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知道魏延叛变(魏延真的有谋反之心吗)

刘备的蜀汉政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刘备时代,第二为诸葛亮时代,第三就是后主刘禅掌权时期。鼎盛时期还是在刘备入主益州到自立汉中王的时候,也是刘备最辉煌的时候。当时蜀汉阵营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关张赵马黄都是三国豪杰,法正是顶级谋士,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刘备还培养了一批少壮派年轻将领。还有结合益州刘璋部属李严、李恢、刘巴、吴懿,黄权等益州人才都在刘备麾下。刘备对他们也是各尽其才,君臣合力一起治理蜀汉。

为什么诸葛亮知道魏延叛变(魏延真的有谋反之心吗)(1)

但是随着关羽败走麦城,丢失荆州,刘备打着替关羽报仇的口号举国之兵伐吴,在夷陵之战失败后,国家元气大伤。蜀汉人才死的死的降的降,周边少数民族也跟着反叛,国家有亡国的危险。随着刘备病逝白帝城,危险就更大了,曹魏也来捣乱,南蛮也不老实了,是诸葛亮撑起一片天,从让新生的蜀汉慢慢从悲痛中走出来。

到了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以相父之名托孤后,国家人才有点青黄不接,五虎将就剩赵云和马超了,马超自从归附刘备后就一直防着羌族人,基本不在朝廷。赵云年岁比刘备还大,而且很少领兵打仗,基本是作为刘备心腹守护家小。但是有些人才的,吴懿,马岱他们就是战将,没少跟诸葛亮北伐,也是蜀汉的中坚力量。

诸葛亮时代不得不提两位名将,魏延和王平。这两个人都是蜀汉顶梁柱,但是性格却是正好相反。魏延性格孤傲,跟大臣们合不来,对底层士兵特别好,战士们都愿意卖命,怎么看跟关羽很像。属于典型的有脾气有本事。王平不同,他非常低调,他还是从曹魏阵营投降过来的,王平做事诸葛亮是非常放心的,也很细心,不急不躁,是属于有本事没脾气那种。

为什么诸葛亮知道魏延叛变(魏延真的有谋反之心吗)(2)

魏延来到投奔刘备是在建安十六年(211年),他是带着部曲来投奔的,部曲是什么意思?就是自己的私兵,仆人或者家人。也就是说魏延是带着整个家底来的,非常有诚意。这一年就是刘璋邀请刘备来帮忙抵御张鲁的时候,这个时候来可以说是雪中送炭,难怪刘备会那么高兴。第二年刘备跟刘璋撕破脸皮,两边开战。魏延在平定广汉郡的时候数有战功,迁升为牙门将军。在刘备和刘璋对峙三年之久终于在建安十九年(214年),魏延随刘备攻克重镇雒城,并与诸葛亮、张飞等人一起包围成都。魏延一投奔就立功崭露头角。

刘备夺取益州站稳脚跟后,没多久又跟曹操在汉中争夺战中拉锯三年。刘备在谋主法正的规划下,有老将黄忠带队阵斩曹操族弟猛将夏侯渊之后,曹操又亲自出马来争夺汉中,最后还是刘备获胜。刘备集团先得益州再得汉中,实力大增。于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在沔阳自称汉中王,并定都成都。汉中以前是张鲁的地盘,又跟曹操拉锯几年,情况比较复杂,需要一位镇得住的将领去镇守。这个时候大家一致认为这个重任非张飞莫属,张飞也认为是自己。当刘备宣布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全军尽惊,大感意外。

为什么诸葛亮知道魏延叛变(魏延真的有谋反之心吗)(3)

刘备在宴请群臣的时候问魏延:“文长,要是曹操卷土重来你有何打算?”魏延站起来说出一句豪言壮语:“要是曹操亲率大军来犯,延替大王拒之,若是派偏将带兵十万,延替大王吞之”。刘备听后鼓掌大笑,盛赞魏延有气魄,于是更加喜欢他。魏延从此一直镇守汉中,从未出过差错。后来诸葛亮北伐汉中就是蜀汉大本营,这些都是魏延布置的军事防线牢靠的功劳,底子打的好。继任者王平继续采用魏延的军事战略部署。

等到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的时候,魏延进封为镇北将军,后主刘禅继位后因功加封都亭侯。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为北伐做准备,进驻汉中,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此后魏延在诸葛亮北伐时期基本上是顶梁柱,基本跟随武侯北伐,战功卓著。值得一提的是发生在建兴八年(230年),魏延率领一支偏师进功魏国凉州地区,遇到曹魏后将军费瑶和永州刺史郭淮,魏延大破之。因为这次大胜魏延也因功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授假节,进封南郑侯。此时的魏延已经成为朝廷重臣,北伐不可或缺的重要将领,诸葛亮的左膀右臂。后来第四次北伐的时候还打败司马懿。

为什么诸葛亮知道魏延叛变(魏延真的有谋反之心吗)(4)

说到北伐,子午谷奇谋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魏延会成功,前有韩信暗度陈仓,后面也有邓艾偷渡武都阴平,这些都是逆袭成功的例子,何况魏延认为镇守长安的夏侯楙没什么韬略,奇袭希望很大,可惜诸葛亮认为要是半路有伏兵怎么办,打下长安能不能守得住,魏国有没有后手等很多原因分析,根本没有胜算所以没同意。

建兴十二年(234年),随着诸葛亮的病逝,壮志未酬身先死,北伐也被迫告停。诸葛亮病重之时跟丞相府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交代过退兵的事情,让魏延断后。杨仪让费祎去打探魏延的口风,费祎去了之后魏延跟他说北伐大业不能因为丞相一人而荒废,我是打仗的大将军怎么可能听杨仪的摆布去断后呢?

杨仪作为丞相府长史,此刻是他在做主,带着部队按照武侯遗嘱慢慢撤回。魏延知道了大骂杨仪,然后快马加鞭感到杨仪前面去,把沿路的栈道全烧毁了。魏延和杨仪都争先向后主上奏折说对方谋反,后主也无法决断就问蒋琬和董允,蒋董二人担保杨仪。此时魏延已经知道朝廷怀疑他,有口难言,想占据主动权击败杨仪再去面见后主当面说清楚情况。可惜兵权在杨仪手上,他让王平去阻止魏延,魏延下面的士兵知道魏延败局已定都逃散了。魏延见大势已去就带着儿子逃往汉中再找机会见后主,被马岱追上来给杀了。首级带给杨仪的时候,杨仪把魏延首级使劲摔在地上用脚又踩又踢口里大骂庸奴,然后夷三族。

为什么诸葛亮知道魏延叛变(魏延真的有谋反之心吗)(5)

魏延的脾气大没错,但是本事也大。刘备在世的时候是最喜欢魏延的,整天文长文长的叫,经常抚摸他的后背鼓励他,就如同对待晚辈一样,魏延也争气,把汉中守的非常牢固。诸葛亮对魏延也是非常器重的,诸葛亮是以小心谨慎出名,魏延又是急性子,所以对诸葛亮有点抱怨,诸葛亮也不可能为了这点小事对魏延报复。诸葛亮临终前跟杨仪他们说魏延要是愿意断后最好,要是不愿意就随他去。这意思很明确,魏延是不可能做叛徒的。

诸葛亮是知道杨仪和魏延早就有矛盾的,两人吵架的时候魏延经常拔刀要坎杨仪,几次都被骂哭了,所以杨仪会那么恨他。当年孙权就跟出使东吴的邓芝说过,杨仪和魏延两人迟早要出问题,诸葛亮在还能调节要是不在了怎么办,孙权要邓芝告诉诸葛亮处理好这事。这就说明他们的矛盾已经让外人都知道了,传的很广。当年刘炎也跟魏延吵架,诸葛亮骂了刘炎一顿,最后刘炎写检讨。这也说明诸葛亮是向着魏延的,看重魏延的能力,诸葛亮根本就没有怀疑过魏延,临终前都让魏延自己选择出路,每次北伐魏延都在军中,诸葛亮可以协调处理,可惜事情往坏的方面发展。

为什么诸葛亮知道魏延叛变(魏延真的有谋反之心吗)(6)

假如魏延要谋反怎么不往魏国跑,离魏国那么近,而且还带着儿子在军中锻炼。他那个本事在魏国还是有一席之地的。他知道自己被冤枉了第一件事情就是以最快的速度进京面圣,只有当着天子的面才能说清楚。也有学者分析过魏延谋反是杨仪挟私报复,心胸狭隘。杨仪魏延两人的矛盾积累多年,新仇旧恨一起,杨仪接过诸葛亮退兵重任手上有权利了来个了断。从后来杨仪狂妄自大,自认为武侯临终前把权利交给他,却把丞相的位置给了蒋琬有怨言,越来越嚣张,甚至连后主都骂,最后也自食其果。

为什么诸葛亮知道魏延叛变(魏延真的有谋反之心吗)(7)

魏延被杀有他自己的原因,太得罪人了,导致没有一个人为他说话,朝廷重臣都向着杨仪。蒋琬董允在后主面前力保杨仪也是给魏延的催命符。只是可惜了魏延一家三族,率部曲投奔先主,刘备待他如儿子般,武侯对他也颇为信任,大半辈子都在为蜀汉卖命,就连绝望的时候都没想过叛变,最后时刻还在争取时间找皇帝说明原委,还被冤枉了千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