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稻盛和夫的活法(稻盛和夫的活法全书概述与思考)

因为有对传统文化的持续学习,所以对这本书的理解感觉容易上手,特别是里面提到的一些修行修炼的问题,做人处事的原则原理问题,理解起来显得比较容易作为这本书的读后概述,也会结合自己的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用让大家理解的方式去讲解和拓展希望你能从这本书中获得收获和启迪,开启对人生的新的认知,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如何理解稻盛和夫的活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如何理解稻盛和夫的活法(稻盛和夫的活法全书概述与思考)

如何理解稻盛和夫的活法

因为有对传统文化的持续学习,所以对这本书的理解感觉容易上手,特别是里面提到的一些修行修炼的问题,做人处事的原则原理问题,理解起来显得比较容易。作为这本书的读后概述,也会结合自己的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用让大家理解的方式去讲解和拓展。希望你能从这本书中获得收获和启迪,开启对人生的新的认知。

这本书大概用了一周时间读完,因为工作、学习的原因,每天只能读2个小时左右,所以如果你看完我的读后感悟有想法去自己认真去读原著的话,可以用2个半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读完,而我比较建议用集中的时间去读一本书,这样会保持一个连贯性,特别是对书中提到的概念会能连接上。由于我这样分散时间的去读,不时还会把前面的内容翻找出来,以保证对里面概念的理解贯彻,所以建议大家去相对连贯的读一本书。当然如果你想精读一本书,可以用比较快速时间把书中的大体内容进行一下浏览,然后再回过头来对每一章、每一节进行细细品读,这样读完了的感悟会更深。后面的分享也是这样的,会对每一节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努力做到由书中的点,引出面的思考,从而使大家的认知获得拓展并融入其中。

好了,上面讲了一些读书的方法,下面进入正题。

这本书有点像自传的浓缩版,稻盛和夫先生把自己一生主要经历和感悟的精华都放到了这本书里,里面用了自己真实的经历去印证自己的感悟,更是用了一些浅显的道理和事迹阐述了一种文化的精神,如果你认真品读,你会发现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但又在稻盛和夫先生身上有不一样的体现。其实这点也是这本书给我们最大启发的一点,后面会具体说明。我们先来谈一谈本书主要表达的思想:

第一,是探寻人生的意义。这是作为“活法”的根基,所有的方法都是从这里展开的。按照书中的说法简单理解,就是我们都是宇宙意志的显化,我们的内核都是宇宙真理的实体化,而宇宙的真理就是生生不息的演化,也就是宇宙的善。因此,我们所有的认知、行为都应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第二,为了实现这个人生意义,稻盛和夫先生提出了几个公式。第一个是人格=性格 哲学,第二个是人生=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而其中“哲学”和“思维方式”是决定性的,方向性的,其实质就是无我利他的思想,但为更贴近现实环境,稻盛和夫先生用了忘我利他,这其中也体现了没有否定人的本性、本能等,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小我的修炼过程。

第三,就是如何进行人的修炼。这个修炼的核心就是精进,因为稻盛和夫先生是企业家,所以他举例最多的就是在企业中的敬业精神,而是那种忘我的敬业精神。这里他提倡的是入世修,只要你的方向正确,然后在这个方向上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不断地精益求精,你就是在修炼,就越接近那个真理,并会得到真理的回馈。

以上就是本书所表达的思想,具体的展开会在后面每一章节的分享中进行阐述,请有意想认真思考人生的朋友关注,我们来一起学习、讨论。

这里再说说,读完这本书对自己的启发。我们一直在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博大是不能否认的,我们有儒释道加乡土文化,源远流长了5000余年,但是否精深却要打上问号。我们认为的精深可能还在博大里的层面,可能留下来的经典确实是精深的,但这种精深与我们的生活有多少正相关那?我们是否把这种精深全面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了那?文化自信的最终目的是相信并实践,简单说就是:你去做了吗?!我能感到有些人对这类书籍本身就是一种不懈的态度,支持他们这种认知的是幸存者偏差理论。确实,像稻盛和夫先生这样,抱着同样思想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并且现在也有许多人在学习先生的经营哲学,但目前就只有稻盛和夫先生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功,没有人能够复制第二个,这是好多人不懈的论据和理由。不过也很容易对他们进行反驳,你去看那些获得持久成功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稻盛和夫先生提到的品质。就以华为任正非先生为例,之前网络上就报道过,他独自一人拎着行李乘坐飞机,没有带任何助手。通过这一件小事,不就能反映出任老的人格吗?他的成功难道不是也源自一种品质吗?其实有这些想法的人,无外乎是给自己找个理由去逃避行动摆了。记得有一个故事,一个人非常虔诚地对上帝祷告,希望自己能中大奖,上帝被他的虔诚感动,就现身答应了他的请求,但过了很久他依然没有中,就开始埋怨上帝,这时上帝也很无奈的现身,对他说:“你到是先去买一张啊!”。从这里引出的另一个启发就是稻盛和夫先生在书里担忧的,人类已经陷入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泥沼中,致使精神文明的发展出现了极度的偏差,长此以往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此书在致力于传达给人们的就是要如何的去“活”才能使文明生生不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