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变冰科学原理(冰为什么这么滑)

水变冰科学原理(冰为什么这么滑)(1)

黑猩猩滑冰 | pixabay

作者 | 陈天真 物理学硕士

冬日冰封大地,滑冰成为大众喜爱的运动。几百年前,我国清朝人就喜欢“冰嬉”,欧洲人也会打冰球、转冰陀螺。但有个问题困扰了科学家一个多世纪:冰为什么这么滑?

一个常规猜想是,冰上有一层水。看起来也很合理:雨后的路面、溅水的地板都会变滑。因为液态的水具有流动性,让冰面变得滑溜溜,是一个很自然的解释。但实际是怎样的呢?

压力 or 摩擦,是什么让水膜存在?

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做了无数实验,试图找到冰很滑的原因,结果却是越研究越疑惑。

一开始,他们将焦点放在冰上水层的形成原因上:

是压力导致冰熔化了吗?因为在自然界中,冰熔化后体积反而减小,导致对冰施加压力,其熔点会降低,即压力会帮助冰熔化。(压力融解说,1886)

水变冰科学原理(冰为什么这么滑)(2)

水具有一种反常特性:结冰(凝固)后密度减小,使得冰会漂浮在水面上,这样即便是冰天雪地,鱼儿也能在冰下

而冰鞋上的冰刀与冰面的接触面积非常小,滑冰时可产生几百个大气压,这样即使在零度以下,冰也可以熔化形成一层水薄膜。

然而,根据理论计算,这种效果只有在冰点附近才适用。但来自南极的探险活动却告诉我们,即使是在−30 °C的极寒环境下,滑冰仍然是可能的。可见压力不是问题的全部答案。

那是摩擦生热导致了冰熔化吗?1939年,两位科学家在瑞士少女峰挖了个洞,里面温度始终低于−3 °C。他们在洞内使用金属板和木质板做对比实验。

如果冰的熔化是摩擦生热导致的,那么导热更好的金属板将迅速将热量流失,使得冰较难熔化,从而遭遇更大的摩擦。结果确实如此,金属滑雪板与冰面的摩擦力更大。此外,实验中冰刀的温度也上升了。该过程确实存在摩擦生热。

但问题还没有结束:无论是压力、还是摩擦生热导致的冰熔化,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在温度很低时,即使一个人只是静静地站在冰上,还是会打滑?难道冰上天然就存在一层水薄膜吗?

慢慢逼近的真相:冰上可能存在一层天然水膜

早在1859年,电磁学奠基人之一的法拉第就提出猜想,在温度低于冰熔点时,其表面就自然地存在着一层水薄膜。

他设计了一个实验,将两块冰的侧面互相接触,发现它们会粘起来,需要用很大力才能分开。如果冰块表面存在一层水膜,在两块冰接触时就会凝固、将其粘在一起。这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个现象。

后来的研究还发现,不仅是冰,在金属、半导体、稀有气体凝结成的固体中都存在这样的表面熔化现象。

但法拉第的实验似乎被人们遗忘了。直到1949年,科学家才开始重新思考这层水膜与冰很滑之间的联系。从那之后,人们测量了越来越多的数据,证明了这层融水薄膜的存在,并研究了其厚度,使得冰的奥秘变得越来越清晰。

最近发表于《自然》杂志的一项新研究,让这个百年难题又向前推进一步。科学家们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来测量该融水层的摩擦性质和相关特性,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这层融水薄膜的样子。

新研究:不是单纯的水膜,而是冰水混合膜

他们使用一个音叉状的仪器,将一个毫米大小的玻璃珠附着在其中一个分支上。随着音叉的振动,玻璃珠像微小的冰刀一样在冰面上滑行。

在玻璃珠附近,有一个加速计,可以测出玻璃珠在平行和垂直于冰面方向的运动(振动幅度),从而计算出玻璃珠与冰面之间的摩擦力,并进而推算出融水薄膜的性质。

虽然仪器大小只有几厘米,其测量灵敏度却可以达到纳米量级。

水变冰科学原理(冰为什么这么滑)(3)

在实验中,玻璃珠附着在“音叉”上,随着其振动而振动,像微小的冰刀在冰面上滑行。|Nature

结果发现,在冰的表面确实存在一层水膜,厚度为几百纳米到一微米,比之前理论计算的结果要小很多。

更加出乎意料的是,这层水薄膜并不是单纯的水,而是水和冰的混合物。它的粘性比普通的水要大很多,几乎像油一样粘稠。

在负载重物时,这层“冰水与碎冰的混合物”既表现出来自固态冰的弹性,也表现出来自液态水的粘性。这种粘弹性使得它不容易从间隙中被挤出来,从而可以始终隔在内层冰与玻璃珠(或其他物体,比如冰刀或你的鞋底)之间,阻止其直接接触,从而起到良好的润滑作用。

研究人员猜测,这正是冰之所以那么滑的奥秘所在。

问题还没有结束

新的实验结果让我们对冰的摩擦现象有了更清楚的认识,然而从前文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冰为什么那么滑”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它与冰自身的特性、外界的压力和温度等诸多因素有关,我们回答了其中一些问题,但还有更多具体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答。比如:为什么存在这层“冰水混合膜”?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困惑,或许你下一次在冰天雪地上滑冰时,就不再只是会感到在冰面上风驰电掣的自由,也会想起法拉第在100多年前对这个问题的思索。对自然问题的思考,让我们即使身处冰上的二维世界,也能超越眼前所见,洞悉一个万事万物皆彼此关联的丰富世界。

附:欢乐的冰上活动

水变冰科学原理(冰为什么这么滑)(4)

水变冰科学原理(冰为什么这么滑)(5)

清朝人滑冰 | 《冰嬉图》,清(下为局部)

水变冰科学原理(冰为什么这么滑)(6)

欧洲人滑冰 |《有滑冰者和捕鸟器的冬景》,彼得·勃鲁盖尔,156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