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电影(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

上世纪80年代,广西电影制片厂的陈敦德竭力促成了一部电影——《血战台儿庄》。

尽管尺度大,拍摄难,但最后还是获得了自上而下的一致认可。

同时,也叫响了广西厂的名号——敢拍别人不愿轻易下手的题材。

于是当时间来到1990年。

导演丁荫楠就找到时任广西电影制片厂厂长高鸿鹄,说想拍周总理时。

双方一拍即合。

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电影(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1)

丁荫楠

1991年10月1日,传记电影《周恩来》公映。

在那个电影院数量不多的年代。

上映两个月,仅城镇电影院统计,观影人数超过一亿八千三百多万人次。

这还没算上广大的农村和部队观众。

如果以2019年全国电影票价平均37元价格计算,这个观影人次将会创造出至少67.7亿元的全国票房。

远远超过56.8亿的《战狼2》,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一。

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电影(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2)

除了创纪录的观影人数和欢迎度。

本片还拿下金鸡奖故事片特别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化妆奖。

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男演员奖。

甚至有领导给出了“精致,深刻,感人”的高度评价。

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电影(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3)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片,主创以中心事件的板块式结构,让时空交错。

通过概括周恩来总理的一生,表现其人格力量。

作为最核心的人物。

这里不得不提饰演男主角周恩来的王铁成。

他的演出,空前绝后。

有多像?

难辨纪录片还是电影。

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电影(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4)

过去的特型演员。

优点是形似,肢体动作模仿到位,但精神内核的揣摩,不一定精准。

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电影(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5)

而王铁成。

则让当时舆论惊呼:这不是演,是再现。

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电影(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6)

影片《周恩来》

其实王铁成本尊,在外形上与周总理相似度并不算高。

比如王铁成下唇偏薄,人中较短,眉毛不够浓密,鼻翼有漏孔鼻尖略勾。

这都需要化妆师替他补齐“短板”。

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电影(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7)

但仅如此,还远不够。

用王铁成的话讲,关键得找准人物状态。

怎么找?

最“笨”的方法。

靠时间磨。

每天睡4个小时,其余时间都用来看录像,研究过去周总理的影像资料。

十遍不行,就五六十遍。

一天下来双眼充血,神情憔悴。

甚至每场戏中的外部节奏是什么样的,心理节奏又如何。

都需要一一揣摩。

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电影(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8)

然而,更难的是人物年龄跨度。

由于《周恩来》覆盖了周总理从中年到人生的最后一刻。

人在不同时期的体貌特征都需要精准还原。

面部特征,还可以交由化妆师调整。

而身体特征,就只能依靠王铁成“变身”,尤其是晚年罹患癌症,形同枯槁的形象。

演员在一部戏里为角色增肥和减重,不少见。

比如《荒岛余生》中的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

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电影(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9)

再比如《摔跤吧爸爸》中的阿米尔·汗。

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电影(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10)

但王铁成不但要瘦,还要有周总理晚年病中的憔悴。

怎么弄?

8个月不吃主食。

因为“脸上瘦一两,身上就要瘦十斤。”

如果要做到面容清癯,首先就得骨瘦如柴。

本来就不胖的他,愣是这样减下十几斤体重。

有多瘦?

他爱人在家里看见王铁成,都焦虑的说:

“铁成,你可想着咱们家里还有两口人”。

但即便这样。

王铁成依旧不满意。

周总理身高超过一米七三,晚年因病体重只剩下80几斤。

所以,自己还是“太胖”。

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电影(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11)

《周恩来》剧照

关键时刻。

上天却“眷顾”了他。

王铁成出了一次车祸。

九死一生,从五米高的路面被撞下去,断掉六根肋骨严重受伤。

他晚年回忆起这次车祸,直呼幸运。

因为短时间内又被“强制”减掉近10斤。

导演丁荫楠担心王铁成可能痛的讲不出话。

结果躺在病床上,肋骨还断着的王铁成,却在疼痛中,找到了周总理晚年患病时的精神状态。

于是,一段名垂中国影史的经典表演诞生了。

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电影(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12)

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电影(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13)

历史上这场国庆招待会,周总理已经罹患癌症。

身形枯槁,强忍疼痛。

王铁成那时候刚好在身体和精神状态上都非常接近。

于是他内外伤都还没好,就强烈要求提前出院,先拍这场重头戏。

由于缠着绷带,他穿不进衬衫,只能直接把中山装套在外面。

结果剧组的同事看得却流泪了,说人瘦的衣服在身上都“逛荡”。

在中国。

尽管后来者,如张国立在《一九四二》为了演好饥民,也有过减肥节食。

但像王铁成这样肉眼清晰可辨的“变身”。

空前绝后。

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电影(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14)

众所周知,中国人明显的南北口音差异。

王铁成1936年出生在北京。

而周总理,江苏淮安人。

二者口音差别之大,对不熟悉中文的人,甚至可能会误判成两种不同语言。

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电影(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15)

因此很多看过《周恩来》的人,都以为片中那浓郁淮安口音是专业配音演员的杰作。

实际上,全是王铁成亲自完成。

不但需要尽量接近人物的音色。

语言口音也要近100%的还原。

怎么做?

一遍又一遍听录音,练习。

如果南方的朋友觉得翘舌发音很难受。

那对王铁成来说,将zhi chi shi念成zi ci si同样不舒服。

为此,他甚至发明了一套发音“密码”。

比如,“同志们”。

用淮安口音,就会在剧本上标注:“通字们”(们轻读)。

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电影(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16)

也许有人要说,口音差一点,不见得影响什么。

但凡事就怕认真。

人艺演员何冰曾自述,拍电视剧《白鹿原》的时候,怎么说台词都找不到人物感觉。

最后还是统一改成了陕西方言,瞬间,那个往地上一蹲,呼哧嚼面的关中农民形象就出来了。

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电影(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17)

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反应,包含了他的身份、经历以及思想情感和世界观。

王铁成正是拿捏住了这些细节。

才能够让银幕前的观众目不转睛。

而他的流汗和流血也没有白付。

20多年后,当年轻人看到他的表演时,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太像了……太像了……到了一种甚至无法分清是电影还是纪录片的地步……王铁成的演技真的是震撼,一举一动、容貌神态举止语气步伐气度,没有一丝不是周总理本人,哭得撕心裂肺……

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电影(29年前近2亿人次观看)(18)

电影艺术,是对真实空间的还原。

是来自现实的投递。

多年后,在谈及自己出演的原因时,王铁成动情的讲了这么一句话:

“因为悲痛与思念,产生了扮演周总理的想法”。

文/红猪看电影编辑部:猪哥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