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与人均gdp(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GDP)

(全文字数:2701字,阅读完大约需要9分钟)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大家好,我是王同学。

大概是在一年之前,我发现自己对一些基础概念的理解很薄弱。所以,我下决心要把这些概念再好好学习一遍。然后,在文章中讲出自己的理解。

01|GDP的什么?

GDP是指,特定地区在统计周期内所有劳务和商品的增加值之和。[1]

从这个定义中,王同学学到了四点,

1. GDP是一个地区概念,不分户籍国籍人种。比如说,王同学是西北人,在广东发展,那么王同学所创造的增加值是算到广东省的GDP里;

2. GDP是增量概念,不是财富值。比如,小A工资是小B的两倍,但是后者家庭有10套房,财富值可能是前者的很多倍。很多新闻报道把GDP等同于财富值,这一点是错误的;

3. GDP不仅是增量概念,而且是增加值概念。也就是说我的收入要减去我的成本,中间的净利润才是GDP。GDP是一个地区在统计周期内的净利润。拿个体来说,我今年赚了20万的工资,这不是我的GDP,需要减去成本,剩下的才是;

4. 只统计了劳务和商品,其他的没统计。

经济学与人均gdp(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GDP)(1)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02|GDP是怎么来的?

和因特网,一次性注射器一样,GDP概念也是在战争的背景下诞生的。

英国为了评估第二次英荷战争中自己可以调动的战略储备和可以收到的税。委派英国科学家配第对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收支、人口、土地及其他资源进行了测算统计。英国想要从数据方面去证明自己在和荷兰,法国竞争的过程当中,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不落于下风。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自己国家的财富进行数据化的统计。在此之前,人们只是感性地知道,别的国家比我们富,另一个国家比我们穷。用数据说话,而非感性,这是巨大的思维方式的进步。

经济学与人均gdp(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GDP)(2)

顺便说一些与此次主题无关的,由于英国大量数据化的统计,并且将英国的财富和债务公布出来。这样民间可以掌握这个国家的情况,于是有一些民间的商人愿意把自己的钱拿出来支持国家打仗或贸易。同时,民间的财富被聚集起来用于扩大贸易,配合上当时的大航海时代。一百多年以后,1776年,亚当斯密写出了划时代的作品--《国富论》。

好,回归主线。

第二次对GDP概念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是大萧条。大萧条期间,英美国家都过得非常惨,为了找到大萧条的破解方法,英国和美国都派了专业的学者进行国民收入和支出的数据统计,希望这些统计对政府政策有巨大的帮助,一些具体的统计手段就是在这一期间完善的。GDP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在1933年提出的,这是罗斯福新政推行的第一年。

经济学与人均gdp(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GDP)(3)

第三次巨大的推动是在二战时期,美国成为了民主国家的军工厂,但是很快发现最初的统计方式没有将政府支出纳入核算,战时经济可能很快面临无以为继的困境,凯恩斯支持调整GDP核算方式,将公共支出纳入GDP体系。从此以后,政府的开支预算成为经济的贡献而非消耗。(王同学对这种理论持深深的怀疑态度)

第四次巨大的推动就是在二战之后,重建欧洲的马歇尔计划。那个时候美国已经是一家独大,欧洲千疮百孔,需要重建,美国就把自己的GDP概念移到了欧洲,以GDP核算为核心,进行援助资金的分配,于是欧洲国家不得不接受了这个概念,逐渐这个概念就被推广开来。

再来说说我们中国吧,全世界采用这个概念也不到100年的时间,中国就更短了,中国最早是跟着毛熊老大哥混,经济核算用的是MPS(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计算方式,比如说,盖了1万套房子,开采了10万吨煤,不经过市场估价,直接进入分配环节,而GDP是SNA国民账户体系的核算方式,是通过市场价格统计的[2]。1985年之后,中国渐渐开始使用GDP统计经济,目前还不到四十年。

GDP能够成为当今衡量国家地区发展程度的主要指标,主要是军事和政治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自国际间的竞争,确切的说是二战后美苏两种经济,政治模式之间争雄的直接结果。

03|GDP的优缺点?

GDP出现之前,各国的经济增长和衰退,国民收入情况,生产与消费状况并不在公共部门掌握之中,这时的公共政策无法作出与需求匹配的措施。有了数据之后,有关部门可以及时知道市场出现了什么问题,创业者可以通过观察数据发现市场的机会。大家都不像以前那样,只是凭直观的感觉去预测。

同时,GDP的问题也很多,不完美处也很明显,王同学收集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只要有利于GDP增长,举债发展也好,贫富差距扩大带来的增长也好,都被看作无关紧要的,还掩盖了许多问题,比如人的健康问题,工作生活满意度,人际关系。需要加入能够更为充分反映国民卫生,教育,就业,生活水平,环境以及幸福指数的指标;

经济学与人均gdp(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GDP)(4)

第二,为了控制成本,统计数据不可能穷尽。比如,在中国,地摊,早餐店的增加值就没有被统计进去。

第三,各个国家的统计口径并不是那么的统一,所以不具有比较的意义。这一点,王同学会在下篇文章着重说。

第四,未将那些不容易量化或是没有进入劳务市场的服务,未进入商品市场的商产品纳入,这甚至不能充分反应部分行业劳动者的贡献,比如说,一个小孩儿想要一个弹弓,如果他的父亲给他做一个,那么就不计算GDP,如果花十元钱买一个就算,这是不合理的。再比如,一个母亲如果自己在家照顾小孩儿,那么他的劳动就不计入GDP,如果他自己出去工作,请保姆来看小孩儿,保姆工资就计入,这也是不合理的。

经济学与人均gdp(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GDP)(5)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同学觉得以上讨论GDP缺点的几点都非常有道理,除了第一点。

我觉得很奇怪,GDP只是一个单纯的数据指标,为什么要赋予那么多人文的意义?我们只需要讨论目前的定义和统计方式是否能够更好的满足我们最初的目标。第一点所说的不是GDP的错,而是唯GDP论的错。

04|GDP会被替代吗?

GDP不完美,很多人都知道。为数众多的国际领袖想要忽略GDP这个指标,但最终却无能为力,他们被GDP这个指标给绑架了,因为选民要看这个指标,他们需要选票。作为一种政治工具,被选民和领袖相互强化,太过根深蒂固,因此很难完全摒弃。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人类发展指数,经济学家提出的生态经济学,不丹王国提出国民幸福指数这些指标,但是他们对GDP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

可见的未来,GDP仍然是最核心的经济指标。短期内想要颠覆如此有权威的一个经济数据是非常难办到的。就好像我们不去改变排列并不规则电脑键盘,不是因为它高效,而是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

未完。

祝勇猛精进,心想事成。

王同学

2022.4.29


[1] 这个是王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的,个人感觉专业解释模糊不清。

[2] 有SNA1993,SNA2008等几种,当前中美两国都采用了最新的SNA2008版本,个版本最大的特点就是把研发作为资本投入,而非中间费用纳入资产统计。这个统计方式更加符合现在以科技和创新驱动经济的理念,更加指向知识创新,避免了资源和规模魔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