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海陵岛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天之涯海之角---苔菉海洋小镇建设)

苔菉位于县境东北黄岐半岛末端,镇驻地苔菉,海拔30米,距县69公里。东北部为北茭海峡,连接罗源湾可门口和三都澳,是闽浙海上主要航道;东南与马祖列岛仅隔4.96海里。镇为连江最前沿,半岛丘陵直逼海滨,耕地仅2662亩,多种甘薯,居民以渔业为主,定置作业历史悠久,盛产大黄鱼、带鱼、鳗鱼、毛虾等,尤以干制虾皮、丁香和腌制咸鱼、虾酱闻名遐迩。

苔菉镇地处连江县黄岐半岛最末端,三面濒临东海,陆地面积7.7平方公里,与马祖列岛仅隔4.96公里,是一个以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水产品贸易以及水产品加工四大产业为支柱的纯渔业重镇。镇区内港湾众多,有沃口13个,大小岛屿7个,共有大小渔船800多艘。辖8个行政村,人口2.7万,其中4个村跨入亿元村行列,是首批省级“明星乡镇”、“省渔业十强镇”、“省渔区综合改革试验区”。2006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5.9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09亿元,农业产值14.8亿元,财政收入442.32万元该镇为连江最前沿,半岛丘陵直逼海滨,耕地仅2662亩,多种甘薯,居民以渔业为主,定置作业历史悠久,盛产大黄鱼、带鱼、鳗鱼、毛虾等,尤以干制虾皮、丁香和腌制咸鱼、虾酱闻名遐迩。

连江县的黄岐半岛,就像一只触角伸向东海,触角的末端则是苔菉镇北茭鼻,因苔菉镇是位于福州陆域板块最东端,为此素有福州的“天涯海角”之称。与海南的“天涯海角”相比,其景一点也不逊色。波涛起伏,海阔天空,构成了“天之涯、海之角”的景观。

连江具有丰富的海洋生态旅游资源,拥有天然港湾共有47处以及独特的海蚀地貌景观和沙滩、滩涂资源,其中“三湾三口”(罗源湾、定海湾、黄岐湾)、三口(可门口、闽江口、敖江口)最为著名﹔连江距今1700多年的历史,历代流传下众多海洋遗迹遗址﹔黄岐镇是祖国大陆地区距离马祖最近的地方,最近处仅8公里,对台旅游拥有独特的优势条件。

“连江县是全国闻名的海洋大县,滨海旅游资源异彩纷呈、交相辉映,是福建省重要的滨海旅游大县。

位置非常有利,不仅有造省会城市福州的便利,也是闽江口出海处,生产力非常丰富,适宜于海洋牧场的建设。最外边受台湾海峡流系影响,水体清澈。

(一)中心渔港建设工程

阳江市海陵岛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天之涯海之角---苔菉海洋小镇建设)(1)

拟建的福建省连江县苔菉中心渔港位于连江县黄岐半岛北侧,苔菉镇琇垹村沿岸海域,设计鱼货卸港量8.14万吨,属《福建省沿海渔港布局与建设规划(2009—2018)》中规划建设的中心渔港之一。该中心渔港的建设是福建省海洋防灾减灾“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项目建成之后,对增强地方渔业发展后劲、促进水产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快海洋开发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远洋渔业服务平台,近海资源养护和管理平台,“渔人码头”为中心的海洋资源消费平台。海洋功能食品发展平台。

阳江市海陵岛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天之涯海之角---苔菉海洋小镇建设)(2)

阳江市海陵岛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天之涯海之角---苔菉海洋小镇建设)(3)

(二)海钓为中心的海洋休闲产业

结合无人岛开发,配合进行海钓的活动,投入少,回报率高。

阳江市海陵岛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天之涯海之角---苔菉海洋小镇建设)(4)

以这些小型库湾,形成海洋休闲基地,作为游艇及群众性渔业休闲的重要场所。要发展集体经济的作用,形成社区为中心的“陆海统筹”的方式发展海洋休闲产业。

阳江市海陵岛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天之涯海之角---苔菉海洋小镇建设)(5)

阳江市海陵岛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天之涯海之角---苔菉海洋小镇建设)(6)

海钓的形式多样,不仅是岸边,不仅是礁石区,增养殖区也可以。这就大大拓展的海钓的空间和时间。

阳江市海陵岛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天之涯海之角---苔菉海洋小镇建设)(7)

(三)开展相关海洋文化事业的发展:

阳江市海陵岛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天之涯海之角---苔菉海洋小镇建设)(8)

阳江市海陵岛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天之涯海之角---苔菉海洋小镇建设)(9)

大力定扬以海洋为中心的海洋文化活动,发掘现有的文化资源,形成海洋特色的科普教育(博物馆),观光,文化展览等等。这是真正的软实力,也是吸引城市人数的重要因素。

福建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福建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第一次大贡献,突出表现在“海洋文化与南岛语族”的影响力。距今5000年左右,南岛语族的祖先在离开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以后,开始了漫长的南移,在到达的每一个岛屿上扎根之后,又有更多的人继续利用独木舟航行。直到距今1000年左后,南岛语族的后代才完成了这一横跨太平洋的海上移民壮举。

南岛语族的后人与各个岛屿上的原住民文化进行碰撞和融合,彼此改变了自身的文化。迄今,南岛语系是目前最大的一个语系,人口约有2.7亿人。比如,闽方言包括闽南语、福州话等语言,脚都叫“ka”,南岛语系的1000多种语言里,大部分有关腿或脚的词,都叫“ka”。

近几十年来,福建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福建沿海,进行了多次的合作挖掘,从霞浦、平潭岛、昙石山、晋江、东山都发现南岛语族考古现场。平潭壳丘头遗址发现了目前最早的有段石锛,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壳丘头,就是南岛语族最早离开原乡的起点。

阳江市海陵岛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天之涯海之角---苔菉海洋小镇建设)(10)

马照南说,从壳丘头文化、昙石山文化,到2200年之前的闽越国文化,到连江独木舟、蛋民、妈祖文化、海丝、郑和下西洋等,福建海洋文化,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对中华文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亮岛就是其中之一。它位于妈祖列岛北竿岛和南竿岛之间,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

“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福建的一个考古遗址就是昙石山,昙石山的考古遗址前面就有一句话叫‘福建文明从这里开始’。而如今,在离闽江口不远的亮岛却发现了距今8000年的人类活动遗址,将东南沿海地区的人类活动现场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从5000年到8000年,它对于原来所说的5000年的古国文明史无疑是一个颠覆,提醒着我们,人类文明在中华大地的分布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人们对中华文明的定义及教育体系,需要随着考古技术的进步和考古新发现不断修正,”苏文菁认为。

阳江市海陵岛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天之涯海之角---苔菉海洋小镇建设)(11)

(四)美丽海岛建设:

海岛岸线和海岛上面的房屋要绿化,梯田化,精致化,要变成充满果树和花卉的海洋,保留老式有特色的民居,要进行重点保护。发展民宿和餐厅等事业。这是吸引外来游客的重点任务。

阳江市海陵岛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天之涯海之角---苔菉海洋小镇建设)(12)

阳江市海陵岛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天之涯海之角---苔菉海洋小镇建设)(13)

阳江市海陵岛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天之涯海之角---苔菉海洋小镇建设)(14)

“十二五”期间,福州将重点打造“沿江、滨海、依山、戏水”四大都市休闲农业聚集带。记者近日从福州市政府办公厅获悉,由福州市农业局和福州市旅游局牵头制定的《加快发展福州市休闲农业产业意见》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

阳江市海陵岛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天之涯海之角---苔菉海洋小镇建设)(15)

大力发展适合沿海的植物,高大的剑麻,紫檀,等,也发展映山红,紫滕,紫荊花等彩色植物。 形成随四季变化的海岛。

阳江市海陵岛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天之涯海之角---苔菉海洋小镇建设)(16)

(五)海洋牧场或海洋公园建设:

大规模人工鱼礁成本过高,完全可以采取简单的钢管礁加旧船和山上的石头,只要达到保护该区的海洋生物资源即可,一样可以实现大规模的牧场养护。

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上,有一座浮动“牧场”,远可登山望海,近可体会渔家生活。这座用海面积达到3万亩、全国最大的海上牧场拟于7月在连江苔菉镇东洛岛附近海域动工。

“海上牧场可抗18级台风,首期用海面积1万亩,届时供3万人就业,同时可有效减少传统渔业生产中的水污染问题。”25日上午,该项目承建方海上浮动岛(福建)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许先生介绍,7月最先动工的是一期工程总长3000米的半潜式多功能防波堤,建成后它可抵御东洛岛海域内最大海浪,保护牧场安全。三期工程将在动工三年后全部建成。

许先生介绍,一期工程将建设新式网箱20万个,与传统网箱只有5年使用年限相比,该网箱可使用30年,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市场提供鲍鱼33050吨(产值264400万元)、石斑鱼18000吨(产值108000万元),合计年产值将达372400万元人民币,可解决3万人的就业,同时为罗源湾退养后寻找新的外海化、深海化养殖转移。

阳江市海陵岛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天之涯海之角---苔菉海洋小镇建设)(17)

阳江市海陵岛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天之涯海之角---苔菉海洋小镇建设)(18)

渔业资源衰退,已是沿海渔民之痛。随着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和海洋捕捞过度扩张,原本渔业资源富饶的近海渔场,濒临“荒漠化”的边缘。

近年来,海洋牧场不断花大力气投入和建设。据调查发现,部分牧场区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各环节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乌贼、石斑鱼、条石鲷等产量均有回升。人工鱼礁投放三年后,研究人员调查发现,牧场区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各环节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与未建设海洋牧场前比较,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增加66.78%,拖网和流刺网捕获游泳动物多样性指数分别提高了16.55%和28.65%。

此外,牧场潜水调查显示,人工栖息地改善明显,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种类丰富,投礁区天然柳珊瑚上附着大量乌贼卵。海洋牧场建设后,乌贼、石斑鱼、条石鲷等产量均有回升。

阳江市海陵岛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天之涯海之角---苔菉海洋小镇建设)(19)

发挥以鲍鱼产业为中心的海水培殖渔业(海洋牧场),兼有其它藻类,海参,贻贝等产业。 形成育苗产业,增养殖产业,海洋资源养护科技。

阳江市海陵岛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天之涯海之角---苔菉海洋小镇建设)(20)

记者昨日从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7月,连江东洛岛以西海域将建3万亩“海上牧场”,打造育苗、养殖、水产品加工、渔业销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模块式商业运营渔村,将罗源湾打造成福州海湾游艇旅游文化后花园。

海上牧场(连江)养殖综合示范基地项目共分为3期建设,预计7月份开始动工,工期为3年。“海上牧场”项目首期用海面积为1万亩,总投资8亿元人民币,建造半潜式多功能防波堤3000米、钢筋砼新式网箱20万个,项目集育苗、养殖、水产品加工、渔业集市、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海洋综合体。一期项目建成每年可向市场提供鲍鱼33050吨(产值264400万元)、石斑鱼18000吨(产值108000万元),合计年产值将达372400万元人民币,可解决3万人的就业,同时为罗源湾退养后寻找新的外海化、深海化养殖转移。

阳江市海陵岛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天之涯海之角---苔菉海洋小镇建设)(21)

阳江市海陵岛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天之涯海之角---苔菉海洋小镇建设)(2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