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由鱼进化的证据(人类是从鱼进化来的)

李洪鹏 /上游新闻

9月28日,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的4篇学术论文,集中报道了有关有颌类起源与最早期演化的研究成果。

当日,上游新闻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召开的“从鱼到人”探源研究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朱敏院士团队在重庆、贵州等地志留纪早期距今约4.4亿年的地层中,发现了“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增添了我国又一个世界级的特异埋藏化石库,填补了全球志留纪早期有颌类化石记录的空白,首次为有颌类的崛起与最早期辐射分化提供确切证据。

人类由鱼进化的证据(人类是从鱼进化来的)(1)

9月28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召开的“从鱼到人”探源研究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李洪鹏

包括人类在内,地球上现存99.8%的脊椎动物都具有颌骨(上颌与下巴),统称为有颌脊椎动物或有颌类。有颌类的出现与崛起,是“从鱼到人”的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关键的跃升之一,人类的很多重要器官与身体构型,都可追溯到有颌类演化之初。然而,这一跃升具体发生在何时、何地、又是如何发生?这些问题需要古生物学证据来回答。有颌类直到志留纪晚期(4.25亿年前)才出现较完善的化石记录,而分子钟推断的有颌类起源时间不晚于4.5亿年前的奥陶纪晚期。因此,有颌类的早期演化存在一段至少绵延三千万年、横跨整个志留纪的巨大空白。

人类由鱼进化的证据(人类是从鱼进化来的)(2)

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贵州石阡化石库的发现,在古生物学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展示了志留纪鱼群特别是有颌类的面貌 。拼图来源/拟石科技/ScienceApe

朱敏院士说,“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的发现,在古生物学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展示了志留纪鱼群特别是有颌类的面貌,揭示了早期有颌类崛起的过程:最迟到4.4亿年前,有颌类各大类群已经在华南地区欣欣向荣;到志留纪晚期,更多样、更大型的有颌类属种出现并开始扩散到全球,开启了鱼类登陆并最终演化成为人类的进程。

据介绍,“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的化石研究,将很多与人类相关的解剖学结构追溯到4.4亿年前的远古鱼类,填补了“从鱼到人”演化史上缺失的最初始环节,更新了对有颌类起源与崛起的传统认知,进一步夯实了“从鱼到人”的演化路径。

朱敏院士表示,“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未来还将继续为解开围绕有颌类起源的重重谜团做出持续贡献。

来源: 澎湃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