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现在流行于哪个地方(小剧场大码头评黄梅戏蓝袍先生)

黄梅戏现在流行于哪个地方(小剧场大码头评黄梅戏蓝袍先生)(1)

2021年12月14日晚,在上海黄浦区长江剧场红匣子场馆,由中国戏曲学院出品的黄梅戏《蓝袍先生》成功上演。这部《蓝袍先生》源自陈忠实同名小说,由青年导演陈胜超执导,黄冈师范学院副教授丁永钢任唱腔设计、音乐设计,青年编剧李国华改编,向我们讲述了从小深受封建礼教影响的主人公徐慎行在新旧时代交替中人生命运跌宕起伏的经历。虽是凛冬,也未能阻止看客们的热情,在无声的翘首以盼之中,绛色的大幕缓缓拉开,一段二十多年的唏嘘往事被娓娓道来。

戏剧采用倒叙的方式,将每一帧画面都渲染上了回忆色彩:在二十年前事事听从家里安排的徐慎行(陈胜超饰)穿着父亲(李然饰)传给他的“蓝袍”,被迫迎娶丑妻淑娥(胡亚琴饰),并接班成为了一名私塾先生,在被推荐上新式师范学院后遇上了女同学田芳(滕亚饰),她带着被封建理念禁锢的徐慎行脱下了“蓝袍”,走出了自我封闭的阴影,二人相知相爱。但在毕业前,徐父以死相逼,无奈之下徐慎行只好撤回了离婚申请。然而祸不单行,在学校做了老师的他出言不慎遭到了身为校长的老同学刘建国的陷害(沈梦秋饰),处境落魄,饱受欺辱的他日益消沉,自我放逐地重新穿上了“蓝袍”,再次戴上了封建礼教的枷锁,失去了追求梦想的意志与热情……

黄梅戏现在流行于哪个地方(小剧场大码头评黄梅戏蓝袍先生)(2)

戏剧多次多处运用了借代的手法,比如象征着封建理学的“帽子”“八字步”,以及最常出现的象征着“克己慎独”的“蓝袍”等,而黄梅戏特有的清丽柔婉的音乐、唱词、念白与表演则改善了一部分故事中沉闷压抑的气氛,使整出戏达到了剧本与音乐的巧妙平衡,此外,编剧在剧中安排的新思想速成班排演的话剧《白毛女》对于剧情也起到了必不可缺的推动作用。除了优秀的编剧理念,演员的表演无疑也值得浓墨重彩的说上一说,剧中的很多细节处理的非常到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音响,剧中小高潮处,徐慎行在徐父以死相逼的紧张关头面对着忠孝与爱情的拉扯,以12个连续的“我”为歌词,无比贴切地唱出了主人公心中徘徊踌躇、有心无力的奈何。此外,徐父与淑娥被封建理念深深荼毒的顽固执拗;田芳作为秉持新思想女青年的果敢善良、洁身自好;刘建国作为校长的好大喜功以及在追求田芳而不得后对二人处处发难事事打压的卑鄙嘴脸;甚至众群像角色皆活灵活现、各具特点;所有人物性格都被刻画地入木三分,足以看出演职团队在揣度人物角色时的精诚团结。

黄梅戏现在流行于哪个地方(小剧场大码头评黄梅戏蓝袍先生)(3)

戏末,裁缝拿着件件剧中出现的蓝袍同演员返场谢幕,气氛又一次达到高潮,在上海的首演收获了现场观众们经久不息的掌声与一致的高评价。诚如中国戏曲史家王国维先生在《戏曲考原》中所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虽然在我看来,群演在前半场的戏份太多,导致轻微的喧宾夺主,以及在剧情的几个连接处过渡的还不是十分成熟自然,但总的来说,这是一次戏曲与故事间极好的结合,流畅、顺滑、毫不违和。之所以将它看成“一场得以净化的悲剧”,是因为在剧终时我注意到编剧有心地将陈忠实老先生原著中的结局稍加修改:20年后拨乱反正,田芳对着徐慎行说出了那句“你又能重新做回老师了”,而早就在多重压力下被迫选择崩溃与妥协的“蓝袍先生”,早就无悲无喜、冰冷麻木了的“蓝袍先生”,早就浑浑噩噩二十年,整天以梦过活的“蓝袍先生”,我看见他嗫嚅着重复了田芳的话,看见他眼睛中燃起了若有若无的光,看见他颤抖的手始终不曾将那封举报信给放下,他是在埋怨吗?怨清白来的不够早;是在后悔吗?后悔当初放开了与田芳共同抗争的手;是在悲伤吗?悲自己在新旧思想的交替大潮中无可奈何地做了守旧者;是在喜悦吗?二十年后他终究又获得了追求梦想的自由与机会……这些或许都有,也或许都没有,但不管怎样,这个结局给观众留下了思考和与幻想的余地,而非将徐慎行永久地关在了“蓝袍”之中,这或许是一个没那么好的结局,却是一种能够给人以启发的心境:或许是否选择净化一个悲剧,往往看的是我们能否放过自己。

作者:印芷慧

编辑:王筱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