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孤独到底有多可怕(学会孤独就是在)

职场江湖有问题,大侠知阳来救急

习惯孤独到底有多可怕(学会孤独就是在)(1)

1

最近有一段很火的话,说“渴望得到别人理解的行为,是弱者行为。”

还用了三个观点来印证这句话:

1、人的强大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孤独;

2、第二步是要学会不理解;

3、第三步要用结果去碾压;

我并不是很理解这段话到底有道理在哪里?但是让很多人都感觉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有人说,弱者心态就是一种过分强调个人感受的心理状态;

而强者心态,就是一种“唯我独尊”,不考虑付出和宽容理解的心理状态。

这种看似很有道理的理解,我并不苟同。

特别是身在职场中的我们,这种所谓的“学会不理解”的观点,并不见得受用。

习惯孤独到底有多可怕(学会孤独就是在)(2)

在职场上,遇到被误解、被不公平对待,是一种常见的情况。

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一般都会怎么做呢?

是据理力争?还是像前面那段话说的一样,放弃抵抗学会不理解?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种方式分别有什么问题。

习惯孤独到底有多可怕(学会孤独就是在)(3)

方式一:据理力争

案例分享:公司有次准备开一场经销商大会,我把这次大会的总指挥安排给了市场部经理。在大会即将开始的前几天,主持人突然放鸽子来不了了。于是我问责于市场部经理,他也表示很委屈,并且认为这不是他的错。

为此他用“主持人放鸽子又不是我的问题”这个理由来跟我据理力争。

类似的情况,我们在职场上是不是经常会遇到?

那么按照正常情况而言,我们是不是应该渴望得到领导的理解呢?

如果站在个人角度来说,那么我对这位经理的“遭遇”表示同情和理解;

但是站在领导的角度而言,这种事情是不能不问责的,原因有二:

1、不管因为什么客观原因,事情不能耽误。你此时不应该跟我据理力争,而是应该想办法来解决问题;

2、主持人环节的工作安排,你是否有第二套备选方案?作为市场部经理,应该知道在做方案策划的时候,是需要准备一套预备方案以备不时之需的。

也就是说,据理力争需要分清时候和责任。

习惯孤独到底有多可怕(学会孤独就是在)(4)

方式二:放弃抵抗

案例分享:我们公司有位销售人员,他们部门的提成发放方式是按照季度来发。也就是说,按照每个季度的业绩完成比例来核算实际的提成标准。

在第三个月开始之前的时候,老板突然改变了提成方式,要求按照月度来核算每月的业绩。而这个销售前两个月的业绩都没完成指标,但是他经过核算认为第三个月的业绩能超额完成,那么季度提成他就能够拿得到。

但是现在这样改革之后,他前两个月的提成就拿不到了,只能拿到第三个月的提成。对此他表示了沉默,放弃了争辩。因为他说:“老板都决定了,再争辩也没意思。”

按照这个销售员的情况来看,他应该就是属于“学会不理解”的状态了吧?

然而他最后得到了什么?不仅前两个月的提成拿不到了,因为这个原因他的工作积极性大幅度降低,第三个月勉强拿到了一个最低提成标准。

所以我认为,放弃抵抗也要分情况,如果是遇到跟自己利益相关的问题,那么放弃抵抗才是真的“弱者行为”。

习惯孤独到底有多可怕(学会孤独就是在)(5)

2

身在职场的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个现状,职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场所。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必然会有“交际”存在。

如果按照“强者行为”的理解,那么我们在“学会孤独”、“学会不理解”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拒绝社交的行为。

这真的好吗?

我们既在接受“要学会人际交往”的教导,又在被灌输“学会孤独”的思想,这互相矛盾的思想碰撞,难道不觉得很累吗?

而在我看来,“渴望理解”才是职场人该有的表现,我用3点来证明这个观点。

习惯孤独到底有多可怕(学会孤独就是在)(6)

第一:渴望理解才能有存在感

人是群居动物,渴望被理解是人的共性。

那些所谓的“强者行为”,其实都是在对人群共性的排斥行为。

“学会孤独”:你以为自己是在享受孤独,但是在别人眼里你就是在“装清高”。

职场上我们会发现一种现象,那些能够跟所有人都聊得来的人,往往都混得很好。而那些“装清高”不合群的人,则处处受到排挤。

而此时,他们内心最渴望的“得到理解”,他们觉得“我这不是装清高,而是享受孤独,请你们理解啊!”

举例:我有个女同事,可能是性格问题,又可能是价值观的问题。她总是给人一种“高冷”而不合群的态度,从不参加同事聚会,也不跟大家做过多交际。她认为在职场上只需要认认真真做事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跟同事之间还处感情”

最后这个同事被所有人排挤,甚至还有“小人”在背后给她使绊。

“孤独”并不适合在职场上表现,那不是强者行为,顶多只能算个“装逼行为”。

习惯孤独到底有多可怕(学会孤独就是在)(7)

“学会不理解”: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你不理解我,那么请不要怪我不理解你。

学会不理解,我认为有两层意思:不理解他人不用他人理解

但是不管哪一种意思,其实都是在让人学会“孤傲”。

一个孤傲的人,在职场上是不可能受到同事甚至领导认可的。

都在说要有“狼性”,但实际上又有几个能做到如“狼”一般残忍而不近人情呢?

毕竟我们大多数职场人还只是普普通通的人而已,“学会不理解”就等于是抛弃了“人性”。

举例:我们公司有位老总,他是大老板的弟弟,裙带关系老总之一。他就是典型“不近人情”的情况。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别跟我谈什么理解不理解的,按规矩来办事。”

后来有员工以“公司不买社保”为由,把公司告到了劳动局。老板找员工私聊,员工回答说“按规矩办事就好。”

当你在学会不理解的时候,他人也不可能会理解你,这是人之常情。

习惯孤独到底有多可怕(学会孤独就是在)(8)

“用结果碾压”:当你把结果用上“碾压”二字的时候,那么你注定被孤立。

我们都知道,职场是一个以团队作战为主要方式的环境。任何优异的成绩都离不开团队的协助。

也就是说,任何成就和结果,都不是个人的。所以当你用上“碾压”二字的时候,相当于就是把功劳独揽了。

喜欢抢功劳的人,注定都会被他人孤立起来。因为他不懂得团队作战,更不懂得理解团队的付出。

举例:之前老板在跟我们提到公司之前的一任营销总监时,对他作出了这样的评价“这个人个人能力很强,个人业绩也不错。但是太自私了,不喜欢跟团队分享,也不愿意把团队当成伙伴。”

如果你喜欢当“独行侠”,那你最好不要在江湖上混,因为你会被孤立和不被认可。哪怕你的“结果”足够优异。

习惯孤独到底有多可怕(学会孤独就是在)(9)

从这三个方面来看,应征“所有渴望被理解的行为都是弱者行为”的三个观点,似乎都不适合在职场上立足。

而如果按照这三个观点来混职场,那么最终就会慢慢地被同事孤立,被领导排挤,甚至最后被老板否定。

存在感就会越来越低,最终逼着自己走向“被遗忘”的结局。

习惯孤独到底有多可怕(学会孤独就是在)(10)

第二:渴望被理解,讨论问题才更投入

马克思说过一句话:“当我们渴望被理解的时候,人的智慧才不会枯竭。因为智慧与智慧的碰撞,能迸溅出无数火花。”

我们经常会跟同事一起讨论问题,当我们渴望被理解的时候,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找到各种证据来说服对方。而对方也会用同样的方法来说服我们。

这时候就开始了我们常说的“头脑风暴”。

也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才能讨论得更加投入,才能找到更好更全面的解决办法。

如果一个团队里有人不喜欢跟大家讨论,那么这个人注定会“平庸”。

举例:我们公司有个同事,平时大家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他很少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当他发表的看法被他人提出质疑的时候,他也从来不会去争取“理解”。而是常用一句话来“尬聊”:“好吧,你们怎么说我怎么做。反正出了问题我不负责。”

而这个同事,不仅没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还被老板评价为“平庸无为”。

在任何企业,领导或者老板都会非常喜欢员工在讨论问题的时候积极参与的,这种“头脑风暴”也会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要是你不愿参与进来,不“渴望”自己的观点被“理解”,那并不见得会受到别人的认可。

习惯孤独到底有多可怕(学会孤独就是在)(11)

第三:适当“示弱”,也是一种关系促进的办法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被他人重视,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很“要强”,那么最终就会形成“唯我独尊”的看似强者心态的现象。

但实际上,在职场交际中,适当“示弱”有时候反而会促进互相之前的关系。

因为你的“示弱”,可以反向抬高对方,让他人感觉到自己“有价值”。

表达出渴望被理解的想法,然后让身边的人来理解你,这确实看似是一种“弱者”行为,但谁告诉你“弱者行为”就不能获得成功的呢?

“示弱”可以得到更多人出于“同情心”的有效而真心的协助。要知道,在当前的职场环境中,“协助”是非常重要的。

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

举例: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创业初期的时候就是得到了众多高手的协助。如果他用“孤独”、“不理解”、“用结果碾压”的心态来创业,那么我想他可能并不能成功。

当初他工资都发不起的时候,讲了很多未来的“想象空间”,或者叫“画饼”。以此来渴望得到创始团队成员的理解,才坚持活下来走到了今天的地步。

谁又不是在渴望得到他人理解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呢?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要做到什么都精通,那么你的标签就是“全才”。

纵观古今中外,有哪个真正成功的人是“全才”呢?

所以,渴望被理解的“示弱”不是弱者行为,而是促进团队协作的有效方法。

习惯孤独到底有多可怕(学会孤独就是在)(12)

3

渴望被理解,在我看来并不是“弱者行为”,反而是一种在职场人应该要去做的一种行为。

因为只有当你渴望被理解的时候,才能有存在感,才能和他人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而“渴望被理解的行为是弱者行为”的三个观点中:

“学会孤独”,其实是在学会“装清高”;

“学会不理解”,实则是在学会“排斥他人”;

“用结果碾压”,其实更是一种“自私”。

我们要看励志的内容,但是我们不能被励志的表现给欺骗了。而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这个所谓的“励志”是不是真的能带领我们走向良性的发展。

成功不是靠“鸡汤”获得的,而是需要靠行动。

习惯孤独到底有多可怕(学会孤独就是在)(13)

我是“职场大侠知阳”,感谢您的阅读。

对于“渴望被理解是弱者行为”的概念,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分享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