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啥样的(两千多年的两步走战略)

历史上贝母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阜阳汉简中,其中记录:“贝母已寒热也”,这个名字一直伴随了贝母上百年,这几百年可以说是贝母分类最混乱的年代,不管是什么地方,什么品种的贝母,只要长得相似,聚在一起头上就都可以顶上贝母两个字。

浙贝母这个名字应该分为两部分来看,前为“浙”,后为“贝母”,前者是地名,即浙江,后者是药名,是历代本草中都难以避开的常用中草药,而它的历史,还要从两千多年前说起。

浙贝母啥样的(两千多年的两步走战略)(1)

浙贝母

贝母的混乱时期

贝母有浙贝母,那自然就有川贝母,有湖北贝母,而这么多贝母,在最早的时候,其实是不分家的。

历史上最高有关贝母的记载是在《诗经》中,《诗经·鄘风·载驰》记载:“陟彼阿丘,言采其。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这里所说的“蝱”,指的就是贝母,三国时期的陆玑在其《诗疏》中解释道:“蝱,今药草贝母也,其叶如楼而细小,其子在根下如芋子,正白,四方连累相著,有分解。今近道出者正类此。”,宋代的朱熹也曾在《诗集传》中道:“蝱,贝母,主疗郁结之疾。

然而无论是《诗经》还是陆玑,亦或是朱熹,在描述贝母的时候都没有对贝母进行更深一层的描述和区分。

不止是他们,事实上魏晋之前的大多数典籍中都没有对贝母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和区分,以至于注解《尔雅》时郭璞认为,其中记载的贝母并非现在人们常用的贝母,而是百合科的植物老鸦瓣,如今许多地方仍将其当做真贝母使用。

浙贝母啥样的(两千多年的两步走战略)(2)

老鸦瓣幼苗

历史上贝母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阜阳汉简中,其中记录:“贝母已寒热也”,这个名字一直伴随了贝母上百年,这几百年可以说是贝母分类最混乱的年代,不管是什么地方,什么品种的贝母,只要长得相似,聚在一起头上就都可以顶上贝母两个字。

而浙贝母自然也混入了其中。

汉代《名医别录》中记载:“(贝母)疗腹中结实,心下满,淅淅恶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虽然没有明说是什么贝母,但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其中包含了浙贝母和土贝母两种贝母。

其中,浙贝母是来自于百合科,贝母属的多年生本草,而土贝母据说是葫芦科的植物,当然,土贝母这个称呼事实上也经过了一番复杂的变迁,2010年《中国药典》收录的五种贝母包括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湖北贝母伊贝母,其中并没有“土贝母”这个名字。

而如今在中国植物志上搜“土贝母”这个名字只能搜到鸭跖草科蓝耳草属的蓝耳草,所以这里所说的“土贝母”具体来源植物另有其他(有一段时间甚至指的是除了象贝母之外的浙贝母),这里可以简单看做是葫芦科,假贝母属的假贝母,其并非真正的贝母,一般如今中医界提到“土贝母”说的都是假贝母。

浙贝母啥样的(两千多年的两步走战略)(3)

土贝母(假贝母)

回到正题,南北朝医药大家陶弘景在其《本草经集注》中写道:“今出近道,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断谷服之不饥。”,《本草经集注·序》中记载:“隐居先生(陶弘景)在乎茅山岩岭之上。”,茅山位于如今江苏南京附近,再结合浙贝母富含淀粉,煮食无毒的形状其实不难看出,陶弘景说的其实也是浙贝母。

与之类似的还有宋代诗苏颂在《本草图经》中记录的“贝母,生晋地。今河中、江陵府、郑、寿、随、郑、蔡、润、滁州皆有之……”,从其地区分布上看,“润”在如今江苏境内,“晋地”、“河中”等在山西境内,“郑”、“蔡”等在河南,显然其中也包含了浙贝母和土贝母。

同样的还有唐代的《新修本草》,其中记载:“贝母,其叶如大蒜,四月蒜熟时采良。若十月苗枯,根亦不佳也。出润州、荆州、襄州者最佳,江南诸州亦有,味甘苦不辛。”,其中润州和江南诸州指的就是浙贝母,而荆州和襄州是如今的湖北贝母。

所以,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一点,从南北朝之后,贝母的使用虽然依旧混乱,但两个大类占了主要地位,一者是百合科的浙贝母,一者是葫芦科的假贝母,湖北贝母,川贝母等穿杂其中。

贝母的区分

浙贝母名字首次初现是在明末清初的《本草述》中,其中道:“川贝母小儿尖白者良,浙贝母极大而原色黄。”,当然,要说最早将之从贝母大家族中分类出来的,还是要看明代的《本草原始》,书中将贝母分成了南贝母和西贝母,南贝母指的就是浙贝母中的“元宝贝”,而西贝母指的则是川贝母、伊贝母等。

浙贝母啥样的(两千多年的两步走战略)(4)

川贝母

这里就可以简单提一提之前所说的“土贝母”的复杂变迁了,据明朝倪朱谟编撰的《本草汇言》记载:“贝母,……必以川者为妙。若解痈毒,破症结,消实痰,敷恶疮,又以土者为佳。然川者味淡性优。土者味苦性劣,二者以分别用。

这里其实就已经将贝母划分为了川贝母和土贝母两类,然而此土贝母非葫芦科的土贝母也,这里的“土”是本土的意思,意思是倪朱谟居住地方的贝母,而倪朱谟是浙江杭州人氏,所以这里的土贝母指的其实就是浙贝母。

类似的还有《景岳全书》中的土贝母从其中记录的主治功效以及形状来看,所说的也是浙贝母。

这下可就乱套了,毕竟明朝开始已经有了浙贝母这个称呼,后来的人们也普遍接受了这个分类方法,那土贝母又该何去何从?

这难不倒古人,清朝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记载:“象山贝母体坚味苦,去时感风痰,土贝母形大味苦,治外科证痰毒。

《百草镜》中也记载:“出川者曰川贝,出象山者名象贝,绝大者名土贝。”,这种操作说白了就是在浙贝母里面再分类,分出象贝母和土贝母两类,毕竟象山本来就地处浙江,所谓的象贝母指的就是浙贝母,两者都是浙贝母,所以才有了之前土贝母曾代指过除了象贝母之外的浙贝母的说法。

浙贝母啥样的(两千多年的两步走战略)(5)

浙贝母

如今关于贝母的研究越来越多,浙贝母的秘密也正被人们一层层剥开,但市面上流通的贝母还是多有混用和假冒,所以购买需谨慎,如需使用,请在专业人士的指点下购买。

参考资料:

[1]赵宝林,刘学医.药用贝母品种的变迁[J].中药材,2011,34(10):1630-1634.

[2]谢志民,王敏春,吕润霞.贝母类中药品种的本草考证[J].中药材,2000(07):423-427.

[3]邱玏.川贝母、浙贝母功效沿革考辨[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06):1-3.

[4]朱晓丹,安超,李泉旺,胡凯文.中药浙贝母药用源流及发展概况[J].世界中医药,2017,12(01):211-216 221.

[5]土贝母,浙贝母.中国植物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