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于世的古宅(古宅深院的秘密)

在天津城西北角原严翰林胡同内,曾有一座美术馆,各界青年常到这里来学画抗战时期党派人到这里开辟工作,把它变成一个在日军铁蹄下培训革命青年的特殊形式的培训班,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大隐于世的古宅?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大隐于世的古宅(古宅深院的秘密)

大隐于世的古宅

在天津城西北角原严翰林胡同内,曾有一座美术馆,各界青年常到这里来学画。抗战时期党派人到这里开辟工作,把它变成一个在日军铁蹄下培训革命青年的特殊形式的培训班。

1944年暑假结束后,只有陆克文等几个失学失业的青年来这里学画。他们家境都比较贫苦,又饱尝亡国的痛苦,终日陷在对国家的前途和个人的出路的彷徨、迷惘之中,以拼命画画作为一种寄托。

大约在九、十月份,美术馆来一位老师,身材不高,人长得很精神,不久,就与同学熟悉了,后来才知道是党派到美术馆开辟工作的地工人员。他一边教画,一边教如何做人,讲述革命的道理,使学员听到许许多多以前没有听到过的事情。如日本鬼子如何搞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国民党反动派如何消极抗日;共产党八路军如何在抗日主战场上同敌人浴血奋战等。这些粗浅的道理,有力地冲刷着学员们的模糊认识,从黑暗的摸索中,看到了充满阳光和希望的康庄大道,使他们懂得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一真理。党通过他们又广泛联络团结了一批志在救国的青年人,美术馆学员很快增加到四、五十人。

美术馆坐落的胡同内比较僻静,胡同里都是大门大院,没有几户人家。进入美术馆的高台阶大门,里面是三个四合院排成一排,每个四合院都是自成门户。西画班就在第一个四合院内。美术馆除去一位老师外,只有三位工作人员天天上班,还有一位工友负责勤杂工作和看门。馆长是画家刘子久老先生。三位工作人员都很善良,对学员从来不加干涉。还应他们的要求,经常把第一个四合院的门在外面锁上,谁也不知里面还有一大群人。到晚上八九点钟再把门打开。

他们就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对这四五十人做工作。活动方式和内容主要是:⑴练习绘画。由一些早入学者负责教。⑵阅读进步书刊。如鲁迅的《彷徨》、《呐喊》、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和苏联小说等。⑶教唱抗日救亡歌曲。⑷组织郊游写生等。⑸开讨论会。题目多种多样,有国家大事、青年们的理想,还有婚姻恋爱、家庭关系等等。⑹谈心活动。

这些学员有在校学生、商店店员、小学教师和小职员,也有失业青年,最大的二十三、四岁,最小的十五、六岁。在这里他们既可学画画,又可接触到很多新思想,所以对他们有十分强烈的吸引力。一时美术馆名声大振,人越来越多。有些人进步很快,到1945年春天,陆克文等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按照党的指示,美术馆学员能考入学校的就考入学校,能进工厂的就进工厂。他们带着革命的火种,在更广阔 的土地上扎根、开花、结果,很多人成为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中的骨干力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