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花鸟画欣赏(徐渭齐白石溥儒)

风筝(纸鸢)

风筝是我国东周春秋时期发明的,最早是用竹子和绢帛等制作,早期南方称“鹞”,北方称“鸢”,到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后,才开始用纸和竹子做风筝,又称为“纸鸢”,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以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故称为“风筝”。马可·波罗把风筝从中国带到欧洲,才开始在世界传播,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风筝也是我国的国粹。自古以来,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民众就开始在风和日丽,清风徐徐的天气户外、野地、缓坡等放风筝,这一幕幕也让不同时期的画家敏锐的捕捉到了,留下很多精致的画卷,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赏析大师和画家们笔下的风筝图。

徐渭的风筝画一幅赏析

徐渭是明末清初大师,他的性格注定了他命运多舛,一生总感觉自己怀才不遇,于是在他的画里无处不深藏着对世俗的悲愤之情,同时也正是这种情感却又创造出总多水墨名画。

徐渭也是爱风筝特别是晚年孤寂的时候爱画风筝。据统计他写过接近25首《风鸢图诗》,“每一图必随景悲歌一首”。

徐渭花鸟画欣赏(徐渭齐白石溥儒)(1)

有一首是“柳条搓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看见漫天飞舞的风筝,已是垂暮之年的徐渭想到了他的少年时光,那个当时欢喜着放纸鸢的儿童经过现实洗礼,如今已是历经沧桑的老人。这一系列题画诗的画面,都不是纤细精工的工笔作品,反倒是重神韵和情趣的写意。充满了智慧和主观色彩,开启了明朝晚期的“独抒性灵”的诗画风。

《风筝图》中,5个婴童一起在户外放风筝,其中一人手舞足蹈,兴奋莫名,一人左手那线轴,右手提着风筝线,煞有介事一堏一提,其余三人真观察天上飘起的风筝若有所思,近处山石、树木点皴自然,放纵又不失其形,大师笔法高超之处溢于言表。


溥儒风筝画两幅赏析

溥儒全名爱新觉罗·溥儒,是清皇室后裔,恭清王孙子,不仅是一名大师,同时也是非常爱国的,溥仪在“满洲国”称“伪皇帝”时他曾公开写了《臣篇》的文章,痛斥溥仪“九庙不立,宗社不续,祭非其鬼,奉非其朔”,继而怒骂这位堂弟“作嫔异门,为鬼他族”。他的画风并没有师承门派,自小爱画画,出身皇室的他,观摹体悟大内的许多珍藏,再加上自己悟古人法书名画和书香诗文练出自己的画风。

《春风吹处纸鸢高》

徐渭花鸟画欣赏(徐渭齐白石溥儒)(2)

上图是他画的《春风吹处纸鸢高》,画面中两个孩童虽然背对观者,但是却能让人深刻感受到他们放纸鸢那种无比欢快的心情,一人左手高高上扬扯着风筝线,右手慢慢放着线轴,好似技术还不能完全驾驭纸鸢,另一人,卖力的抬头观察者,左手高高举起,犹如指点江山,纸鸢随风摆动。

《童子放鸢图》

徐渭花鸟画欣赏(徐渭齐白石溥儒)(3)

《童子放鸢图》是1935年春天,张大千与溥心畬在恭王府花园萃锦园共同创作的一件作品。(原图溥心畬题款是题写的袁枚的《春光》诗十一首,有点模糊,找遍全网就这幅最清晰,大家见谅

图中款识是大千写的“乙亥春日与萃锦园主人合作为戏,大千居士张爰画后志之。”溥儒写的:“乙亥春暮,大千居士过翠锦园,大千作人物,心畬补景,题袁子才春意诗十一首,西山逸士心畬并题。”,从这上面可以看出,这幅作品里左下角放飞纸鸢的白衣幼童是张大千绘画的,溥心畬补景并题写了袁枚春光诗十一首。这幅画采用斜对角式的布局方式,画的坡石草地上,白衣幼童手持长线放飞纸鸢,系载纸鸢的一根长线从左下角至右上角斜贯整个画面,细劲飞舞,气韵十足,充分体现出张大千深厚的笔墨功力。画面大块留白寓天空高远之意,颇得“计白当黑”之绘画技巧。

溥心畬面对张大千的神来之笔,补景之余,竟题写了袁枚的《春光》诗十一首,清新的画面配以溥心畬清劲儒雅的行书长题,既互为补充,又相得益彰,笔墨之间也流露出两位画家在艺术上的共鸣,可谓丹青妙笔,珠联璧合。画中钤朱文“大千”“心畬”“咸阳布衣”“爱画入骨髓”和白文“张爰私印”“溥儒”“一日思君十二时”诸枚印鉴。


白石老人风筝画三幅赏析

徐渭花鸟画欣赏(徐渭齐白石溥儒)(4)

白石老人画山水和人物的不多,这幅《步步升高》是齐白石不多的既有山水又有人物的作品之一,老人一如既往的用朴实的线条,勾勒出山体,线条粗壮,块面大,淡墨皴出阴阳,近景两颗小树参差而生,中景老人携幼童灰袍显沉稳,红袍显出幼童的欢快,祖孙两人开心放飞风筝。

徐渭花鸟画欣赏(徐渭齐白石溥儒)(5)

齐白石的《五童纸鸢图》,五个天真活泼的幼童构图上形成一个圆圈,每人的动作,神情都不一样近处红袍幼童左手高高上扬线轴,右手奋力举起风筝线,近处一幼童张开双臂准备迎接,不禁让我想起儿时感觉自己怎么放风筝都放不起来,只有借力同伴举飞的情景。最左边一个幼童已经将风筝放飞,正手舞足蹈享受放飞自我的感觉,上左一幼童风筝掉落正在紧张去捡起来,上右一幼童幸灾乐祸的在鼓掌,喝倒彩,整幅画精灵活现,齐白石极为生动的捕捉到了群童放风筝时的天真乐趣。飞上天空的风筝与画面下方的儿童呼应,形成疏密开合的变化,造成了孤与众的对比,白石老人童心萌生,八十岁题名“天真”。晚年住在北京四合院里的齐白石,总是沉缅于回忆的内心生活,回忆中乡村的一切变得遥远亲切,美好动人。

徐渭花鸟画欣赏(徐渭齐白石溥儒)(6)

题识:英雄名士孰先知,各有因缘在少时。今日相逢才晓得,红衣牛背雨丝丝。老舍仁弟、絜青女弟同正。壬辰夏四月,九十二岁白石老人画于京华城西铁屋。

上面这幅画,是白石老人郑重送给老舍和女弟子胡絜青夫妇的一幅牛画,创作于1952年。


李可染画风筝

徐渭花鸟画欣赏(徐渭齐白石溥儒)(7)

《杨柳青放风筝》是可染先生1960年所画,现被北京画院收藏。画面中憨厚的老牛,正在闲庭信步前行,乖巧稚嫩的牧童,以及那只简朴的风筝,是画面上仅有的实物,其余全部留白给人无垠的想象空间。画中却还隐藏着一个很重要的主体对象,那就是春风。春风的表现很巧妙,那就是牧童手中的这根线将风向和风力巧妙地表现出来。可染先生希望画中这只风筝能带走过去一年的一切烦忧,迎着春风.奔向未来。

另外,从造型上看,牧童鼓起的腮帮子、短小的四肢、赤着的小脚丫,以及朴素的衣裤草帽都是典型的农家小男孩的特征,画家又通过他紧拽着风筝线的右手,前俯的上身和伸长的脖颈,及屈紧的双腿,简练而准确地表现出牧童顽皮专注的神情,透露出孩子的质朴与童贞。这些体现出了可染先生对生活用心的观察和未泯的童心。


吴光宇画作一幅赏析

吴光宇,浙江绍兴人。1926年求学于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徐燕荪的弟子,兄长是吴镜汀,也是近现代响当当的大师。传承宋元工笔画法,以工笔重彩见长。

徐渭花鸟画欣赏(徐渭齐白石溥儒)(8)

婴戏纸鸢图中两个幼童的发髻、发式、衣裙、飘带等都是先白描勾勒。笔法顺畅,用笔精湛、细腻、潇洒、流畅,色彩典雅、清新,神态、衣冠等准确、严谨。这幅画中,场面设计概括性强,抓取的瞬间凝练、集中,能充分的表现故事的精华,人物的气度、神韵也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范汝愚《童戏图》

范汝愚,四川内江人,川美毕业。巴蜀书画院副院长,出版有《范汝愚画集》。

徐渭花鸟画欣赏(徐渭齐白石溥儒)(9)

题的是清朝诗人高鼎的古诗《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画面描绘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丰子恺风筝画一幅赏析

徐渭花鸟画欣赏(徐渭齐白石溥儒)(10)

画面中的少年系着红领巾,笔直的站在那里,凝望着借着东风扶摇直上的风筝,而另外两个儿童,还沉浸在风筝飞上天的喜悦。整幅画透露出一种两位少年明白,自己肩负着祖国的希望,顺着新时代的东风,勇敢的扛起建设国家的责任与担当。


部分现代画家画风筝欣赏

董继新《放飞童年》

徐渭花鸟画欣赏(徐渭齐白石溥儒)(11)

《再振双翅上九天》

徐渭花鸟画欣赏(徐渭齐白石溥儒)(12)

王世伟《诗意风筝》

徐渭花鸟画欣赏(徐渭齐白石溥儒)(13)

题诗:

课后学童家不归,一人拽线几人追。

谁言滨海春来晚,二月蝴蝶天上飞。

周建明《〈浣溪沙·风筝〉诗意画》

徐渭花鸟画欣赏(徐渭齐白石溥儒)(14)

题诗:《浣溪沙·风筝》

非是平生爱逐云,遇风始得见精神,除非星月再无邻。

身系纤丝何气馁?胸无心计自天真。东西南北总由人。

徐渭花鸟画欣赏(徐渭齐白石溥儒)(15)

于清泉( 山东潍坊 )

竹骨轻衣巧作身,东风乘引岂随人。

凌云直上开宽眼,任自逍遥绝世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