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1924(冯玉祥逝世30余年)

1987年9月14日下午,邓小平满面笑容地走进人民大会堂,高兴地与守候在此的客人们握手。

他热情地招呼大家落座,关心大家的生活,他眼前的这些人有着特殊的身份,因为他们,都是爱国将军冯玉祥的后人。

当年冯玉祥黑海罹难,他的儿女们各自奋斗,生活不易,尤其是他的次子冯洪志,几十年来远离故土,思乡之情常挂心头。

可当这位冯家后人趁此机会,向邓小平提出想回国定居时,却被直接拒绝。因为:这是邓小平交给冯家后人的伟大使命!

冯玉祥1924(冯玉祥逝世30余年)(1)

图|冯玉祥全家福

冯玉祥黑海罹难

1948年7月,爱国将领冯玉祥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冲破美国政府和国民党特务的层层阻挠,离美回国。临行前,冯玉祥公开发表《告留美侨胞书》、《告别美国人士书》:

“我这次回国是为了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真正民主的联合政府。”

7月底,怀着对将来建设祖国的美好憧憬,冯玉祥和夫人李德全、秘书赖亚力、女儿女婿冯理达罗元铮、女儿冯颖达、冯晓达、儿子冯洪达一行八人,登上“胜利号”豪华客轮回国。

这辆客轮是苏联从德国手中缴获的,为了迎接他回国,毛主席、周恩来特意拨专款,向苏联租用客轮,希望他能平安顺利地回国。

冯玉祥1924(冯玉祥逝世30余年)(2)

图|冯玉祥

船上空间很大,饮食丰富,娱乐活动也十分多彩,冯玉祥踏上回国之路,心情无比舒畅,除了在舱房里看书、作诗,他还会到甲板上漫步,欣赏海景。船上的人们因为即将回国兴高采烈,甚至还拿着火把跳起舞来。

冯玉祥和家人一起也沉浸在轻松美好的氛围中,不过他比较谨慎,对于靠近客轮的船舶,他都分为关注,为了保证能平安回国,他几乎都很少出舱,但即便如此小心翼翼,也没有改变最后不幸的结局。

9月1日,客轮启航横渡黑海,驶向敖德萨港,这是客轮的目的地,所以大家都回舱,好好收拾东西,准备下船,船舱各个活动室的门也都关闭,此时冯玉祥正半倚在舱内的床上,给女儿讲述他当年访问苏联的往事。

中午时分,冯晓达闻到一股浓烈的烟味,船上失火了。游客们在腾腾烟雾中仓皇奔逃,冯玉祥逃脱不及,被浓烟熏倒窒息而倒下。

大家将冯玉祥救出来时,他的瞳孔已经扩散,不管医护人员怎么救治,他都没有任何反应,就这样,一心盼着回国的冯玉祥最终倒在回国路上,与世长辞!就连他的女儿冯晓达也在这场灾难中丧生。

冯玉祥1924(冯玉祥逝世30余年)(3)

图冯玉祥李德全夫妇

冯玉祥黑海罹难的消息传出,震惊中外,毛主席、朱老总扼腕叹息,他们还等着相见之日,如今却不得不接受此噩耗,两位领导人发出唁电:

“惊悉冯先生及令嫒不幸遇难,至深痛悼,冯先生置身民主,功在国家。尚希勉抑哀思,并为实现冯先生遗志而奋斗。”

11月,冯玉祥夫人李德全带着他的骨灰回到祖国,他总算回到了祖国大地,只是这样的形式不免令人唏嘘。

冯玉祥的一生饱经沧桑,他亲身参与了很多历史事件,他是西北军阀首领,曾与蒋介石称兄道弟,后来又公开谴责蒋介石,义无反顾地选择支持共产党。对于军阀混战、官场虚伪、人心难测,冯玉祥实在是厌倦。

这点在他给子女的信中可见一斑,他时常在信中强调国危民困,但他并不支持孩子们走上官道,而是鼓励他们图强救国,所有后来冯氏儿女,都继承了他的爱国情怀,却几乎都不继承他的职业。

冯玉祥1924(冯玉祥逝世30余年)(4)

图|冯玉祥塑像

冯玉祥的孩子们大多选择走科技救国的道路,长子冯洪国生在革命年代,是唯一一位在民国时期选择子承父业的儿子。

冯洪志是国际著名的核子物理学家,材料力学、机械工业等方面的专家;冯理达是著名病理学家;冯洪达投身新中国海军建设事业......将相之子,将红色情怀永远地传承下来。

在冯玉祥逝世几十年后,国家领袖邓小平更是亲自接见了冯家后人,而那时冯玉祥的次子情况最为特殊,他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当年冯玉祥途经黑海不幸遇难时,冯洪志身在美国。

冯玉祥1924(冯玉祥逝世30余年)(5)

图|冯玉祥与家人在一起

思念故土

冯洪志是冯玉祥与原配夫人刘德贞的儿子,他生逢乱世,1917年的北平正是革命浪潮迭起,冯玉祥率军讨伐张勋辫子军,进驻湘西平定湘西曾尚武流寇,后来又进入南京政府,成了蒋介石的拜把子兄弟,冯玉祥实在是一号响当当的人物。

在这乱世之中,冯家日子过得还算可以,但冯玉祥自孩子们幼时起,就教导他们要学会艰苦奋斗,即使他身居官位,但冯家吃的是苞米面窝窝头,冯玉祥教导冯洪志:“现在还有很多人吃不上这东西,我希望你们长大了都能自食其力,做一个有本事的中国人。”

为了培养冯洪志,在儿子12岁时,冯玉祥就送他去苏联学习。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也在苏联学习,借着父辈的情分,冯洪志和蒋经国在苏联时也以兄弟相称,二人关系十分不错,经常在周末和节假日一起相约打球、郊游。

冯玉祥1924(冯玉祥逝世30余年)(6)

图|冯玉祥与蒋介石

1941年,冯洪志结束学业回到中国,那时抗日战争尚未结束,冯玉祥为抗击日寇还在南征北战,四处奔走。

冯洪志有机会就跟着父亲冯玉祥去参加救国活动,冯玉祥在各地发表演说,号召学习鲁迅的“真”、“硬”、“韧”的精神,争取抗战的胜利,他穿着布衣,踏着布鞋,走到群众中间,号召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救国家。”

冯洪志跟在父亲身边,听父亲慷慨激昂地演说,他也在人群中跟着呼喊:“收复失地,还我河山。”父亲言传身教,教给他的是毫不动摇的爱国精神。

冯玉祥通过运动筹集来的资金,一部分交给国民政府,一部分交给周恩来,父子俩用实际行动,支持抗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冯玉祥将目标放到国家建设上,他发表《建国问答二0四问》,提出“抗战胜利以后,剩下唯一的一件大事就是建国。”

将来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就是建设人才,28岁的冯洪志此时正在中国兴业公司,担任机械工程师,公司总经理为胡子昂。冯玉祥、胡子昂皆深谋远虑,冯洪志在家人、前辈的支持下,动身前往美国,在工业领域学习深造,在美国,他整个心思都扑到学习上,以待来日可以报效祖国。

冯玉祥1924(冯玉祥逝世30余年)(7)

当父亲不幸遇难的噩耗传到美国,各界人士都为此震惊不已,冯洪志也因为失去父亲,悲伤难言,想回到祖国,却无法成行。

侥幸生存下来的李德全代表丈夫冯玉祥,回到北平,参与创建新中国的筹备工作。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祖国新生,李德全心中欣慰,这大概是对冯玉祥最好的告别。

此时,身在大洋彼岸的冯洪志也展现出炎黄子孙精忠报国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他准备回国,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中。

但要知道,当时在美国的科技人才想回国并不容易,像众所周知的钱学森,为了回国耗费了多大的心力,冯洪志同样面临这样的困境,他想回国屡受阻挠。无奈之下,他想到从加拿大出发,经苏联回国,也遗憾未能成功。而且,正值朝鲜战争爆发,冯洪志的回国之旅再次没了希望。

他有美国名牌大学的高学历,还是纽约理工学院、加州大学研究院的博士,按照这样的学历和才能,原本是能找到好工作的,由于冯洪志坚决不肯加入美国国籍,所以他找工作十分困难。

哪怕一直找不到工作,冯洪志都不曾动摇过意志。

冯玉祥1924(冯玉祥逝世30余年)(8)

图|李德全(右一)与毛主席、朱德、邓颖超

最后为了谋求生计,冯洪志选择到美国加州的一个机械厂,成为一名普通车工,他从车工、绘图员干起,一点点学习技术,他不怕吃苦,不怕从底层干起,这一点还要得益于幼时父亲冯玉祥的严格教育。

冯洪志在岗位上默默奋斗,不仅赢得了美国人的尊重,还取得斐然的成绩,他参与许多大型核电站、核潜艇的重要设备的设计工作,成为高科技领域有影响的科学家,不仅如此,他还成为世界著名泵业生产公司——沃尔辛顿公司的副总裁,事业颇有成就。

不仅如此,冯洪志还有个美满的家庭,他在美国迎娶一位爱国华侨的女儿,婚后儿女双全,随着冯洪志渐渐年迈,他的一双儿女也有了自己的事业。

身边始终有人劝他,回国的希望很渺茫了,不如加入美国国籍,享受更好的待遇,冯洪志要么沉默不语,不做任何回应,要么直接回道:“我不能忘记我是中国人,我父亲是冯玉祥!”

自来到美国的那一刻起,他从来没有一刻不想念祖国,没有一刻不想回到故土,头上又添了几缕白发,冯洪志是否还能盼来那一天?

冯玉祥1924(冯玉祥逝世30余年)(9)

图|冯洪志

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中美关系在七十年代迎来转圜,56岁的冯洪志也迎来黄镇的邀请。

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后,在双方首都都设立联络处,黄镇就是我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收到同胞邀约的冯洪志心情异常激动,来见黄镇之前,他甚至兴奋到彻夜难眠。

他刚来到黄镇的办公处,黄镇就迎了上来,紧紧握住他的手:“冯先生,我派人到处打听你的下落,这回可算找到你了。”

“我也一直在等你们啊,等得我好苦哇。”冯洪志已经热泪盈眶。

黄镇告诉冯洪志,他是自己见到的第一个没有加入美国籍的中国侨民,黄镇称赞:“你真像你父亲,有一副硬骨头。”

冯洪志也为此骄傲:“我是炎黄子孙,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能给咱们中国人丢脸,现在国家强大了,我们海外华侨的腰杆更硬了。”

冯洪志和黄镇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这么多年没有归途,冯洪志太想念家乡,想念家人了,黄镇还给他带来家人的关怀,冯家的兄弟姐妹都等着他回家,此刻的冯洪志,思乡之情到了一个顶峰,他下定决心:要回到祖国怀抱。

冯玉祥1924(冯玉祥逝世30余年)(10)

图|黄镇

1973年秋天,也就是见到黄镇的这一年,冯洪志跟随一个赴华旅游团,义无反顾地踏上归途,当飞机飞过太平洋,他分明感觉到自己终于距离故土越来越近了。

他来到北京,感叹祖国日新月异地发展,他终于回家,和几十年未见的家人紧紧相拥,眼角淌下的热泪甚至不足以诉说他的兴奋与激动。

自此,冯洪志终于实现“回国”的梦想,而让他更加惊喜的是,人民领袖邓小平还亲自会见冯玉祥的后人。

邓小平接见

那是在1982年9月,爱国将军冯玉祥诞辰100周年,逝世34周年,为了纪念这特殊的一年,冯家后人相聚北京,度过这团圆温馨的时刻。

趁着这次机会,邓小平提出:要接见冯家后人。

冯玉祥1924(冯玉祥逝世30余年)(11)

图|邓小平

很快,冯洪志、冯理达等冯家后代被轿车接到人民大会堂,邓小平看到他们笑逐颜开,当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邓小平就在冯玉祥的部队,冯玉祥设法护住了他的安全,还给他路费,护送他转移,这份情谊邓小平一直记在心里。

他关怀询问冯家人的生活,过得怎样,兄弟姐妹们实在感激领导人的记挂。冯洪志算是一个特殊的冯家女儿,邓小平问冯洪志:“还有什么要求?”

冯洪志满是真挚地回答:“常言道,‘故土难离,叶落归根’,我年纪大了,想回国来定居,也好在有生之年为国家尽一点心力。”

这一年冯洪志65岁,他期待中的是,邓小平肯定会答应他这个请求的,让他意外的是,邓小平拒绝了他。

邓小平摇摇头,缓缓说道:“我倒觉得,你不要着急回国来。”在邓小平看来,冯洪志在国外这么多年的成就、人际交往是莫大的财富,他可以借着这样的优势为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

待邓小平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冯洪志醍醐灌顶,明白了邓小平如此安排的深意,他当即斗志昂扬地表示:“好,我一定按照您老人家的话去做。”

冯洪志没有回国来,但距离不曾阻挡他的赤子之心。晚年的冯洪志在美国一边经营事业,一边和宋希濂等原国民党将领组织“和平统一促进会”,为祖国统一大业事业添砖加瓦。

冯玉祥1924(冯玉祥逝世30余年)(12)

图|冯洪志晚年

因为他和蒋经国是昔日好友,冯洪志就趁着探亲的时候,去杭州奉化溪口,也就是蒋氏故乡,他亲自拍照片寄给蒋经国,与照片一同寄去的,还有冯洪志的亲笔信。

信中,冯洪志热切表达“实现两岸统一”的必要性,这是万众所归,这是所有人的心愿,他字字真挚,向蒋经国分享自己的感受,用真心打动蒋经国。

据悉,蒋经国读完冯洪志的信,泪水已经溢满整个脸庞,他捧着冯洪志寄过去的家乡黄土,热泪盈眶,他捧着家乡照片,良久不语。

后来,在包括冯洪志等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蒋经国终于决定:“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这为祖国统一大业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遗憾的是,1988年蒋经国病逝,冯洪志专程去台湾吊唁,邓小平得知此消息,不禁痛心叹息:“可惜, 蒋经国死得太早了。”

但大家从未放弃过努力,像冯洪志一样的海内外炎黄子孙,爱国热血从未消散。在异国他乡,冯洪志爱穿中山装,爱吃炸酱面和小笼包,他,从来都是中华儿郎,是传承父亲红色情怀的冯家儿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