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民俗文化(浙南正一道科仪音乐)

#温州民俗#

苍南民俗文化(浙南正一道科仪音乐)(1)

苍南民俗文化(浙南正一道科仪音乐)(2)

苍南民俗文化(浙南正一道科仪音乐)(3)

❉演唱语言:闽南语

  • ❉历史沿革

浙南道教历史悠久,传说东晋咸和年间(326-334),著名道士葛洪就修炼于平阳东山。唐时盛行,宋时传播迅速,出现了道教世家林仁药(林倪),设道荪湖,自称“水南先生”,直至其第十八代孙林仕贞。元成宗大德八年,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被授为“正一教主”,总领三山符箓。明朝统治者对正一派十分重视,苍平两县道教基本上成为正一派天下。

清明两代全真派虽然兴起,但正一派仍被信众所尊崇。解放后至“文革”期间,反对宗教迷信、“破四旧,立四新”,正一派曾一度销声匿迹。改革开放后,正一道逐渐恢复。浙南正一道科仪音乐流传于温州讲闽语地区——苍南、平阳、洞头和台州的玉环县讲闽语地方。重点分布于苍南的西南与平阳的西北的山区和半山区,如苍南县的马站、矾山、桥墩、灵溪、藻溪以及金乡、钱库部分闽语系属地和平阳的腾蛟、山门、水头、麻布等部分闽语系乡镇。两县人口逾200万,信佛、道教的占95%以上,祈福禳灾大多请正一道士立坛设醮。正一派科仪音乐含延生和拔亡两大类。延生类有:五斗醮、发财醮、保安醮等;拔亡类有:超度、超阴、超宗、血湖、普度等。

  • ❉表演形式及特点

正一派科仪音乐涵各派科仪音乐之大成,文武兼备,唱腔曲牌(正一正韵)丰富,地域性明显,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a,表演手法多样性:集做、唱、念、打,诗、词、歌、赋、经、忏于一体。

b,表演形式多样性:独唱、合唱、唱中有诵、配乐朗诵;独舞、群舞;吟、诵赞、叹、逗等交替运用。

起鼓:用于延生与拔亡两种,延生起鼓与拔亡起鼓稍有不同。起鼓,先起小鼓,向天德方请神,再起大鼓。

  • ❉表演形式及特点

延生:高功登坛以纸钱焚于鼓上除氛解秽,然后在鼓面上书“五雷讳”,高功立丁字步,鼓打三下,意为补明三台之意,然后雷鼓三通,走界、启师鼓同于《浙南民间民俗音乐选编》182页(起鼓),结束。

宣经:用于延生与拔亡两种,诵经又称“步虚声”。延生经文常用的有:玉皇经、三官经、北斗经、五斗金章经等。拔度常用经文有:救苦经,度人经(三品),十回度人经,血湖经(女人产亡)。高功一位,或三位着青衣。出场唱同《浙南民间民俗音乐选编》191页(请经讚),至195页。高功宣经,乐师吹奏,吹奏曲牌内容按文武而定。高功宣经完,唱《浙南民间民俗音乐选编》196页(领经偈),再唱《浙南民间民俗音乐选编》196页至198页(无上讚),结束。

颁赦:用于拔亡醮,通常在于进正表前,颁赦意为玉帝赦书告于丰都山符赦亡灵,脱离幽境,上升天堂之意。道众三位或五位,出台开场同《浙南民间民俗音乐选编》264页(頒赦),行到(请赦)《浙南民间民俗音乐选编》266页,出功曹“太极阴阳”至《浙南民间民俗音乐选编》267页完,都功再上场三奏,三奏是把情意奏于玉帝请求赦除亡灵前生之罪。《浙南民间民俗音乐选编》268页,(玉勅金书)至《浙南民间民俗音乐选编》273页(上)三奏完,玉帝降赦,焚化,唱《浙南民间民俗音乐选编》273、274页,唱偈结束。

拔度起鼓开始同于延生,高功立八字步,鼓打三下,意为同上,接着打鼓“水波浪”喻超度先灵于爱河苦海之意。后同延生与《浙南民间民俗音乐选编》182页同,息鼓则是以“大出台”鼓点结束。

发奏:用于延生与拔亡两种,召五方符官使者,捧奏、申、状,赍传于各神圣之前。发奏又名发遣,延生醮与拔度中常用的仪式,两者略有出入。发遣又分为五种发奏,分别有:灵宝遣、清微遣、神霄遣、五雷遣、玉元遣,其中灵宝遣是常用于延拔道场,但行科不同,清微遣用于拔度三天或三天以上的常见。高功一位道众四位。出场唱同《浙南民间民俗音乐选编》184页,科行至勅水众唱《浙南民间民俗音乐选编》185

页灵宝符命普告九天(洞中讚,可以反复)科行至《浙南民间民俗音乐选编》186页(常清常净天尊)最后科行至送符使《浙南民间民俗音乐选编》189页,道众对唱:《浙南民间民俗音乐选编》189页,(一切信礼)结束。

进表:用于延生与拔亡醮事中。延生进表与拔度进表除了正一道家“内秘”不同外,其它在行科过程中基本相同。道众三位或五位出场行至表台上《浙南民间民俗音乐选编》247页(进表),科行至“运六戊”道众诵《浙南民间民俗音乐选编》248页,(祖师诰)即“黄蜂出硐”此韵可反复唱,运六戊完都功超《浙南民间民俗音乐选编》251页(三天大法天师),至后面唱偈。偈曲同于请经。

  • ❉代表曲目

苍南民俗文化(浙南正一道科仪音乐)(4)

苍南民俗文化(浙南正一道科仪音乐)(5)

苍南民俗文化(浙南正一道科仪音乐)(6)

苍南民俗文化(浙南正一道科仪音乐)(7)

苍南民俗文化(浙南正一道科仪音乐)(8)

苍南民俗文化(浙南正一道科仪音乐)(9)

《小过场》、《万年欢》、《哭皇天》、《太极阴阳》、《黄蜂出硐》、《黄岩九腔》。谱例选自原县文化馆副馆长薛成火主编的《浙南民间民俗音乐选编》一书。

❉代表曲目

❉传承状况

新中国成立以后,道教活动逐渐减少,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几近绝迹。道士还俗,宫观被毁。1979年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新得到贯彻落实,道教恢复活动,修旧观,建新宫,诵经拜忏,日渐频繁,灵溪正一道入教人员迅猛增多。尤其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道教文化活动空前活跃,拜师授道者络绎不绝,道场音乐得以传承。

❉传承谱系:

代序 姓名 法名 神职 代序 姓名 法名 神职

第一代 梁安泉 佚 佚 第七代 梁式盈 显名 光禄大夫

第二代 梁秀岳 佚 中政大夫 第八代 梁丕豁 秉昌 奉志大夫

第三代 梁斌元 佚 中智大夫 第九代 梁衍炬 玉辉 奉宪大夫

第四代 梁邦超 佚 中宪大夫 第十代 梁松鹤 鸣皋 中顺大夫

第五代 梁钟桂 子清 中正大夫 十一代 梁月生 光三 三洞五雷

第六代 梁毓琼 玄真 光禄大夫 十二代 梁小鹏 宏举 中正大夫

❉相关活动

本地信仰道教的人祈福禳灾活动,大多会请正一道士进行设坛打醮。延生类有过关、祈安、五斗、保安醮、谢恩醮、祈嗣、谢土等。拔亡类有开火光、普度、完谱超宗等。在宫庙寺宇进行活动的,如六月二十四雷祖庆诞、五月十八杨府爷庆诞、七月二十五齐天大圣庆诞、十月十八五显大帝庆诞、七月初七马仙娘娘庆诞、六月初八林泗大帝庆诞及普度道场等。现在一些道场活动,有的信徒家中进行。

❉相关资料

 摄影:唐升溪

#民俗#资料来源温州市文化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