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栓语录 张贵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张贵栓语录 张贵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1)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建构阅读体系,实施策略阅读。即使有了“同系异策”阅读模块,就整个阅读教学来看,无论是备课也好,教学也好,必须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一、把握教材的统整性

整体是指事物的各内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我们可以把小学六年的全部语文教材看作一个整体,可以把一个年级上下册教材作为一个整体,也可以把一本语文教材作为一个整体,还可以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甚至把一篇课文作为一个整体。这都体现了教材的统整性。

如果把一篇课文作为一个整体,当然它统整的就是相同的语用点,或是相同的语文要素,它要链接阅读同类的文章。如果把一个单元当作一个整体,当然它统整的就是统一专题的文章,教材安排有导语、精读、略读和自读等。如果把一本书当作一个整体,当然它统整的就是每个单元的文章,每册教材大约有七八个单元。如果把小学六年当作一个整体,当然它统整的就是小学语文教材,或课外拓展阅读的文章。

部分是指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我们可以看作:每一册书就是全部教材的一部分,每一个单元就是整本教材的一部分,每一篇文章就是整个单元的一部分。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因此,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拿教材中复述故事为例。复述故事在小学阶段构成了一个整体,分布在了不同年级,不同单元,而且上下册都有。我们应当明白,复述故事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是,具体到每个年级复述故事的方法是有所侧重,有所变化,有所提升的。

张贵栓语录 张贵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2)

二、把握学段的连续性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因果关系,原因永远是原因,但有的结果可以变成后面结果的原因,这个原因又将还原其之前原因的结果。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可分为三个学段,即第一学段、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在学校,对三个学段教育教学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大家经常这样说:第一学段牢基础,第二学段硬腰杆儿,第三学段稳质量。

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要求,《课标》对学生的读、写等要求也是按学段进行的。比如三个学段对朗读课文的要求: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以看出:前学段要求做到的,其实,都是为后学段奠定基础的。因此,把握好学段的连续性,使之衔接有力,过渡顺畅。

事出有因,奠基非常重要,有好的结果,必然要有好的原因。不要“荒了自己田,种了别人园”。可以这样说,处理好了学段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把握好了学段之间的连续性。

张贵栓语录 张贵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3)

三、把握阅读的体系性

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正在进行的阅读教学,其主旨是建构阅读体系,实施策略阅读。就体系而言,我们可以把一个整体看作一个体系。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把整本书作为一个阅读体系,也可以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阅读体系,还可以把一篇文章作为一个阅读体系。在任何一个阅读体系中,我们明确阅读体系的定位,要知道它建构的是什么体系,还要搞清楚此阅读体系的序列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建构的阅读体系,才能更好地实施策略阅读。

建构阅读体系,实施策略阅读。处理好体系与策略的关系非常重要,同系异策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同系异策复述故事,同系异策阅读寓言故事,同系异策阅读整本书等,都可以处理好体系与策略的关系。比如:部编版教材中,在不同年级,不同学段,安排了复述故事策略单元。三个学段复述故事的文章建构了一个阅读体系。虽然是一个阅读体系,但阅读策略是不同的。一二年级借助图片复述故事;三四年级简要地复述故事;五六年级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三个把握”是阅读之外解阅读,“三个属性”是阅读之内解阅读。加强研究,勤于实践,才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