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奴死因(纪念庄奴)

作者:张渤洋

秋意渐浓,何不象征人生佳境,擘画丹青,且只待此刻点睛,只是这金秋,光芒深处,恰有一缕哀愁。

2016年10月11日,歌坛词圣庄奴乘风驾鹤,走完他跌宕起伏的人生之旅。暮回首,庄奴奋笔力耕的六十余载,恰似一部中国现代流行音乐的编年史!

庄奴死因(纪念庄奴)(1)

少有人忆得,老北平人王景羲的名字。坊间亦或知,词作家黄河、牧莎的署名,实均属词圣庄奴笔名。民国时,学新闻的后生王景羲,抗战报国,掷笔从戎,一路向西,于重庆铜梁县入伍受训。他爱国、爱家,扎根于民,早就萌生壮志未酬必身先的心胸。因受张光年(黄河大合唱词作者)于壶口东渡黄河这段爱国事迹的感染,王景羲乃改大名为黄河,示于身份证。且不知,这一改,报馆少了一位编审,乐坛多了一名词圣。

庄奴死因(纪念庄奴)(2)

赴台后,报人黄河笔耕不辍,时见诗歌、随笔发表。1958年,他受台“中国广播公司”歌咏团指挥,也是当时台湾国语歌曲经典名作《绿岛小夜曲》作者周蓝萍的邀约,共同为电影《水摆夷之恋》创作歌曲《愿嫁汉家郎》,由紫薇演唱。这可能也是自《绿岛小夜曲》、《高山青》之后,台湾唱红的第三支国语经典歌曲。只是,这首歌,恰非先生的处女作,亦非海外闻名的《姑娘十八一枝花》,歌词作者黄河的创作生涯,自1952年军旅时期获奖作品《英雄爱国上战场》伊始,似乎预示着出道即巅峰,在他四十岁的那一年。

台湾电影工业,在1960年代蓬勃发展,电影歌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让制片公司不可小觑的影响力。电影《水摆夷之恋》插曲《愿嫁汉家郎》的成功,竟让一个产业的目光聚焦在黄河身上。他笔下的词作朴实、凝练、极易曲作家搭配旋律,歌手唱起来婉转亲切,让人过耳不忘,开始收到电影业界的作品邀约。1968年到1981年这段时光,是黄河创作的鼎盛时期。那段马不停蹄的日子里,他收到了如雪片一般飘来的约稿,竟需要和拍档古月(左宏元)躲在一家“永安旅社”创作。最高峰时,黄河一月竟然撰出五十多首歌词,并为中华乐坛留下自省与谦卑的笔名庄奴。庄奴这个笔名的出处,来自宋代诗人晁补之《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的“庄奴不入租,报我田久荒”(庄奴即佃户,长工),相对他的本名黄河、原名王景羲更为坊间熟知。

庄奴死因(纪念庄奴)(3)

让庄奴走进更广阔大众视野,源于他与华语音乐第一巨星邓丽君小姐的师生之谊。1979年,邓丽君发表庄奴填词的歌曲《甜蜜蜜》,百万销量自当不在话下。坊间捕捉到,邓丽君歌声中蕴含着的,那些歌颂美好生命的质朴情愫,在寒意犹存的时代,那是一缕烘在人民心底的烛火。《小城故事》《又见炊烟》《小村之恋》《海韵》……那段时期的庄奴作品,谓之首首经典,绕梁不绝于耳,亦可云,是庄奴与拍档古月、汤尼擘画了邓丽君的艺术肖像。

庄奴死因(纪念庄奴)(4)

生命的浪潮此起彼伏,庄奴在事业高潮之后,不幸迎来失意的1980年代。1978年,庄奴发妻陈孟华确诊患有尿毒症,不但需要巨额费用透析治疗,并且床前不可少人陪伴。先生这十年为照料夫人,散尽家产,几近封笔数年,亦婉拒王永庆、邓丽君等友人资助度过难关的善意,毅然扛下人生重担。夫人离世后,又度过一段追思爱妻的失落时光。此时,庄奴即将步入古稀之年,思乡之情尤甚。1990年,在儿子浩然陪同下,先生回到故乡,那是一个甲子前的北平,而今的中国首都北京。庄奴在京与胞妹团聚,父母早逝,潸然泪下,四十载前一别,尽忠报国换不孝,青丝变白首,人生总有诉不尽的感叹!

庄奴死因(纪念庄奴)(5)

回乡探亲后,因缘际会下,庄奴携子再赴重庆。旧地重游,青年王景羲的报国壮志,其间生活点滴,亦曾作为传世词作创作源泉,一一涌现。大陆之行,庄奴再次执笔创作,写下数十首作品,歌颂祖国山河巨变。

而后不久,先生即定居重庆,结识了他的第二任妻子邹麟,在这段隽永、恬淡的晚年时光中,庄奴不但继续从事歌词创作,为第二故乡重庆留下绝句,还尽力提携青年才俊,以歌词为锋,以歌声为彩,勾勒人间大爱、家国情怀。

庄奴死因(纪念庄奴)(6)

先生有云:黄河之水育景羲,唐诗宋词化庄奴。值此仙逝六年之际,让我们再次回眸这位老人不朽的诗词人生!(张渤洋)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