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月球不就是一部电影吗(独行月球不科幻)

这周去电影院看了开心麻花正在热映的新电影《独行月球》,这部电影讲述了人类为了抵御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计划”,兴建了月盾基地主人公独孤月(沈腾)是参与实施该计划的一位工程师,除了执行“月盾计划”,追求暗恋已久的指挥官马蓝星(马丽)也是他选择登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可是“月盾计划”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小行星就提前撞击了月球,这导致月盾基地的工作人员不得不提前撤离,但由于种种意外,主人公独孤月被落在了月球,没能及时返回地球,而电影的主要内容就是独孤月流落月球的种种经历,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独行月球不就是一部电影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独行月球不就是一部电影吗(独行月球不科幻)

独行月球不就是一部电影吗

这周去电影院看了开心麻花正在热映的新电影《独行月球》,这部电影讲述了人类为了抵御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计划”,兴建了月盾基地。主人公独孤月(沈腾)是参与实施该计划的一位工程师,除了执行“月盾计划”,追求暗恋已久的指挥官马蓝星(马丽)也是他选择登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可是“月盾计划”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小行星就提前撞击了月球,这导致月盾基地的工作人员不得不提前撤离,但由于种种意外,主人公独孤月被落在了月球,没能及时返回地球,而电影的主要内容就是独孤月流落月球的种种经历。

这部电影被定义为“科幻喜剧”,也就是在将喜剧元素融入到科幻电影的主框架中,一开始我抱着很大的希望,冲着沈腾马丽、冲着开心麻花,总认为这多少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影片,但是两个小时的观影体验,让我真正感受到了那句话: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总结我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就是:不科幻,不喜剧,不喜欢。

首先是不科幻。这部电影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月球,是人类为了抵御小行星撞击地球而开展得太空自救。影片开场介绍,人类为了实施这个”月盾计划“,已经准备了八年,我实在无法理解,八年的准备时间,月盾基地都建好了,居然没有计算出小行星撞击的准确时间, 等到确定撞击时间时留给基地成员撤退的时间只剩了半个小时。所以,电影介绍这所谓八年的准备时间是为了什么?为了证明人类的无知吗?电影中还展现了地球被撞击,人类科技严重倒退,不得不转移地下生存的场景。地表环境恶劣无法生存转入地下这是合理的科幻,但是在地下城幸存人类的生存状态令人无语。为了避免人类的绝望情绪,那些科学家居然选择直播独孤月在月球的生活,然后一群人类整天只是围着电视机跟看小品似的咋咋呼呼……更离谱的是,既然声明地球由于小行星撞击人类科技已经严重倒退,甚至无法联系上独孤月,但是居然可以实现对独孤月月球生活的实时直播,还不带延迟,直播居然还无法声画同步,需要另找网红担任配音演员。我承认这有喜剧效果,但是这编剧就不考虑一下合理的科幻论据吗?最后一个点更是荒唐,居然能让独孤月一个人在外太空顶着核弹头撞陨石拯救人类,虽然观众都不是物理学家,但是基本常理还能搞懂吧,这哪是科幻,我看这是玄幻了吧。很多人都在评论说这部电影的特效很棒,的确,特效的完成度已经非常厉害了,但是讲真的,故事内容根本配不上这特效,剧本情节太拉垮了。

其次是不喜剧。电影中很多包袱、很多梗都不合逻辑的出现,这里提到的不合逻辑主要是不合科幻电影的逻辑。这部电影总体上比较生活化,重点描述着独孤月在月盾基地内部仿生环境的生活,基本上和地球环境没有差别,所以在涉及月盾基地内的各种笑料、情节都有合理性。但是,一离开基地,到了月球的真空环境中,我总容易出戏。比如说,独孤月驾驶月球车漂移、躲避陨石撞击被炸飞、袋鼠拉车横跳峡谷,这些在地球上生活化的笑料放到月球的环境中就显得太假了,让人感觉是为了制造笑点而违背常识,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些笑点不值得回味,也经不起推敲,只会让人感觉荒诞,更言重些,有种把观众当做无脑人的感觉。

科幻电影中的喜剧元素表达有很多呈现方式,我们电影理论水平不高,像这种荒诞的表达方式可能是其中一种,但是实在是令人不敢称赞。科幻喜剧电影看得不多,唯一一部能回忆起来的就是《长江七号》了,那部电影也有很多喜剧元素,但是总体给人的感觉是那是可能发生的状态,那是一种没有违背常识的情节推进,它的笑点、它的梗给得很舒服,很合理,不会让人在看到后一瞬间就会质疑它的产生是不是违背常识,我认为那种科幻喜剧才是成功的。

最后就是不喜欢。不喜欢是我看完电影后的结果,除了不科幻、不喜剧,另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故事内容的价值观问题。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塑造的独孤月所谓的不争优秀、不做垫底的”中间人“形象,到为了一份不确定的爱情放弃自己的事业专长,再到一个人决定整个人类的命运。这一连串贯穿起来就是典型的自由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

那种不争优秀不垫底的”中间人“,为了爱情放弃追求的”痴情人“,其实并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主流价值观,中国讲究的是”积极出世“、是”达则兼济天下“、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我们并不是主张主流价值观的绝对化,但是作为一部大众电影,特别是这种涉及人类整体命运的科幻电影,它向社会传达的应该是一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主题思想,而不是借着这个宏大题材,去宣扬所谓的”躺平“、个人的情情爱爱。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不只是思政宣传的内容,它是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我们的先辈用他们的经验教训留给了我们这些后辈应该坚守的精神财富。一代代中国人,如何克服困难、如何面对灾难、如何延续民族血脉,靠的就是这些主流价值观。在我们的民族延续中,那些被记入史册的永远都是积极出世、为民请命、舍小我顾大我的人,那些没有志气的、没有骨气的、没有格局只有情爱的人,他们最后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历史遗忘了。在新时代,我们提倡思想多元,允许自由主义的个体性存在,但是我们必须坚守自己民族的根本,尤其是在重大灾难面前,能够拯救家园的最终还是那些被最传统的主流价值观所引导过的人们。

我从不认为某一个人就可以拯救全体人类,哪怕他是主角。即使有一天,人类真的面临小行星袭击,我相信拯救地球的会是人类的每一个成员,每个成员参与拯救的方式或许不同,就如同现在的岗位有各种分工,但是最后直面危机,站在最前沿的终究是人类群体的一个集体缩影,而不可能如同西方的所谓”天选之人“。这部电影最后设计的是独孤月一个人顶着核弹头,在马蓝星含情脉脉的鼓励下炸毁了陨石,拯救了地球和人类。这样一场关乎全人类生存的危机,就这样在独孤月和马蓝星的情意缠绵中被化解了,我想那些被拯救的人类多少会觉得自己成了”电灯泡“,我就想知道这种离了大谱的故事情节究竟是哪个编剧的脑洞大开,后来一查才知道,影片改编自韩国动漫……好吧, 既然是棒子们的大作,那我也不好说什么了。真心想说,这种在大灾大难面前的个人英雄主义对信奉上帝的国外观众来很容易接受,因为他们自己的观念是所谓的”救世主“拯救了人类,人类这些普通人能有多大本事。但是放到我们这些信奉历史、信奉家族、信奉奋斗的中国人眼里,这些真的会很不适应(虽然有人总想让我们适应,而且也一直在这么干)。

写到这里,我坦白我给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只打了两分,这两分里,一分给沈腾马丽的不容易,这电影真是难为了他俩了;另一分给那个所谓顶级毛发特效的”金刚鼠“,特效做的是不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