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1篇(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1篇(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1)

四十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转瞬即逝,然而四十年对于安庆而言却是大观云涌、气象万千的蜕变。站在四十年的新起点上推进改革,方向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安庆改革四十年的历史沿革汇成一句:以梦为马,共筑未来。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1篇(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2)

交通蝶变·天堑变通埠

小时候家住在城南临江的“大南门”,记忆深处的安庆,长江永远波光粼粼,熙熙攘攘的渡轮、铁皮船跃然眼前,汽笛声、嬉闹声浑然交响,那时江面上没有一座桥,南北旅人过江只能坐渡船。而且江堤两岸几乎没有高一点的房子,夜晚没有灯火,只有江面上的渡轮偶尔发出微弱的光,像是黑夜中萤火虫。而随着2004年安庆长江大桥的正式通车,这一“桥头堡”就像唤醒古皖城的春风:炊烟村庄变高楼大厦,铁皮渔船变千吨巨轮,四车道的桥面来往车辆川流不息,江堤两岸繁灯夺霁华,桥下的长江河道也逐渐涨高,奔流不息融入远洋,寓意安庆自改革开放以来砥砺前行和奋发进取。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1篇(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3)

文明创建·城市焕新颜

记忆中的安庆小城古朴,一出门石板路凹凸不平、钱牌楼牌坊下摊贩拥闹、老围墙被夜市的烟火熏烤的驳杂。2015年,安庆蝉联安徽省文明城市,并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取得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资格,城区对主要干道都进行了多次拓宽、绿化、亮化和整洁化改造,消除了拥堵瓶颈,老旧街巷存在的“路不平、灯不亮、污水冒溢”问题也在“城区五化”改造工程的实施下,变得靓丽起来。我因在外地读书工作过一段时间,再次回到安庆感受迥然。出去时因为去往江南的铁路不通,坐的还是绿皮火车。回来时安庆天柱山机场都已开通了至厦门的航线,宁安高铁站也已落成。从机场坐车回安庆老城区,沿途风景让人陌生又熟悉,还是浸润百年文化的江城安庆,可似乎跟记忆中又有所不同。车来车往的菱湖路绿茵蔚然,被菱湖环绕的市民广场以全新的面貌亮相人前,设施齐全的黄梅戏艺术中心不时传来黄梅小调,湖风沁人霍朗之感油然而生。老城区改造工程,把原来的墨子巷、清节塘、后围墙等等老城区进行拆迁改造,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糅合,复古与时尚的激情碰撞,让这安庆座古城重新焕发青春生机。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改革开放四十年,唯有始终如一以改革为梦想的动力,才能激发古皖城的创造力和活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共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这正是:以梦为马,共筑未来;再出发,改革开放未有穷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