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草书05(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格式篇)28——立轴1

一 什么是立轴?

24课讲到吴昌硕润格中提到的书法形制,有七种:直幅、横幅、条幅、琴条、匾额、楹联、扇面、册页。"直幅、横幅"他算一种,无非是纸张直放或横放。条幅是整幅的直向对开,琴条更窄一点。这些都是在说纸张,纸的大小不同而名称各异。

至于匾额和楹联,和建筑物有关。大堂上面挂的堂匾,左右楹柱上是楹联。吴昌硕润格中匾额包括堂匾和斋匾,楹联也包括家中等普通场合挂的对联、春联等等。

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草书05(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1)

还有扇面、册页,这是日常用品,这两种跟装裱有关,是多层纸装裱而成的,或者说,扇面、册页,是装裱后的名称。还有一些吴昌硕润格中没有讲到,而我们经常听到的名称,如立轴、手卷、屏条等等,又是怎么回事呢?

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草书05(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2)

这些名称,都跟装裱有关,装裱本身不属于书法,但书法创作却要懂一点装裱。

立轴

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草书05(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3)

那么,直幅、横幅、条幅等装裱后叫什么呢?在装裱这里,有些专业的术语,像图示经过装裱的直幅作品,称之为立轴。立轴的意思,一是下面的横轴左右两头都有轴头,立轴下上有两条杆,上面叫天杆,下面横轴是地杆。二是立轴独立悬挂,不成组,符合这两点就是立轴。有些裱件没有轴头,那就不是立轴,它有其他名称,我后面再介绍。

二 装裱工艺

我这里不是教各位怎样装裱,而是讲一些基本知识。首先记住,装裱的根本目的,是使原作品的细节表达清楚,神采增华,而且保护这作品,使之不易损坏。装裱的工艺步骤很多,主要有四步:托、镶、覆、装。

2.1托

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草书05(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4)

装裱书画的第一步是托,又称小托。你对自己的作品了解多少?当我们写完一张作品纸上留有折痕,墨道旁纸张会皱起,整张作品不平整……,也就是说,刚写好时你看见的作品是不真实、不全面的,跟一个人脸没有洗干净那样,干扰形象的因素太多。经过小托,作品上所有的皱纹都会消失,细节都清清楚楚地得以表现,这时我们才看见了作品的真实面貌。

小托是在作品背后贴上一层纸,并且刷平。具体做法是先把作品翻过来,在背后刷上浆水,然后裁一张尺寸略大于作品的纸,贴在作品背面,并且用棕刷刷平。这张纸又称为命纸,是保护作品性命的。小托后,作品的细节和神采就显示出来了。

小托

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草书05(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5)

这是装裱师傅正在作品的背面刷浆水,他手里拿下的是大排笔,用推的手法容易刷平。但这样一上浆,作品就湿了,如果作品画线或画格时用了水溶性的颜色笔,这时候网格线就会洇化开来,甚至会消失。

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草书05(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6)

还有,如果你是用墨汁新写的作品,也要先关照师傅,师傅上浆前会试一下是否干透了。墨汁不如手工磨出来的墨,行内说"咬不住纸"。上浆后一刷,可能洇化,我们说"出胡子"了。自己手工磨的墨汁就没这问题。用墨汁写的作品要放一个月以上,装裱才稳妥。如果你很急,那就要把作品用纸包好,放在蒸笼里蒸半小时左右,让墨汁中的胶渗入纸张纤维,这样就可以避免洇化,碑贴拓本装裱时就要先蒸过。记得蒸的时候不能盖上盖,否则有水滴下造成污染。

上托纸

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草书05(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7)

刷好了浆水,然后上托纸。这时候不是用排笔,而是用棕梠丝做的刷帚。托纸和作品要粘住,不是靠涂厚浆糊,恰恰相反,是用薄浆,而靠多刷。你要想到将来有一天装裱旧了,或者坏了,要重新装裱,那时候就要把装裱拆掉,把字心(也就是作品)取下来。所以命纸不可以和作品黏死,无法分离。

方心

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草书05(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8)

小托好的作品,四边涂上浆糊,贴在墙板上阴干。干透后取下,然后进行方心,也就是裁成方形。如果作品本来有点歪斜,装裱师傅会在这个时候纠正。注意第一刀,是切签名旁边的这条边,也就是左边,然后是右边、上边、下边。又如这一张, 你看左右两边所留的空位不一样宽,第一刀把签名这里的左边切平了,然后切右边,这时就会把右边的宽度,切得和左边一样,以求对称。这就告诉我们,你写作品时签名不要太贴左边,太贴就会影响到右面的那边,这在写作品时要注意的。

装镜框

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草书05(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9)

当作品经过小托和方心之后,你有两个选择:如果你挂在西式房间中,我建议你直接用镜框。小托后的作品很平整,加西式纸边和木框很容易。西式镜框中作品不接触潮气,不容易发霉。不过这样一来,就不是中式立轴了。

第二个选择是继续装裱为中式立轴,那还有好几步。

2.2 镶

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草书05(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10)

作品要装裱为中式立轴,第二步就是镶。镶的意思就是镶上四边、左右两边和天地头。22课我讲过,"潢"的本义是积水池,四边围住就好像一个潢池,所以称为装潢。

明代方以智《通雅·器用》说:

· "潢"犹"池"也,外加缘,则内为池。装成卷册,谓之装潢,"潢"即裱褙也。

那镶在作品四围的是什么东西呢?通常是花绫或耿绢,都是丝织品。丝织品很滑很软,不好用,所以也要托过,

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草书05(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11)

在它们背后托上一层纸,这样就厚实了,可供随意剪裁尺寸。也可以用色纸替代丝织品,做法一样,在色纸背面再托上一层,效果十分古雅。

中国装裱中镶料颜色讲究素净,通常都取淡色,如月白、湖色、银灰、青灰、驼灰、米色等,不用艳色。

用四块料围住作品,这称为镶。镶的好处是比较节省镶料,但有接缝,经常卷动的话,这接缝可能爆裂。

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草书05(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12)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用整张的料,中间挖出作品大小,然后把作品放进去,这称之为嵌,这样一来就没有接缝了。但很显然,这种办法比较费料,成本较贵。香港称之为挖裱,价格比镶高出两成。

注意镶料是不能直接贴在作品面上的,那样会损坏作品。标准的做法是把方心后的作品翻过来,在命纸四周贴上很窄的纸条,称之为助条,或局条,然后翻身正面向上,这样四周就多了一条细边,镶料就是贴在这助条上的,离开作品大约2毫米左右。万一有人拉扯镶料,爆裂的位置必然是助条,这样就保护了作品不受伤。

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草书05(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13)

有些人把助条贴在作品背后,然后开始小托,我赞成先小托、方心,然后贴助条。这样,作品只有一张命纸黏在背面,其他都不牵连作品,最为安全。

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草书05(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14)

中国装裱,助条往往是淡色的,甚至和作品相同,所以一般人都感受不到助条的存在。日本经常用深色的助条,这样贴上镶料后,作品四围就出现了细框,其实就是助条的颜色。近年来也开始在中国流行,你可以自己选择助条的颜色。

镶好的裱件

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草书05(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15)

这是镶好的裱件,我们看见作品四围镶料都贴好了,上下还多了白色的纸,这叫夹口,用处是等下包天杆和地杆的。装裱到这一步,整张立轴皱巴巴的,不平挺。那怎么办?

2.3覆

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草书05(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16)

作品镶边之后不平整,那就翻过身来再托上一层纸,称之为大托,通常叫做覆背,道理跟小托一样。覆背纸古时候用连四纸,现在用棉连较多,如果作品很大,可改用料半,料半纸比较厚。覆背纸一张是不够的,事先要两张裱在一起,干透。然后裁好尺寸,托在镶好的作品背面,并且用棕帚排实,不留气孔,然后贴上壁板待干。

贴版(这个字估计老师错了)时间最好超过一星期,日本有贴几个星期的,时间长取下来后比较平,时间太短会如瓦片那样卷起。香港因为工作地方小,所以贴板时间也短,这是迫于环境,内地应该好一些。你要留充足的时间给师傅,手工的事情没法快,有些人一交作品就不停地催师傅快快快,这是很难做好的。

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草书05(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17)

覆背完成,这个背要砑光。22课我讲解过什么是"砑",忘记了再去看一看。

卷轴做好后,经常会卷起,这时候背面就会接触正面,时间长了就会磨损作品。

砑光有两道手续,一是涂蜡,蜡可以先溶化为圆形或者方形,然后涂在作品背面。二是砑,就是用光滑的石头磨光,同时压紧纸张接缝。砑光很花时间,磨一小时以上是不稀奇的。现在很多厂家不做砑光了,你打开卷轴看背面,砑光过的有光泽,没砑过的是黯淡的。一分价钱一分货,价钱便宜经常省了工序。

2.4装

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草书05(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18)

当托、镶、覆都完成之后,剩下的工作,就是装轴头、装天地杆、穿绳结带等零件安装。立轴的地杆两头配有轴头,图中是现在做地杆的情况,用车床车,效率很高。以前是用刀削的,当然辛苦多了。

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草书05(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19)

比较好的设计,地杆榫头和轴头卯眼都是方形的,这样插入并施胶后,十分稳固。立轴收起时,以两手抓住轴头转动,方形卯榫比圆形的牢,不易脱落,现在很难一见了。

装天杆

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草书05(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20)

这是装天杆的情况,天杆又称楣杆、上杆。等一下穿绳的铜丝圈也是装在天杆上的,行话叫"鸡脚圈",然后在上夹口涂浆,包起天杆,露出鸡脚圈即可。

装地杆

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草书05(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21)

接着装地杆,把已经配好轴头的地杆,在下夹口施浆糊,包紧地杆。

穿绳

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草书05(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22)

这是穿绳,穿绳也有很多穿法,兹不详述。

零零碎碎的还有如包首、签条之类是什么,将来再说。

到此,一件立轴就基本完成了。

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草书05(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23)

立轴是要悬挂的,所以地杆和轴头分量不能太重,太重就会把上面的接缝拉开,甚至绫绢的纤维都会分裂。

地杆通常用杉木、松木即可,轴头普通就是杉木上漆,贵重点用红木。不要用金银铜玉之类,那太重了。米芾说"牛角做轴头容易引虫,且有湿臭",这些都是要注意的。

谢谢各位。

本节要点

■什么是立轴?

■立轴的装裱工艺:拖、镶、覆、装。

■旧时装裱的一些特点,如方榫卯等

复习思考

■宣纸受水变湿了,写字于上,线条会不会洇化

■干宣纸上写字,然后浸入水盆,线条会不会洇化?这两种情况结果一样吗?

复习思考

■一件装裱好的立轴,如果从横切面上看,共有几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