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戴金好还是戴银好(老人常说男不戴金)

北宋时期的东坡居士曾有言“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一个人的寿命长短在于自身的精气神,而国运的长短则在乎社会风俗。中国作为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华夏文明的火种从五千年前的黄河流域起始,如今已经成燎原之势生生不息。

老人戴金好还是戴银好(老人常说男不戴金)(1)

在这千年的沧海桑田中,我们的老祖宗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了许多颇具智慧的民间俗语,这些话看似简单浅显,但却用短短几个字告诉了人们生活的道理,起到了劝诫的作用。现如今有这样一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那就是“男不戴金,女不戴银”,为何会有这样的讲究呢?其中另有老祖宗的智慧。

男不戴金,财不外露

在千年前的古代,我国仍然是农业国家,那时候黄金虽有价值但却多用来做器具,但随着商业交易的发达,黄金在西汉和唐朝时期开始盛行,在战乱时期黄金更是十分珍贵,“一人藏之,百人难寻”。

老人戴金好还是戴银好(老人常说男不戴金)(2)

在这社会上“物以稀为贵”,黄金的产量稀少,加之提炼过后呈现太阳一般的光泽,受到了众多达官贵人的喜爱,乃是身份和地位的一种象征。在汉朝时期,汉武帝就曾铸“金饼”来赏赐有功的大臣。而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这黄金主要的消费方式就是将其制成各种首饰,在我国出土的许多古墓中,就有非常多精美的人类早期金饰品。

老人戴金好还是戴银好(老人常说男不戴金)(3)

这样既美观又能显身份的金子为何不适合男人佩戴呢?其实主要有两点原因。首先在古时候社会动荡不安,随意地佩戴贵重的金饰出门,万一遇到劫匪歹徒,这谋财事小,若是夺命取财那将有性命之忧,所以还是要以留有戒备,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老人戴金好还是戴银好(老人常说男不戴金)(4)

其次古人常说“财不外露”,这真正的智者懂得“不显山,不露水”,太过于张扬炫耀,那就会导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结局。当一个人的财力过于出众,那将会成为他人的眼中钉,肉中刺,长久下去,树敌太多,这家业自然也会衰败。

老人戴金好还是戴银好(老人常说男不戴金)(5)

说道古代炫富界的鼻祖,那要当属西晋时期的富二代石崇。其父亲是当朝的开国元勋,在依靠家中背景为官之后,石崇受贿打劫,积累了不少家产,在富可敌国之后,更是和皇帝的舅舅斗富。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后来石崇的贵人倒台被杀,他也难逃此劫,最终不为他人所容,一家老小全部受牵连遇害。

女不戴银,礼教束缚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往今来有不少绝代佳人的事迹,不同于现在层出不穷的护肤美妆,在古代女人大多略施粉黛,主要依靠外在的首饰来彰显自身的雍容华贵。但是这穿金戴银的讲究与封建王朝的更迭有着密切的关系。

老人戴金好还是戴银好(老人常说男不戴金)(6)

在盛世大唐,思想文化的开放在封建历史上无出其右,女性可以为官,勇敢地追求自己所爱,当然在穿衣打扮上也更加奔放,在《旧唐书·典服志》中曾记载到“上自宫掖,下至匹庶,递相仿效,贵贱无别”,那时候的女性自由佩戴饰品,不受拘束,而这透亮的银饰也自然大受欢迎。

老人戴金好还是戴银好(老人常说男不戴金)(7)

但是在明清“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礼教约束中,女子们更注重“三从四德”,成婚之后常常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若是谁戴着精美的银饰在街上闲逛,那将会招致流言蜚语,是不守妇德的一种表现。

老人戴金好还是戴银好(老人常说男不戴金)(8)

其次这“银”的读音同“淫”,古人认为“万恶淫为首”。在封建社会中不检点,不注重名节的女子不为夫家所容,轻则被丈夫休妻,重则要在官府接受刑罚,所以出于这样的忌讳,女子也大多不会佩戴银饰。

小结

这“男不戴金,女不戴银”的讲究与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联,男子戴金容易遭人抢夺,太过炫耀对自身不利;而在思想束缚严重的朝代,女子为了妇德只能避免佩戴银饰。所以老祖宗所流传的俗语并非空穴来风,也是确有其理的。

老人戴金好还是戴银好(老人常说男不戴金)(9)

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的思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配饰主要以自己的喜好为主,所以这金银配饰的讲究也就不再适用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