见到陌生人,表现出不敢说话、怯怯不安时,不少父母出于面子都会催促孩子问好,甚至把孩子推到陌生人面前,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指令说话,直到孩子做出令自己满意的反应。

如果孩子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这类父母还会对孩子进行言语攻击,比如“你不懂礼貌下次不带你出来玩了”,或是身体暴力,如用手拍打孩子导致孩子哭泣,让场面更尴尬等。

睿智的父母应该充分理解孩子的这种害羞心理,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具体怎么做呢?

我们需要蹲下来,和孩子共情,问孩子“是不是见到新朋友不好意思,需不需要爸爸妈妈帮他介绍一下”等等,通过这种平等而温和的态度交流,让孩子放松下来,再引导他融入陌生环境。

孩子老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不自然(孩子在家如脱兔)(9)

再次,采取角色扮演方式,让孩子提前认知并适应将要面对的环境。

我有一个闺蜜的做法很好,她平时会在孩子即将接触到新事物之前,和孩子做角色扮演的亲子游戏。

比如,她要带孩子去医院打预防针,在去之前好几天,她就会引导孩子和她一起玩医生和病人的角色扮演游戏,在和孩子互相体验做医生和做病人的角色过程中,模拟打针场景,这样一来,孩子去到医院打针时就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这种方法很值得借鉴,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对将要接触的事情有一个准备心理,从而减低了心理的恐惧,更好地面对。

父母平时带孩子去别人家做客或出去玩,都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会遇到的突发问题,让孩子预演他与小朋友之间的互动,如何互相帮助,如何礼貌待人等等,这些模拟影像会存储到孩子的大脑中,让孩子能够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更快调取记忆,采取行动。

孩子老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不自然(孩子在家如脱兔)(10)

最后,给孩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孩子树立榜样。

许多父母自己宅得不行,见到陌生人也会沉默寡言,却总要求孩子在外面能够落落大方,给自己争面子。这当然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与人接触、待人接物的能力,并不像知识一样,能够从书本中获取。

父母需要主动带孩子到户外去,去接触大自然,取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见得多了,处理类似事件多了,孩子的胆子自然就大了。

蒙台梭利曾经说过一句话,儿童是成人的老师。

我深有同感,我们在意识到孩子出现社交问题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在认识自己的问题,学会正确处理孩子“害羞”心理的方法,引导孩子走出社交困境,和孩子一同成长。

孩子老是在外人面前表现得不自然(孩子在家如脱兔)(11)

我是一个爱读书、爱生活的职场妈妈,希望能用文字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西达雅,共同探讨育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