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骗局教学(网课之外的骗局与诱惑)

网课骗局教学(网课之外的骗局与诱惑)(1)

湖南女孩小雪用妈妈的手机看完网课视频,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名叫“XX粉丝后援团”的QQ群,喜欢追星的小雪随后加入群聊,发现群主正在组织“红包返利”的“游戏”。落入骗子的圈套后,小雪先后转账14次共计27700多元。无独有偶,福建晋江一名女生不仅被骗光了压岁钱,还刷走父亲16万多元。长沙市反电诈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最近,上网课的中小学生成了骗子的目标,不少中小学生掉进了“红包返利”等骗局。

受疫情影响,学生们只能在家上网课。为了便于上课,曾经视电子产品猛于虎的家长们,不得不将手机、平板交给孩子,让他们看直播做作业。可是,手机给孩子打开了“学习之门”的同时,也开启了蕴藏各种诱惑与风险的“骗局之门”。对于涉世未深、纯真懵懂的孩子来说,诈骗就在眼前而往往不自知。

针对中小学生的诈骗案件,手段都不算高明,稍微有点防骗常识就能够识破。为什么孩子们会上当?因为本性单纯,因为缺乏防范意识。这也提醒了老师和家长,在线教育不能只有知识文化的输出,防骗教育同样不可缺位。

在切实加强对孩子的防骗教育之时,我们也要注意另一个现实问题:沉迷。一些孩子虽然没有被骗子骗走钱财,但是却主动把父母手机、电脑账户里的钱打赏给了男女主播们,有些一次就打赏几万、十几万元。近日,媒体还报道了一桩痛心事:江苏宿迁11岁的男孩和小伙伴打赏主播、玩手游,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几乎花光了家里40万的卖房款。

网游、直播为什么能吸引孩子花费巨额现金?直播平台靠打赏吸金,网络游戏平台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用户充值购买装备、升级技能等。为了盈利,网游和直播平台会使出浑身解数“诱导”用户,直播间里“游艇”“火箭”“跑车”应有尽有,但这些都是需要用真金白银才能换取的虚拟礼物。网游的排名竞争机制,直播时不断弹出“1元赞主播”“一元亲吻主播”,这些对成年人来说都很有诱惑力,自控能力差的孩子自然更容易沉迷其中,甚至做出大把大把“烧钱”的疯狂举动。

在快捷支付迅速发展的当下,很多孩子的金钱观念尚未成熟,资金安全意识更是缺乏。购买装备、升级技能、打赏主播,这样的主动“消费”不能算诈骗,但对孩子和家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十分可怕的。虽然法律界定未成年人没有获得监护人追认的充值、打赏行为均是无效的,但退款事宜一般都要大费周折。如果因此而耽搁了学习,更是得不偿失。

随着大规模在线教学的实施,更多孩子使用智能手机有了正当性,如果父母的监护引导不到位,孩子被骗、借机玩游戏、打赏主播的事情就会成倍增加。对家长而言,上网课绝不意味着手机甩给孩子就可以不闻不问了。堵不如疏。防止孩子被骗,防止孩子沉迷手机,需要家长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不断增强防范意识,提升自控能力。如果可以,请家长们拿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在孩子身边,通过这样的契机,不仅可以有效监督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互联网,在纷繁的网络世界里保持理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