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盆记中唱词订正(关于乌盆记唱词的辨析)

乌盆记中唱词订正(关于乌盆记唱词的辨析)(1)

【本文由撕边一锣于2007年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当年,就《乌盆记》的一句唱词“人投旅店鸟?林”,撕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结果遭到众多网友的讥讽。由于缺乏平等探讨的氛围,撕边如与众人厮杀起来,问题说不清,反而落个头破血流的下场。所以,当时撕边保持了沉默。结果,人们以为撕边理屈词穷不战而逃,“鸟掠林”成为笑柄流传,不时被可爱的网友们用来作为讥讽撕边的工具。最近更有自称“老运动员”者重提此事说撕边是“颠倒黑白敢把京剧大师拉下马”。戈培尔的名言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任谎言重复下去的话,黑白真是会颠倒的。因此,撕边做好再次被围攻的准备,决定旧话重提,再申诉一次本人观点。

事先声明,此帖发表后,对于真心愿意参与探讨的朋友,本人愿意与之交流意见,对于无心研究的讥讽谩骂者则恕不奉陪,勿视撕边的沉默为理屈也!

一个大前提:撕边不是探讨《乌盆记》的这句唱词该唱什么,而是辨析杨宝森先生的实况录音中实际唱的是什么词。所以,有意参加探讨的朋友,首先必须仔细听听杨先生的录音,听准了杨先生唱的是什么音,才有可能判断是什么字(词)。据撕边所知,由于建国后《乌盆记》一度列为禁戏,后来才解禁,所以杨先生留下的录音目前能找到的只有一种版本,即1957年演出的实况录音。撕边最早得到的此录音是山东京剧院鼓师鲁华先生从法国的华人票友那里转录的,比后来上海发行的原声带全(例如“你若不告,拿你头疼”这句念白上海版中就没有),但声音还是上海的清晰。经我对比,两份录音其实都是同一次演出的实况,上海版略有删减而已。

1、听音

根据杨宝森1957年演出实况录音,撕边反复辨听,“人投旅店鸟?林”一句中带问号那个字的音的确是l ü e (音略或掠),韵母音“约”。如果是“入”,不上口音 r u(韵母音“乌”),上口音 r ü (韵母音“淤”),如果是“入(呃)”(加垫字)尾音是e和a之间的音。实际辨听的结果后面几种音都被排除,千真万确就是l ü e (音略或掠)。

2、辨字(词)

(1)此句前半部分“人投旅店”是主谓宾结构的短语,这恐怕没有争议,后半部分一般记做“鸟入林”这的确与前半部分呼应,主语“鸟”与“人”对应,谓语(动词)“入”与“投”对应,宾语“林”与“旅店”对应,按说几乎是很完美喽!但是,有两点问题:第一,杨先生录音中唱的的确不是“入”(无论上不上口)音;第二,“投”旅店是在进入之前的动态过程,“入”林是已经进到林子里了。严格说“入”与“投”呼应得并不贴切。可惜唱此句时刘世昌还在路上(有上句“一路美景观不尽”为证),既看不到旅店里面的情景,又看不到树林里面。否则就可以唱“人进旅店鸟入林”,“入”与“进”对应就贴切了。

(2)按实际读音l ü e猜想字,其实“掠”是非常贴切的。鸟窝一般筑在林子里面的树上,鸟归林是要有过程的,如同人住店要寻找旅店并朝旅店方向走去(称为“投”旅店)一样,鸟进巢也要从空中盘旋逐渐降低高度贴着树的上边从林子边沿“掠”进林子深处,找到自己的巢才能进入。这个找窝进入的过程称为“鸟掠林”不是很恰切吗!作为路上行人的刘世昌在路上不仅看到“投旅店”的客人,又看到路旁不远处“掠林”的鸟不是很符合情理吗!越想越觉得“人投旅店鸟掠林”要比“人投旅店鸟入林”更贴切,更合理。

当然,以上唱词系撕边的猜测,并没得到杨派传人的证实。前不久,撕边通过手机短信托人请教梁庆云先生,答复是此句应是“人投旅店鸟入林”。但撕边以为,这只是梁先生本人意见。梁先生私淑杨派,颇有盛名,撕边也非常敬重他老人家。但是,因为杨先生不一定会亲自向梁先生传授此剧,所以,老先生的意见也只能看作一家之言。撕边斗胆提出自己的一家之言仅供朋友们参考。杨先生已作古,标准答案怕不会有了(除非有人亲自听杨先生说此戏),也不必强求意见统一,不过撕边每次唱此戏必用“人投旅店鸟掠林”,坚信不移!

[补充:2008年冬笔者在上海与汪正华先生通过电话,当问及《乌盆记》的那句唱词时,汪先生说老词一般是“鸟宿林”,但不熟悉杨先生此戏唱法。当笔者模仿杨的唱法并提出自己猜想时,汪先生基本表示认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