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真实的历史(闲话元朝之一元朝是否真的残暴)

元朝真实的历史(闲话元朝之一元朝是否真的残暴)(1)

儒学的发展,经历了青铜时代(先秦)、黄金时代(两汉)、黑铁时代(魏晋南北朝)、合金时代(隋唐)、白银时代(宋明清)、终结时代(民国),好像少了点什么,对了,少了元代。

元这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另类,是个争议极大的年代。一方面,现代很多人对这个时期无限向往,认为是中国古代疆域最大的时期,整个西亚、南亚甚至欧洲部分领土都划入元帝国版图,要不是遇上台风,连整个日本都被元吞并,堪称有史以来空前绝后第一大帝国,由此而产生的民族自豪感爆棚;而另一方面,同样有很多人认为元帝国其实不应该属于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当时中华大地已经被蒙古铁蹄征服,整个中华文明已经灭亡,正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华”,我们不仅亡国了,而且是按照传统观念来看,简直是“亡天下”了。我们其实只是元帝国奴役下一个其中一个民族罢了,根本就没有翻身做主人的豪迈,反而背负着巨大的民族耻辱和个人荣辱。

我们现在一提到元代,总是联想到“残暴”这个词,似乎生活在元代的汉人是最不幸的一代汉人,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先看看人口的变化,头条里的历史文章动不动就列出南宋时有多少户人口,元朝灭宋后人口减少了一大半,直到元亡时人口又减少多少多少,总之结论就是如果你生活在元代,能活下来的几率是很低的。

其次,即使是侥幸活下来了,还有残酷的种族制度等着你。历史教科书里就明白的写着元代的“四等人”制度。按地位高低分别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元统治者实行的是残酷的种族歧视制度,比如说蒙古人打死汉人,只要赔几个钱就可以了,甚至汉族妇女的所谓的“初夜权”都被蒙古人掌握(这么荒唐的段子不知道是哪个无耻之徒编的)。

事实真是如此吗?先来看人口问题,至元十三年(1276)全国基本统一时,共有9567261户,约4800万人口。这个数字确实比1200年左右金和南宋的户口合计数20716037户、8137万人口要少得多。这个原因我们后面再说,可仅仅十几年后,到至元三十年时,全国已有14002760户,约7000多万口。由于部分地区统计缺漏,诸王、贵族隐占人口,军户、站户人等也不计在民户数之内,所以元代实际户口数字当不止于此。元代户口数估计在元顺帝(1333~1368在位)初年,可能达到八千万口左右。基本上恢复了南宋和金鼎盛时期人口数量。

再来看种族制度。“四种人”制度这种分类方法确实是有的,但这种分类制度只有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才使用,比如科举考试分配名额以及选官的情况下,可是在正史中从来没听说过,也没有任何证据证实元代曾经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广泛推行这种种族歧视制度。这一点其实在清朝也有,比如清朝只有满人才能封王,汉人功劳即使大到象曾国藩那样的也只能是个一等公爵。还有在皇上面前,只有满人才能称“奴才”,汉人只能称“臣”,是没有资格称自己是“奴才”,这是家人和外人的差别,元代的所谓种族歧视制度,大抵如此。可以假想一下,即便是蒙元统治者想大规模推行这种制度也做不到,因为如果要搞种族歧视或种族隔离,尤其是人数较少的民族对人数众多的民族,要么需要长期的历史文化传统作为背景,比如印度的种姓制度,要么需要强大的国家机器和高效政府,比如纳粹德国,或者需要动员最广大人民全员参与,比如以前的抓“地富反坏右”运动等等,显然,蒙古人是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的。蒙古帝国,其实是个典型的“小政府”。

真实的情况是,在元朝政府中,各公务员阶层都是汉人占了多数,官差衙役100%是汉人,军队90%是汉人,地方官75%是汉人,中央官员55%是汉人,左右丞相汉人也占了近50%,到了宰相也有一个是汉人,这个人叫史天泽。

所以,元代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残暴,或者说我们有意无意夸大了蒙古统治者的残暴。我记得小时候看书曾经看到过元的丞相脱脱(应该是编辽史和金史的那位)曾经建议皇帝要杀光天下“张王李刘赵”这五个大姓人口,我当时看到这段时气的拍案大骂,因为如果这个政策执行,我生在元代也属于被灭绝范围之内。可是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现在仔细想一想,一个精通史学的丞相怎么可能提出这样弱智的建议?元代灭宋最大的功臣张弘范不就是姓张吗?难道也会被无缘无故的灭族?显然这种谣言是有意无意对异族统治者的污蔑。

对于这段谣言,金庸先生的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曾有描述,就是常遇春背着张无忌求医的路上曾经遇到蒙古兵盘问姓什么,张无忌巧妙的回答“姓谢”才躲过一劫,而同路的好多无辜百姓莫名其妙人头落地,金庸先生又说这个制度推行一段时间就废除了,要么还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百姓蒙难,这一段写的是很煽情,但显然是他胡编的。

元朝真实的历史(闲话元朝之一元朝是否真的残暴)(2)

而金先生笔下另一个“平生专好杀鞑子的”张三丰张真人,其实正是元帝国的死忠,张三丰在元代曾做过县令,因而以元朝遗老自居。他曾作一首《上天梯》词,上来就说自己是“大元飘远客,拂拂髯如戟”;洪武十七年在作《无根树》丹词时署名为“大元遗老张三丰”;《自题无根树·卖花声》云 :明洪武十七年岁在甲子中和节,大元遗老张三丰自记于武当天柱峰之草庐。要知道当时朱元璋已经称帝十七年了,张三丰还是不肯事明朝,自是“托仙远遁,以全事元之节也”。《张三丰全集》卷四《自题敕封通微显化真人诰命后跋》文末自署 : “大元遗老三丰道人书。以上可以看出,张三丰本人一再自称为“大元遗老”。其实,象张三丰这样的以元朝遗老自居的汉人有很多,如果元朝真的那么残暴,会有这么多“脑残粉”吗?

元朝真实的历史(闲话元朝之一元朝是否真的残暴)(3)

要想了解元朝到底什么景象,我们看看马克波罗游记就一目了然了,马可波罗游记上都是这么描述的:壮丽的都城,繁华的市集,海上丝绸之路以泉州为起点,海外贸易从南宋到元就一直存在的,而且非常繁荣,从没中断。而要说中断,反而是朱元璋统治时期关闭了海外贸易。如果元朝真的那么残暴,能有这么繁荣的景象吗?

还有就是,成吉思汗一生灭国无数,动不动就屠城百万鸡犬不留,可是南宋灭国之时却极少有屠城的记录,满清还有什么“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可谁听说过哪个南宋城池被屠?如果蒙古兵真的那么残暴,为什么没有屠城记录呢?被成为“康乾盛世”时期,还大搞“文字狱”,无数文人人头落地,可什么时候听说过元代大兴“文字狱”(似乎只杀了一个前朝赵宋皇帝,他写了几句诗,有怀念故国的意思)或类似“焚书坑儒”的运动?

在元朝统治中国的九十多年间,中国内地各行省,可以说大都是太平日子(除了元朝末年)——灭宋战争几乎是兵不血刃,只有几处发生过真正战斗,绝大部分地区,全是传檄而定的。几次对外远征,使用的兵力都很小,远征日本用兵最多,也只十余万人,远征爪哇,则只用了五千兵。西北诸王的叛乱,对中国本土没有多大影响。至於湘西、贵州、广西的西南夷之间歇性和局部性叛乱,以及今湘粤桂边区,与闽粤赣边区的盗匪作乱,则为自汉以来一向如此的,已不是特殊之事,也不大影响其他州郡。世祖之后,水旱灾似有一朝多於一朝的现象,然灾情多属某一地区及某一年问的事,而且元代的救灾工作,还算做得相当好。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初就曾公开宣示臣下:“人命至重,悔将何及,朕实哀矜。”并著重提出宽刑慎法作为元朝刑法的指导思想:“朕治天下,重惜人命,凡有罪者,必命对再三,果实而后罪之。”与唐宋相比,元朝刑法放宽了许多,是中国法制史上的巨大进步,对犯罪处罚手段只有笞、杖、徒、流、死五种,而且在具体实行这五种刑罚手段时司法机关也格外慎重。

元末明初人叶子奇在《草木子》里记载:“元朝自世祖混一之后,天下治平者六、七十年,轻刑薄赋,兵革罕用,生者有养,死者有葬,行旅万里,宿泊如家,诚所谓盛也矣! ”“元惠民有局,养济有院,重囚有粮,皆仁政也! ”

  明朝人李开先则在《西野春游词序》一语道破元人小康生活的真实原因:“元不戍边,赋税轻而衣食足,衣食足而歌咏作。”看,元朝的老百姓连兵役都不用服,税负也比较轻。

元朝创建了24400所各级官学,在当时是使得全国平均每2600人即拥有一所学校的政绩。这在中国历朝历代都是非常少见的。

  元朝对中国士人的文化教育组织书院也相对重视,多方扶持,而且蒙古、色目人和汉人、南人一起,加入到书院建设者的行列,创造了“书院之设,莫盛于元”的历史记录。

元朝真实的历史(闲话元朝之一元朝是否真的残暴)(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