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想告诉我们什么(程门立雪暖意融融)

程门立雪想告诉我们什么(程门立雪暖意融融)(1)

中国的历史典故中,有两个顶风冒雪伫立等待的故事,一个叫程门立雪,一个叫立雪断臂,均被传为佳话。

程门立雪的故事发生在宋朝,立雪断臂的故事发生在南北朝,一个在今天嵩县陆浑水库旁边的两程故里,一个在今天登封中岳嵩山深处的禅宗少林。这两个地方,在古时都属洛阳,两地间的距离,区区一百公里。

程门立雪想告诉我们什么(程门立雪暖意融融)(2)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这就是典出《宋史》的“程门立雪”。

这段文字说的是杨时四十岁那年冬天,奉旨到南方做官,上任途中,特意和好友游酢一起到洛阳去拜别自己的老师程颐。来到程府时,发现老师在窗前坐着打盹儿,睡着了。二人没有进门打扰,而是恭恭敬敬地站立在门外的雪地里静静等着。待到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经下了一尺深。

在嵩县的两程故里,感受这一冰天雪地里尊敬师长的美德风范,让人深觉暖意融融,倍感温情浓浓。

程门立雪想告诉我们什么(程门立雪暖意融融)(3)

立雪断臂的故事,《古文观止》中有过文章描述,更多流传于民间。说的是菩提达摩由印度来到中国后,落脚嵩山修炼禅宗,在少林寺背后五乳峰的山洞里面壁九年,修成正果,成为汉传佛教的禅宗始祖,少林寺由此成为禅宗祖庭。

神光禅师仰慕禅宗法理,多次前往求拜达摩为师,均被达摩拒绝,神光在纷飞的大雪中挥刀断臂以表诚意和决心。达摩因之感动,将其收为徒弟,赐名慧可,慧可因此而成为禅宗少林的二祖。

站在禅宗祖庭少林寺中的立雪亭前,读完立雪断臂的故事,不禁为禅宗一脉能成为中国佛教八大宗影响力之首倍感传奇,却也周身不寒而栗。

程门立雪想告诉我们什么(程门立雪暖意融融)(4)

程门立雪中的程颐何许人也?

北宋朝的程颢和程颐兄弟,同为儒学大家和教育家,是北宋理学的开创者,被人并称为二程。他们创立的理学,是对孔孟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后世又进而被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人发扬光大为程朱理学、宋明理学,成为两宋以降一千多年来,影响并统治中国社会进程的思想理论。

程门立雪想告诉我们什么(程门立雪暖意融融)(5)

程颐在为其兄长程颢撰写的墓志铭中写道:“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先生出,倡圣学以示人,辩异端,辟邪说,开历古之沉迷,圣人之道得先生而后明,为功大矣。”

现存嵩县田湖镇的两程故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明英宗于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敕建。在祭祀二程的大殿里,悬挂有宋理宗赵昀敕封的“理学亢宗”、康熙帝钦赐的“学达性天”以及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书写的“伊洛渊源”、“希踪颜孟”等匾额。明清两朝的官吏到此,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均须步行而过。

程门立雪想告诉我们什么(程门立雪暖意融融)(6)

二程理学也被后人称为道学。在现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中,理学被批判为禁锢和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理论,那是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产生的结果。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理学却是二程对儒家思想的创新和发展,为儒家学说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中国的历史变革起到了巨大的积极推动作用。至于某些人被称为假道学,另当别论,只能说明某些人挂羊头卖狗肉的伪君子本质,根本不能与真正的理学信徒画等号,也根本无法因此而否定二程理学无可取代的历史地位。

程门立雪想告诉我们什么(程门立雪暖意融融)(7)

程门立雪中的杨时和游酢,与同时代的吕大临和谢良佐并称二程的四大弟子,特别是杨时,宋朝南迁后,在东南地区开门办学,广收学生,继续研究和传授理学思想,宋高宗赵构亲笔为其创办的学校题写了“龟山书院”和“道南祠”等校名。

若按传承关系,被康熙皇帝称为“程氏正宗”的杨时还实为朱熹的先辈师祖,朱熹则是杨时的嫡传徒孙。朱熹在评价杨时的时候说:“孔颜道脉,程子箴规,先生之德,百世所师”。毫无疑问,杨时在理学传播和程朱理学思想体系的最终确立过程中,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程门立雪想告诉我们什么(程门立雪暖意融融)(8)

立雪断臂中的达摩何许人也?

达摩,汉语的意思为博通,原名菩提多罗,后改名菩提达摩,印度人,自称印度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汉传佛教禅宗派的创立者。

程门立雪想告诉我们什么(程门立雪暖意融融)(9)

比之于程门立雪,立雪断臂的故事更具传奇色彩和宗教的神秘主义。

相传,达摩初到中国在金陵传道的时候,曾受到神光禅师的轻慢。为此,神光深感愧疚,并决意追随并拜师达摩修炼禅宗。即使一再遭到拒绝,神光还是追到了达摩坐定修禅的洞外。达摩每天在洞中坐禅,神光就每天在洞外侍立。日复一日,达摩一概视之若无,不予理睬。

一个漫天飞雪的傍晚,积雪没膝。达摩头终于对着洞外说:“想要我收你为徒,除非天降红雪。”神光听闻此言,二话不说,取过一把快刀,毫不犹豫地砍向了自己的左臂。四溅的鲜血伴着飞舞的雪花,就像红雪从天而降。当神光将血淋淋的断臂捧至达摩面前时,达摩惊呆了,顿感神光真的已经知错改过,遂放下心中芥蒂,正式收神光为徒,并另赐法名慧可,将自己的衣钵、法器和《楞伽经》四卷都传授给了慧可。

程门立雪想告诉我们什么(程门立雪暖意融融)(10)

慧可得到真传之后,将印度佛法教义与当时当地的风土民情相结合,对佛教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使之更加适合东方文化,使得禅宗成了日后汉传佛教八大宗影响力最大的一脉。

为了纪念慧可立雪断臂对禅宗少林的贡献,少林寺僧人将寺中的“达摩亭”改名为“立雪亭”,僧人身披袈裟时,也只盖住左肩而露出右肩,并且肩头袈裟的一半为红色,一半为黄色。清朝乾隆皇帝巡游到此,感慨良久,挥毫题写了“雪印心珠”四字,被人制成匾额,悬挂于立雪亭内佛龛的上方。

如今少林寺对面的山上,还有慧可当年静居养伤的二祖庵。

程门立雪想告诉我们什么(程门立雪暖意融融)(11)

杨时和游酢均为南方福建人,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二人一起到颍昌(今河南扶沟)拜时任颍昌知县的程颢为师。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程颢深感二人具有刻苦笃行的心志,在后来目送他们南归时,意味深长地说:“吾道南矣!”我所研究的学问能够传到南方发扬光大了!

程门立雪想告诉我们什么(程门立雪暖意融融)(12)

程颢早逝,杨时和游酢又专程赴洛阳拜程颐为师。由程门立雪的行为举止,程颐在心中进一步强化了兄长对二人心性品行的判断,满腔热情地接纳二人为弟子,将自己的满腹经纶都传授给二人。二人亦不负恩师所望,矢志不移地研读二程理学的思想内核,致力于新儒学的传播和复兴,皆学有所成,著作等身,也终成一世师表,桃李满门。

有一种精神的本质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菩提达摩在修禅的过程中,并非只收了慧可一个弟子,还有道育、僧副和尼总等几个高徒,却只将禅宗的衣钵传给了曾有过嫌隙的慧可。佛界流传有“僧副得禅宗之皮,尼总得禅宗之肉,道育得禅宗之骨,唯慧可得禅宗之髓”的所谓说法,是立雪断臂的意志为慧可的接班加了分,促成了达摩最终的选择。

程门立雪想告诉我们什么(程门立雪暖意融融)(13)

但不管是依据佛法理念,还是从中国古训来理解,以慈悲为怀的和尚由禅师神光蜕变为二祖慧可的故事,听起来都过分冷酷残忍。人的体须发肤皆受之于父母,为了达成目的而自残的行为不符合人性道德,更不值得提倡和赞扬。

(文中有部分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