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生涯十佳球(斯蒂芬.茨威格)

#以书之名#

斯蒂芬生涯十佳球(斯蒂芬.茨威格)(1)

斯蒂芬.茨威格

我在前面写玛丽.安东内特的时候,就提到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过她的传记《断头王后》。他还写了很多传记,比如《巴尔扎克》、《滑铁卢之战》、《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罗曼罗兰》,《麦哲伦航海记》等。他当然也写了很多其它的作品,有戏剧、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但他是作为传记作家而名流青史的。

在传记作家里茨威格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对人物性格的洞察、对复杂人性的认识、对伟大人物高屋建瓴的历史透视、对复杂生活提纲挈领的把握都是非常到位的。

而且他非常敏感、非常体贴、非常人性,对他笔下的人物充满了热忱。热恋的悲歌、英雄命运离合的历史瞬间、个人意志与历史宿命的碰撞,以及歌德、拿破仑、西塞罗、威尔逊、亨德尔、托尔斯泰、列宁、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些历史上闪闪发光的名字都在他的笔下熠熠生辉。

我个人非常喜欢《麦哲伦航海记》。

我小时候就有一个航海情结,仍然记得一个挪威人类学家海雅达尔写的航海日志《康铁吉》,也叫《孤筏重洋》。六位探险家重新走完公元500年第一批冒险者“康铁吉”从秘鲁漂流到波利尼西亚群岛时所走过的路,验证当年的移民是怎样借洋流和风用木筏横渡南太平洋的。而后看了茨威格写的《麦哲伦航海记》,作者用细腻的文笔描述了一个孤独的英雄,为了能像哥伦布等人那样“惊天动地”,密谋策划去寻找传闻中欧洲通往亚洲香料群岛的海峡。

那是1517年。

纵观历史,公元1500年是开启人类历史新纪元的一个转折点。历史上总有这样的人物,充当打开新历史之门的钥匙,麦哲伦就是这样一把钥匙。他率领一帮“乌合之众”,向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的海峡驶去,开始了一次有史以来最为疯狂的航行。阴差阳错,他最后发现了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海峡,而他自己却在菲律宾群岛上被土著杀死。是他的船队最后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圆形的。这次航行,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

我个人的观点是人类的视野是一步步被打开的,这是一个奇妙的进程。大约每隔500年左右,历史的视野被打开一次。历史似乎是一部预定的案卷,走到一定时间就像上了闹钟一样会响起来,而影响和突破人类视野的重大事件就发生了。这些事件关乎人类的宗教和意识形态,关乎人类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公元前6世纪左右,影响各民族的伟大人物陆续诞生了,希伯来人经历巴比伦之囚后重建圣殿、希腊有苏格拉底等伟大的哲学家诞生、中国有老子、孔子出生,道儒皆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轴心时代;公元元年左右基督诞生,而后基督教与犹太教分离;公元6世纪左右,默罕默德诞生,伊斯兰教出现;公元1000年左右天主教与东正教分离,天主教对伊斯兰教地区展开十字军东征;公元1500年左右宗教改革,天主教与新教(基督教)分离,随之而来的是新大陆的开拓、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以及文艺复兴等等。公元2000年左右有线互联网以及无限互联网开启了人类的网络时代,随之而来的变化我们尚未见分晓。

扯远了,还是回过头来说茨威格吧。他擅长把伟大人物放置在伟大的历史时刻来描述。人物的命运或喜或悲,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完成了某些影响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歌德曾说过历史是“上帝的神秘作坊”,历史人物“鬼使神差”,被命运驱使着开创一个伟大的时代,麦哲伦就是如此典型的人物。

我还喜欢茨威格笔下的《罗曼罗兰》。罗曼罗兰是我最喜欢的作家。《约翰克里斯多夫》影响我的人生。罗曼罗兰也是伟大的传记作家,他的《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也是影响深远的作品。

茨威格是个犹太人,在一战和二战的烽火中他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太平的黄金年华,失去了优雅和自由。一个意气风发的人在一次又一次的风雨飘摇的残酷战争面前败下阵来,战争中身不由己的生活最终打破了他的希望。犹太人的身份、冷漠与流亡、失去奥地利护照、成为领白卡的无国籍人,到最后,“仿佛每一次呼吸,都要对一个陌生民族感恩戴德似的”。他最后的自杀当然不是因为他的玻璃心,而是他真的抑郁了。他在流亡期间创作的《昨日的世界》,可以看出他对世界和平期许的深深失落,他写到“伟大的希望之光幻灭了,但它曾照亮过一两天时间,温暖过我们的心”。他这样一个书写伟人心灵史的作家,自己的心灵一定是丰富而敏感的。

完成自传《昨天的世界》,1942年2月22日,他和第二位夫人在巴西双双自杀。

作家是自杀的高危人群,比如海明威、比如老舍、比如傅雷,他们都是面对不理想的世界不想苟活的人。因为敏感而脆弱,因为尊严而决绝,因为失落而断然,因为看重心灵的生而不在乎肉体的死。

茨威格若再等三年,二战就结束了,而他本来已经到了自由之地;傅雷若再等几年,文化大革命就结束了。然而,没有然而。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伟大人物的命运和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

干完活就离开了,瓜熟蒂落了,和大自然所有的生命一样,茨威格生于尘土又归于尘土。

斯蒂芬生涯十佳球(斯蒂芬.茨威格)(2)

茨威格与夫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