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

前几天,沈梦辰在《口红王子》上的片段上了热搜。

彭昱畅毕雯珺几个大男生,协力为沈梦辰化“初恋”妆。

结果,直接把她画成了美猴王——

火眼金睛。

而沈梦辰作为嘉宾,表现比节目里的常驻还出挑。

不仅面部表现力惊人,还金句频出。

吐槽这个5毛钱的发光卧蚕,她说:过于地告诉大家我有卧蚕这个事情。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1)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2)

要她选出本集的口红王子,她说,那就秦奋吧。为什么?

因为他是今天唯一没参与化妆的人。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3)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4)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5)

沈梦辰这个片段老实说飘飘看了不下5次,看一次笑一次。

沈梦辰的搞笑能力,在国内主持人里,其实属于中上等。

《演员请就位》里,她的反应能力,让赵薇都称赞。

赵薇给了个表演训练,提一个问题,必须要用数字回答,沈梦辰立马抛梗。

你昨晚去哪里了?

酒吧(九八)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6)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7)

这是她的长板,但偏偏,她作为本职的主持能力,就是平平。

一个主持人的基本专业素养是什么?

吐字发音、语言表达、应急能力、把控能力,圆场能力等。

而沈梦辰,普通话被吐槽了好几年。

圆场能力,多次被吐槽“一句话得罪一群人”,可以看出,她分寸感不佳。

《声临其境》上,马思纯的代号是“大白鹅”,露出剪影让大家猜。

沈梦辰脱口而出:是蒋欣!

为什么?因为她老说自己胖。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8)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9)

一句话抨击了两个女星的身材。

综合来看,沈梦辰作为一个主持人,其实是难以上台面的。

她最适合的,是《火星情报局》那种综艺,作为一个谐星嘉宾,发挥自己的搞笑功力就行。

但,她依然不会缺机会。

这是近几年主持人圈子竞争渐缓,市场冷淡下,硕果仅存的主持人也纷纷离行转型的原因。

今儿就来聊聊,主持人“明星化”后,是否依然发光发热——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10)

主持人转型,第一个路子,演戏。

国内的娱乐市场,但凡本职业务能力不行的,都可以试着往影视行业塞。

国内国民度比较高的卫视主持人,基本都试水了影视行业。

朱丹早就开始演戏了,还算是主持人里演技比较稳定的一个。

吴昕,新作品《爱上北斗星男友》被赞演技不错,还被夸上了热搜。

但,在飘飘看,这是多亏了上一部《深夜食堂》,演得够糟。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11)

上演技综艺,是近几年主持人开辟演艺事业的另一思路。

戏里不够好,但靠临场发挥,可能就占优势。

于是,沈梦辰上了《演员请就位》,获得一众导师的盛赞。

张大大、谢娜都去了《我就是演员》当助演。

反响也都不错,尤其是谢娜的那一场《芳华》,居然还演得像模像样,被夸“易感”。(容易感动,容易感受)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12)

说真的,比她在都市剧和喜剧片里“演什么都在演坡姐”的浮夸演技,好看多了。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13)

对于主持人们来说,上演技综艺其实比直接演戏的思路讨巧得多。

虽然没得NG,但剧目短,还都是前人演绎过的片段,理解上不容易出错。

只要愿意花心思,找好的表演老师磨,是可以呈现出不错的效果。

对于想借此吸引片约,打开演艺事业的主持人们,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那,反过来看主持人演员们演真正的影视剧,是什么样子呢?

坦白说,无论演得合格的,还是演垮了的,都有个通病:没滋没味。

拿朱丹的《金牌律师》来说。

首先必须承认周一围公开diss老婆的演戏不叫演戏,这种从根本上“看不起”的诛心论,令人不齿。

但,从这部夫妻档都市剧,其实可以清楚地看到主持人演员和演员之间,演技的壁垒——

情绪的饱满度,以及作反应的层次。

朱丹饰演的朱言,设定是一个单亲妈妈律师,强大冷静、有点拜金。

从外在气质上来说,律师和主持人的职业气质比较相近:得体理性、能说会道、语言节奏好,有控场力。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朱丹说,如果一起演律师,周一围演不过她。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14)

外在气质上,朱丹的确比周一围更接近律师。

但,在诠释情绪上,朱丹和周一围有壁。

朱言这个人物比较密不透风,她唯一的弱点,就是“单亲妈妈”这一身份。

所以,只要触及相关的问题,就是她流露出人味的节点。

比如,她安慰完一个和她相同遭遇的单亲母亲,母子离开,小孩子回眸对她笑。

她先是报之以笑容,再回过头来,想起自己的遭遇,陷入自己的情绪里。

朱丹的流露,处理没出错,但也没出彩。

有趣的是,观察全剧,只要触及朱言“单亲妈妈”这一人物弱点,她进一步酝酿情感的空间,就会立马被周一围的角色打断。

上面那个情节,朱言还没悲伤完,周一围后脚就走来挑衅她,她又被迫回到那个强大冷静的律师壳子里。

还有一个情节,是周一围喝醉,挖苦她的单亲身份:我哪有您厉害?您是亲自带着孩子离的婚。

朱言一巴掌呼过去,还没来得及展现愤怒羞耻受伤等复杂情绪,就被周一围弯腰一吐,抽出了情绪。

这种打断,其实也是对朱丹演技的一种保护。

把情绪继续延续下去,朱丹可能也给不出更深层次的情绪。

因为朱丹在这部剧里的演技,还停留在“作反应”上。

什么意思?就是对同类的情况,做相同的喜怒哀乐反应,这是一种对情感理解不细致的表现。

剧里有个镜头,是朱言先看到自己当事人丈夫的小三,再看到小三的男友,周一围。

看到这两个人的反应,剧组直接用了同一个镜头。

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效果。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15)

看到小三

看到周一围

都是玩味的表情。毫无差别,连递进都没有。

这个相同的镜头,说明了一个问题。

面对迎面走过来两个不同的人,朱丹给不出两种反应。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16)

可以说,现在大部分主持人的演技水平,尚且停留在都市轻喜剧的水平上。

可以理解比较日常化的场景,诠释比较大众的喜怒哀乐。

但,遇到比较复杂的情况,就会顾此失彼,无法给出逻辑自洽的反应。

这种情况在经验比较单薄的演员身上也会出现,比如祝绪丹演的林月如。

未婚夫李逍遥吃了解忧草,痛得像女生来姨妈一样满场捶地,她只问一句“臭蛋,你怎么了?”,就坐在炕头上和赵灵儿继续唠嗑。

这……性转的话不就是个渣男么?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17)

眼里只有剧本上那一亩三分地的白纸黑字。

没明确写出的情绪,就完全挖掘不到。

相比,经验比较丰富的演员,就懂得给出“任务之外的反应”。

比如上面提到的周一围。

法庭上,周一围得知自己好友的外遇,正是自己女朋友。

法庭外,周一围质问好友。他没有大声嚷嚷,而是咬着牙根、尽量抑制喘息。

感性上的愤怒、理性上的克制、面对未知的无力,以及考虑到环境安静,不敢大声询问的羞耻心。

全考虑到了。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18)

主持人明星化的第二个路子,综艺。

对于主持人来说,综艺比电视剧对口,然而,综艺界也不是那么好混的。

首先,主持人不一定都有趣,但有趣的非主持艺人实在太多了。

比如大张伟、彭昱畅、黄子韬……都是不用MC带动都能自造梗的天生综艺咖。

尤其是大张伟,一开口就吐一个梗。在《嗨唱转起来》里基本长在了罗志祥的笑点上。

比什么心

比个蒜给他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19)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20)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21)

相比之下,很多主持人上综艺表现反而平庸乃至尴尬。

《女儿们的男朋友》里,MC是辩手陈铭,搞笑担当是范丞丞和嘉宾秦沛。

而张大大作为一个主持人,在观察团里却是最没存在感的。

那如果主持人不做综艺嘉宾,直接转型成综艺MC呢?

也不是所有主持人都能胜任。

飘飘曾分析过汪涵和何炅的区别——

都是主持功底过硬,可以撑起正式晚会台面的主持人。

但何炅做得了综艺MC,汪涵则不。

因为何炅是让所有人有话说,有兴致说,而汪涵则是让所有人都在他的节奏里。

随时随地掉书袋,连吃火锅都要科普一下码头文化,饿急了的其他嘉宾也只有点头的份。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22)

出口成章是一个专业主持人的基本功之一,但放在真人秀里,就比较违和了。

而随着综艺由《快乐大本营》那种全靠主持团带动的节目形式,到如今真人秀节目成为综艺主流,MC反而成了最不亮眼的那一个。

主持人门槛降低,跨界主持越来越多。

有些观众缘比较好的MC,甚至比专业主持人的节目效果还要好。

像《创造101》里的黄子韬。

如今主持人的生存环境,实属尴尬。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23)

主持人明星化,看似光鲜,实则无力。

似乎什么都能掺一脚,但又什么都不做精。

对于主持人来说,本还有一块自留地——

访谈节目。

过去有国民度的谈话类节目都是主持人做的,《鲁豫有约》《非常静距离》《杨澜访谈录》……

但如今,爆款,或是有口碑的访谈节目,都不是出自主持人之手。

《仅三天可见》,姜思达,辩手。

《十三邀》,许知远,文化人。

《立场》,易立竞,记者。

为什么?

因为随着社会对人性和伦理理解的进步,观众想要看到的,再也不是两个名人对坐着,笑容可掬、语言得体地把整个访问流程中规中矩地走完。

而是想看到访谈者从更多不同的视角和维度,去解读嘉宾。

姜思达是体验式、沉浸式视角。

何谓体验式?

不是单纯地吃吃饭喝喝酒,而是和嘉宾形影不离地相处三天,参与对方的工作和私生活。

面对相处中的不适和矛盾,他采取的不是回避,而是审视这种不舒适。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24)

以及易立竞的,冷眼旁观的局外人视角。

在自我定位和实际情况上,周笔畅对自己的认知明显是有偏差的。

易立竞不怕一针见血地质问她——

你刚才说你不喜欢名利场

但你身在名利场

而你还是受益者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25)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26)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27)

这种理性质疑的视角,不仅能拓宽观众的认知,还能帮助嘉宾进一步认识自我。

郝蕾这样评价易立竞的访谈能力——

她能看见你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28)

许知远的高度主观式、对立式视角。

他的访谈,从一开始预设了,是“带偏见的”——

即带有高度个人色彩,不刻意作理中客姿态的视角。

访谈李诞时,许知远对李诞的语言方式感到不舒服,甚至不满。

他干脆让场子直接冷了,反而是李诞主动来圆场,吐槽许知远的沉默。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29)

而他在李诞圆场之后,反倒开口来diss李诞的语言习惯,说他“自以为是种戏谑”。

我可能不喜欢这种谈话方式

因为戏谑是反谈话的

对我来说 像这种消解

会使谈话越来越窄

最后就没什么意义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30)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31)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32)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33)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34)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35)

按照传统访谈节目的思维,让嘉宾来救场,这访谈者无疑是任性而失败的。

但随即,李诞接着反怼许知远的“戏谑无意义论”。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36)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37)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38)

你看,许知远的任性和失败,反而推进了节目内容的层次,深化了观众对李诞这一人物的理解——

这是一次意义构建者和意义解构者之间价值观的碰撞。

而传统的,由主持人主持的访谈节目,往往提供不了这种碰撞的火花。

因为传统的访谈思维,恰恰是在回避磕磕碰碰。

要保证气氛融洽、嘉宾舒适、节奏和谐、过程流畅。

很少谈到敏感话题和争议性话题,如果有,还要事先打好招呼——

问一个比较犀利的问题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39)

主持人幕后的一幕(主持人这行都被逼成戏精了)(40)

传统的访谈,是加强镜头感,而如今的爆款访谈,恰恰是在瓦解镜头感。

现如今,整个行业都处在一种需要转型、但大部分人还没察觉精准方向的状态。

明星越来越无趣,言谈越来做乏味,没有犀利加敏感的主持人引导,一场采访就寡淡如水,根本不是观众想看的;

主持人呢?

大部分都以为是自己还不够搞笑,观众只想看搞笑轻松的方向。

从而卖力抛梗,忽略深层修养。

而实际上,真正大爆的,恰是发觉并及时拿捏住观众真正想看的那一少部分人——

拥有一定社会学素养、人性观察能力、懂得剖析自我和他人的习惯和洞见。

这种特质,本身就非习惯掩盖、打哈哈、“圆”过去的主持人轻易能所有。

当舞台变少,职业门槛降低,每块自留地都被其他领域者攻占,李湘都开始搞起了直播。

但水准,也就是不上不下,混口饭吃。

圆场太多,把自己也包得浑圆不透风的主持人,比比皆是。

比起换个地方,继续做万金油,如何做到台上“圆场”,台下“打破”——

或许才是他们当即要修的功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