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随身翻译(周恩来总理随身翻译)

随着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热播,那段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的英雄史诗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①朝鲜停战谈判,前线急需翻译

1952年4月,朝鲜停战谈判已进行了大半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奔向朝鲜,加入谈判工作。过家鼎也在此时接到了入朝通知。

过家鼎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像千千万万新中国青年一样, 对浴火重生的新中国充满了自豪:“我的志愿就是报效祖国"。

在由十几名精英学者组成的这一批入朝队伍中,过家鼎是最年轻的一个。

周恩来总理随身翻译(周恩来总理随身翻译)(1)

接到任务的过家鼎心中十分忐忑: "我们的任务都是当英文翻译,但我们都是学生,连外国人都很少接触。”

他们写完家信,就穿起军装,带上随身行李,跨上了火车。

从北京到安东的火车上,空气中处处飘荡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激扬旋律,大家脑中,都是一首首激昂崇高的革命史诗。

周恩来总理随身翻译(周恩来总理随身翻译)(2)

②跨过鸭绿江,差点命丧朝鲜

但他亲身跨过鸭绿江后,立即被朝鲜半岛的惨状惊呆了。

“一过鸭绿江,那里是一片废墟,战争将城镇夷为平地,地面上没有一座完好的房屋。"

十几位知识分子默默无语,上了敞篷军用大卡车。

为了避开美军飞机,志愿军的运输线全在那些山路上。白天走走停停,夜间冒险疾进。

一旦入夜,美军就大量使用照明弹、大功率探照灯。美国人将朝鲜的夜晚变成了白天。

有一次,过家鼎乘坐的卡车遇到了照明弹。

在静谧、寒夜里,一颗炫目的照明弹绽放了,短短的刹那之间,仿佛死神向过家鼎眨了眨眼!

大家还没反应过来,经验丰富的司机已刹停卡车,连拉带拽,然后带头趴在路边的斜坡上。

飞机巨大的黑影正掠过他们头顶,随着尖锐的呼啸声,弹雨如柱!

随着照明弹的余光散去,弹雨也止歇了。

早已视空袭为家常便饭的卡车司机第一个站起身,吹了声口哨。过家鼎和众人一起赶紧回到车上。

短短的路程,一行人花了两天一夜才走完!

周恩来总理随身翻译(周恩来总理随身翻译)(3)

③来到代表团总部,借住老乡家中

过家鼎终于来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总部。

出于安全需要,这群战地翻译被安排在朝鲜老乡家里住宿。

他们如同住进了一个巨大的轰炸训练基地---美军飞机时常在上空盘旋,并不时在无人区扔下炸弹。

这种游戏能让美军找到杂技表演的快感。他们把中立区想象成杂技舞台上。

翻译们常常被震得头皮发麻,但又无可奈何。

因此,在严格的晚间灯火管制之下,过家鼎要先拉上防空窗帘,然后借助微弱的灯光(多半时候是烛火)彻夜工作,即使是在闷热的夏夜,也不能拉开窗帘透气。

起初,刚走出象牙塔的过家鼎无论如何适应不了这样的生活和工作节奏。

当过家鼎的生物钟与朝鲜战场合拍之后,这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很快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战地翻译了。

晚饭后,他常和战友们一起散步,在山顶席地而坐,眺望远方的战火硝烟。

周恩来总理随身翻译(周恩来总理随身翻译)(4)

④第一场翻译战,与录音机的斗争

在谈判中,双方的一切重要言论和协议都要经过翻译准确、及时译出。

一句关键言语的错漏,都能使谈判工作陷入全面被动。因此,双方翻译之间的较量,实际上也是一场激烈无比的战斗。

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难关,是录音机。

周恩来总理随身翻译(周恩来总理随身翻译)(5)

美国的科技优势不仅体现为武器,还体现在谈判大厅里。

当美方把当时最先进的钢丝带录音机搬到会议室,中方的翻译们才见到了传说中的录音机--这也要“归功于”美国对中国大陆发起的长期封锁禁运。

美方当然清楚,中方翻译既没有、也不会使用录音机。

他们马上建议,由美方提供录音机,录下双方发言,并由他们负责整理英文记录,然后向中朝方面提供。

在中方严正抗议之下,录音设备被双方弃用了。所有谈话均由翻译们通过文字记录。

⑤第二场战争,与速记作斗争

即使扔掉一张好牌,美方手上的好牌依然多的是。

对于美方而言,英文记录自然没有半点难度。很快,一批的专业速记员就坐进了会场-其中还有人在使用刚发明的速记机。

这样一来,过家鼎在入朝之初的不安终于变成了现实:中方连英文翻译人才都不充裕,但现在又去哪里找英文速记员呢?

但在战争年代,在崇高理想的驱使下,人们一咬牙,一件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成真了。

他们想起,在战场上,随时能见到流血牺牲的志愿军战士,他们生命尚且不惜,那么自己流汗更不在话下了!

几天后,一批英文速记课本和速记字典从国内运到了开城。他们开始挤时间自学。

弄清原理,练习速记符号,过家鼎摸清了英文速记的门道。速记的原理易懂,但要娴熟地进行实践,绝非易事,速记靠的是长年下苦功。

周恩来总理随身翻译(周恩来总理随身翻译)(6)

⑥圆满完成任务,渡过五年漫长时光

临阵磨枪,不上也得上。初学乍练的新速记员,谁都未能熟练使用速记技巧。

于是,他们采用了人海战术。4个人一起记录,散会后碰头,一起回忆正确答案,一起做拼图。

他们豁了出去!每次会议结束,过家鼎都会精疲力竭,如同大病了一场,高度紧张的大脑一片空白!

一开始,他们的记录速度只能达到每分钟70-80个字组,这远远跟不上美方念稿的每分钟120- 130字组的速度。

时不我待,过家鼎全心全意琢磨美方代表的常用字,还把远东美军的英语广播当教材来练习。

即使在梦中,也是满脑子速记符号, “时常为追忆一个难字而惊醒” 。

直到很久之后,过家鼎的速记技术完全成熟,这种长期伴随他的极度紧张感才消失了。

幸运的是,漫长的停战谈判曾几度陷入僵局,会议次数时而减少,临阵磨枪的年轻速记员们才得以喘息、充电,循序渐进,水平渐涨。

1953年初,谈判进度大大加快,会议频率明显增大,羽翼丰满的速记员们终于一展才华!

停战协议正式签订后,由于朝鲜还有大量善后工作需要处理,过家鼎压抑住归乡的渴望。

在板门店度过了五年左右的漫长时间。

周恩来总理随身翻译(周恩来总理随身翻译)(7)

在这段清苦的岁月里,过家鼎从未停止速记练习,最高速度达到了每分钟140字组,在协助中立国监委会整理英文记录时,中朝方面记录的完整准确程度超过了美方。

(新中国成立后,过家鼎曾任周恩来总理军事秘书、外交部翻译部主任、中国驻马耳他、葡萄牙大使、国防大学纪委书记等职。于2020年11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周恩来总理随身翻译(周恩来总理随身翻译)(8)

周恩来总理随身翻译(周恩来总理随身翻译)(9)

亲爱的朋友们:看了著名翻译家过家鼎在朝鲜战场上的那段传奇故事,有何感想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留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