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天灾频发的时期有哪些(明朝小冰河时期)

明朝建国一共276年,在明末崇祯皇帝时期,内忧加外患彻底拖垮了这个延续了270多年的大帝国,虽然内部的腐败是明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但是那个时候天灾是压垮这个大帝国最后的稻草。自明嘉庆二十九年开始,全球的气温出现了一次明显的下降,后来称为明朝小冰河时期,而且一直持续到清朝咸丰年间,前后历时长达300多年。那时候温度下降的有多明显呢,有很多史书都有记载的。根据史料的记载,小冰河时期直接导致秦岭以南的大多数河流冬天结冰现象,我们都知道秦岭淮河以南是1月份0度等温线,一般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冬天是不会结冰的,据了解当时长江曾经出现过长达一个月的结冰现象,洞庭湖结冰厚度更是厚达一尺。这些极端的天气都发生在公元1450年至1750年之间。

明朝天灾频发的时期有哪些(明朝小冰河时期)(1)

明朝从景泰四年也就是公元1453年到明万历四八年也就是公元1620年各地均出现罕见的极端天气,农历的十月份就普降大雪,冰雪厚度达一尺许,树木都被折断了,野外有大量的鸟兽因食物匮乏而饿死。我们知道现在千年商都的广州温差是全国大城市中最小的,一年四季如春,被称为花城,广州下雪那是非常罕见的,而且更不可能下大雪。但是在明朝小冰河时期,广州的降雪频率增高,有记录可查的约为11次之多。根据当时的《南海县志》记载:广州府南海县(今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附近大雪,“林木皆冰”,两天以后,冰雪才融化。在明朝万历年间,广州府更是多地降下鹅毛大雪,从十二月初六日至初八日,大雪下了三天,当地的老人都说,这是从来没有遇见过的现象。

明朝天灾频发的时期有哪些(明朝小冰河时期)(2)

气温的骤降在地球这个生态系统中是会出现连锁反应的,极端的天气频繁出现,一年中洪水,干旱,带动蝗灾,瘟疫等全国流行开来。这些自然灾难在明末清初达到巅峰。崇祯皇帝当朝,几乎黄河流域年年有旱灾,黄河断流,水泊梁山也干涸了。这年旱灾持续时间之长,历史罕见,并且还有往长江流域蔓延的趋势。在号称鱼米之乡的长江中下在游明崇祯十二年至十五年(公元1639年至1642年)也出现了连年的旱灾。

明朝天灾频发的时期有哪些(明朝小冰河时期)(3)

崇祯皇帝

旱灾的频繁出现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瘟疫的蔓延,山西河南河北等均出现大面积的鼠疫,各地出现十室九空的现象,崇祯时期瘟疫到达巅峰。为什么干旱会导致鼠疫流行呢?主要由于干旱导致粮食绝收,人们通常处于饥饿状态,身体抵抗力下降。干旱也同样会导致老鼠饥饿,干燥高温也会致使老鼠体内滋生细菌,饥饿也会致使老鼠大量迁徙寻找食物,这样会造成鼠疫的大流行创造了条件。频繁的自然灾难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农民起义,加上原本明朝晚期内政腐败。频繁的自然灾难就是压垮这个传承270多年的大帝国以后的稻草。小冰河时期在清朝康乾盛世的时候其实还没有结束,一直到光绪年间全球气温才有了回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